刘 刊,吕 赫,赵海阔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 130021)
工程地基验收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地基对整个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乎到工程地基是否能满足要求,是工程建设施工中的重中之重[1]。对地基的验收有定性与定量两种方式,定性是地基开挖后地勘人员现场查勘判断是否符合前期勘探资料,定量是地基开挖后通过试验设备对地基进行检测[2]。
轻型动力触探仪器轻便,原理简单,能快速得出地基承载力、均匀性,在工程中较为常用,但实际工作生产过程中,施工期轻型动力触探数值远小于勘察期试验数值。根据轻型动力触探定量判断是否满足验收普遍存在争议,现结合工程实例对此现象进行探讨。
动力触探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3种试验,是利用一定质量的重锤,将与探杆相连接的标准规格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探头贯入土中一定距离时所需要的锤击数,判断土的力学特性。触探仪主要包括落锤、击锤杆、触探杆、触探头等,参见图1。
图1 轻型触探仪[5]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首先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保持探杆垂直,使落锤(10 kg)自由下落50 cm,将触探头竖直打入土层中,记录每打入土层30 cm的锤击数N10。当N10>100或贯入15 cm锤击数超过50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 cm记录一次相应的锤击数,整理资料时按30 cm所需的击数作为指标计算。动力触探连续贯入,根据试验数据绘制深度~击数曲线,见图2。
图2 深度~击数曲线
动力触探从地面向地基连续贯入时影响因素较多,但得到的贯入击数与深度曲线图有着共同特征和规律[4]。在贯入的初始阶段,动探击数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地面产生隆起、开裂,当贯入到一定深度后,动探击数值渐趋于稳定,地表变形不再继续,在深度~击数曲线上有较明显的变化点,此处深度称为动力触探临界深度,在地面下的临界深度以上时,土体以剪切形变为主导。随着贯入深度逐渐增加,土的侧向约束力增大,剪切变形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并逐渐让位于地基土的压缩形变[3],对于均一的地层,击数趋于稳定。当贯入深度达到土层分界线附近且下层土体密实、承载力程度较低时,贯入击数变低,产生冲穿。详见图3。
图3 动力触探仪原理
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为大型引调水工程,工程等别亦为Ⅰ等。吉林引松二期工程共包括11条输水支线和1座调蓄水库,线路总长约280 km,供水范围为长春市、四平市、辽源市3个地级市。大部分为开挖埋管回填方式施工,地基岩性主要为粘土、砂土等[6,7]。
九德支线供水对象为九台区和德惠市,设计流量5.57 m3/s,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供水工程主要包括调蓄水库、九德取水口、有压输水隧洞、石头口门水库至九台分水口供水管线、交叉及附属建筑物等,线路全长68 km。
2.2.1 地形地貌
九德支线总体走向由南向北,地貌单元主要有漫滩阶地、波状台地。漫滩阶地分布在九台新区段,为饮马河河床右岸,地势较平坦,微向河床倾斜,坡度为2°~3°,地面标高168.5~170.5 m,高出河水面2.0~4.5 m,组成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的黄褐色低液限粘土、灰色低液限粘土、级配不良砂。波状台地分布在德惠末端段,一般地面坡度为3°~5°,其上为耕地(旱田),冲沟不发育,地面标高168.0~175.5 m。由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黄褐色低液限粘土组成。
2.2.2 地层岩性
工程区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Q4al)、中更新统冲洪积物(Q2apl)组成,岩性自上而下分述。
1)全新统冲积物(Q4al)
人工填土:杂色,成份混杂,岩性不一,以杂填土和粘土为主。厚度一般1.5~2.5 m,多分布在路基及堤防部位。
黄褐色低液限粘土:可塑,表部含植物根系。厚度一般1.5~4.0 m,分布在漫滩阶地表部。
灰色低液限粘土:可塑~软塑,含少量中粗砂,具有腥臭味,含未腐烂的植物根系及氧化铁污染斑点。厚度一般0.8~4.2 m,分布在漫滩阶地黄褐色低液限粘土以下,地层不连续,局部缺失。
级配不良砂:表部1.0~2.0 m为黄绿色,湿,中密,以中细砂为主,少量粗砂、砾石;下部为灰绿色,饱和,密实,以粗砂、砾石为主,中细砂次之,少量粘粒、粉粒。厚度大于5.0 m,分布于漫滩阶地下部。
2)中更新统冲洪积物(Q2apl)
低液限粘土:黄褐色,可塑,含少量砂粒,具有蒜瓣状结构,兼有氧化铁污染斑点及铁质结核,表层有0.3 m的耕植土。厚度大于10.0 m,分布于波状台地的表部。
2.2.3 地下水
引水线路按地下水按埋藏条件为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潜水,孔隙潜水赋存于级配不良砂层,具有弱承压性,含水层厚度不均,水量丰富,地下水位埋藏深0.5~3.5 m,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汛期地下水受河水补给,平水及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
九德支线某段基础开挖验收,基槽深3.0 m。地貌为漫滩,地势平坦。地层为黄褐色低液限粘土(Q4al),可塑状态。基槽开挖后,基底、侧壁干燥,未见地下水。在基槽底部按梅花形布置试验点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4]。检测试验详见图4,试验结果见表1,2。
图4 基坑开挖检测示意图
表1 基槽开挖后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
表2 前期勘探时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
基槽开挖后(深3.0 m)进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数值为4~9击,平均值为6.25击,承载力平均值为55 kPa。而在前期勘探时,同等深度处进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图4),数值为14~18击,平均值为15.5击,承载力平均值为92.5 kPa。试验结果相差过大。
经研究发现,基槽开挖后试验数值和前期勘探时相比出现严重差异,原因主要有5点。
1)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应连续贯入。根据规范GB 50202-20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3],现场检测时试验贯入深度应为2.1 m,然后绘制深度~击数曲线,根据曲线分析一定深度的稳定数据。
初始阶段,动力触探从地面开始贯入,动力触探击数是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应地表发生开裂、隆起等变形,土体是以剪切变形为主。当贯入深度达到某一深度之后,触探数值趋于稳定,地表变形也相应地不再继续发展,土体主要表现为压缩变形。根据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原理,地表附近贯入击数必然很低,为异常数据,不能以地表的数据判定地基承载力。
2)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动力触探试验有3种,分轻型动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它们原理相同,操作手法相同,但记取数据不同,轻型动力触探为每30 cm计数,重型动力触探为每10 cm计数,并且每贯入1.0 m应转动探杆一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这些细节,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要用多种方法综合判断。根据GB 50202-2018,当一种检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时,应结合其他检验方法综合判断。因为岩土学科更多的是一种经验学科[12-15],每种检验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施工现场应以前期勘探数据为指导,积极听取地质专家意见。
4)着重查验承载力均匀性。根据GB 50202-2018,施工期检验时,主要查勘地层是否符合前期勘探资料,采用轻型动力触探主要为查验承载力均匀性,防止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5)施工过程不规范。基坑开挖时,施工人员用钩机直接开挖至建基面,未按规范要求预留保护层,开挖后基坑底部土层发生扰动,导致击数较低,承载力变低。
根据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原理,地表附近贯入击数低,为异常数据,不能作为判定地基承载力依据。
岩土工程是一种经验学科,每种检验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要用多种方法综合判断。
岩土从业人员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对各工程试验,不仅要熟悉操作过程,而且要掌握试验原理。建筑工程的安全关系到社会、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从业人员应牢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