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火”一年天问一号有何收获?

2022-06-28 01:48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相关消息报道
国防科技工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硬壳祝融含水

中国国家航天局5 月15 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一年来,“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工作356 个火星日,行驶总里程1921 米。环绕器自发射以来已飞行661 天,进入环火轨道后,持续开展遥感探测。目前,两器状态良好,累计获取并传回原始科学数据约940GB。

“祝融号”火星车:连续“服役”惊喜连连

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6 个“首次”: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首次实现4 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首次获取第一手火星科学数据。

踏上火星大地后,“祝融号”火星车经历了多重考验。在完成了90 个火星日的巡视探测任务后,“祝融号”火星车度过了日凌阶段——太阳运行至地球和火星中间,受太阳电磁辐射干扰,器地通信不稳定。按照既定预案,火星车在日凌期间暂停科学工作。日凌结束后,“超期服役”的“祝融号”火星车继续开展拓展性巡视探测任务,获取巡视区域地形地貌影像、行驶路径磁场信息和地下剖面结构信息,岩石、沙丘等典型地物的成分信息以及温度、气压、风向、风速气象信息等第一手科学数据,探寻火星起源与演化之谜的线索。

进入2022年,天问一号接连传回“问候”和喜讯,留下了许多难忘的时刻——农历虎年春节前夕,天问一号从火星轨道传回一组“自拍”视频拜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天问一号探测器与五星红旗和冬奥会、冬残奥会会徽同框……一系列“美拍”和科学影像的发布,让公众对神秘的火星有了更多了解和认知。

探测成果:发现近期水活动迹象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和“祝融号”行驶火星一年多来,国家航天局已发布了十批天问一号科学探测数据。科学家通过研究探测数据,陆续发布了新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刘洋团队在地质年代较为年轻的火星着陆区,发现了一种岩化的板状硬壳层,其富含含水硫酸盐等矿物,形成过程可能与地下水波动有关。

火星是如何从一个“海洋星球”演变为“沙漠行星”的?火星的水环境演化过程是火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据刘洋介绍,“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位于年轻的亚马逊纪地层上——30 亿年前至今的亚马逊纪是火星地质年代几个主要阶段的末期。已有的研究认为,火星在亚马逊纪时期气候寒冷干燥,液态水活动的范围和程度极其有限。

利用“祝融号”火星车的探测数据,研究团队发现了岩化的板状硬壳层,其中富含含水硫酸盐等矿物。据推断,这些硬壳层可能是由地下水涌溢或者毛细作用蒸发结晶出的盐类矿物,胶结了火星土壤后经岩化作用形成。

刘洋表示,这一发现意味着火星在亚马逊纪时期的水活动,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更加活跃,“祝融号”着陆区以及火星北部平原的广泛区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矿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可供未来载人火星探测的原位资源利用。这一发现,对理解火星的气候环境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硬壳祝融含水
“祝融号”在火星上的奇妙之旅
爱吹牛的天牛
喜贺祝融车登上火星
“美丽”的壳
祝融胜共工
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影响因素研究与调整措施
小乌龟的理想
十几年后的真相
大棕熊的秘密(三)
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