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品春
“双减”政策的提出,为我国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指明了道路。学习压力的减小,让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有了更多可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学习,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计算能力等,培养综合性人才。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地为学生们服务,尊重学生们的发展规律,发展学生们的兴趣。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发现了许多问题。首先,家长朋友们并不理解“双减政策”。在他们看来,小学的教育应该严加要求,重视兴趣解放天性是幼儿园小朋友该做的事。如果没有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会影响未来初中高中的升学。许多家长朋友们都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表达了自身的焦虑。实际上,这样的想法陷入了“应试主义”的囹圄。尊重学生们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由父母家长们在背后强推。只有学生乐于学,才能够吸收更多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我国教育近年来结合自身发展道路与西方优秀教育成果所提出的新教育理念,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这段时间内,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小学教育翻开了新的篇章。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主动地与家长们进行沟通,帮助家长革新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指导,让家长们能够正确、坦然地对待“双减”政策。不因升学焦虑而走上教育的弯路。本案例旨在列举笔者家庭指导教育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方法。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一、“双减”政策宣讲会
“双减政策”的提出,本意是为了给学生们减负,还给学生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从源头上遏制近年来出现的应试教育不良风气,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作业负担。但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后,父母们也产生了更多的担心。第一种观点,父母们认为,双减政策的实施会影响孩子的升学,被升学的焦虑所困扰。第二种观点,父母们认为,双减之后,家长终于不用操心孩子的学习,可以放任不管。学生们可以获得一个简单快乐的童年。
第一种观点的看法是十分错误的,误解了“双减”政策施行的本意。為了帮助学生家长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我们特地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进行了政策的宣讲。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向家长朋友们宣传了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政策的施行对孩子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家长会的前期,于群内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家长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收集。并在家长会上进行了集中解答。例如在回答“孩子的作业量减少会不会影响知识的巩固吸收?”这一问题时,教师就进行了形象地叙述:学生的学习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课堂学习、课后补辅、家庭学习等。家庭作业只是负责家庭学习环节的巩固,在减少家庭作业之后,教师为了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会在课堂学习、课后补辅等环节寻求“增效”。从而在整体上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家长宣讲会上,教师一个个耐心地解答了家长们关切的问题。家长们的焦虑也都迎刃而解。
第二种观点也延续了过去的“补习班效应”。许多父母在过往的教育模式中形成了这样的一个观念,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去报了补习班、上了更多的课,成绩就应该得到提升。付出金钱之后便忽视了自己作为父母开展家庭教育的义务。虽然,校外培训的裁撤意味着学生缺少了了解学习课外知识的渠道,但是父母们应该重拾自身的责任,成为学生们接触知识的窗口。教师应该承担起责任,与父母们进行沟通,丰富学生们接受知识的渠道。
二、促进家校课后服务发展
毕竟,家长不是专职的教师,如何进行教育一直是萦绕在家长们心头的问题。网络上甚至流传着这样的段子,研究生解不出小学数学题。这主要是受解题思路和课程知识点的影响。例如,在进行一年级数学分类的学习时,我们需要帮助学生们清晰分类的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等)之间的关系。讲求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虽然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分类,但是理念性较强的数学题目还是会难到家长们,在辅导学生作业时,难免会觉得吃力,闹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为了解决这些“辅导作业难”的问题,教师应该担起责任,促进家校课后服务的发展,运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视频号等一系列工具来进行教学。课后服务环节的内容与形式创设,需要基于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那么教师就应该进行相关的创设,帮助家长朋友们更好地在家辅导学生。在进行四则运算的教学时,教师就创造性地进行了微课的设计,要求家长和学生们一同观看。家长朋友们都有着较为丰厚的社会阅历与经历,上手小学数学知识也会十分迅速。由家长朋友们借助课本对学生们进行查漏补缺,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既增加了亲子活动时间,又增进了学生们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一举多得。
三、家长引领社会实践
数学源于生活,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实践。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个体数学素质的发展作用。但是受教学时间、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们的课后社会实践很难在校园内开展。教师可以寻求来自父母的帮助,带领学生们走进社会,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细碎且有趣,学生们在收集、学习的过程中,会得到满满的收获感、满足感。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这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就与父母们进行了沟通,让父母们带领学生去往大社会寻找身边的钟表。有的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去往了超市,发现超市里的钟表玲琅满目,有电子显示的数码种表,表盘大且明亮的老式钟表。有的父母则拿出了珍藏的怀表给学生观察。第二天上课,大家都在课堂上交流了自己的发现。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们都得到了良好的成长与锻炼。
(下转第85页)
(上转第81页)
四、家校合作融合发展
优秀的教育应该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学的总和,二者缺一不可。教师要发挥核心的引导作用,促进家校合作的融合发展。家庭教育应被视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发出疑问。受限于教学时间,这些疑问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答。为此,教师需要健全学生、家长、教师三方之间的沟通合作机制,解决学生的疑问。“质疑”能够很大程度上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发出的提问,是一个“风向标”,学生可以随着这个方向去开展自主探究。一番探究与学习之后,个体对于知识的理解自然能够更上一层楼。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抛出问题,不盲从课本和权威,引导其进行质疑和提问,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份质疑可以在课后由父母陪伴解答,使家庭教育完完全全地融合到学校教学之中。在提出问题时,学生能够自己进行思维的表达和语句的组织,能够很大程度上地让学生理清思路,梳理逻辑。
并且,居家学习为学生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教师就鼓励家长们进行引导。带领学生去探究课堂以外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以学生们的“欣赏”为原点,开展相关教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去了解华罗庚、高斯等伟大数学家的生平,以数学为学习的窗口与平台,带领学生们去探究深藏数学背后的地理、历史、语文等学科的知识。实现学科融合,促进学生们向好向上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五、总结与反思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小学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尊重学生们的兴趣与学习需求,让学生们爱上数学,与数学相伴成长。家长们的焦虑主要来源于双减教育实施的具体情况与自身成长时所形成的“苦读书就能有成绩”这一理念二者之间的不适配。教师要善加指导,帮助家长们适应双减政策实施的教育现状,鼓励家长们参与到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做好后勤与引导工作。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帮助学生们在家中进行查漏补缺,做到校内家庭共助力,协力推动学生发展。
“不管是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这是伟人邓小平所说的话。放在教育领域也同样适用,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双减”政策,能够促成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才是硬道理。教师需要用自己的爱与耐心去帮助父母们适应“双减”政策,相信在发现“双减”政策的正确性、时代性、前瞻性等一系列优势之后,父母们关于孩子教育的慌乱与焦虑都会烟消云散。愿家校都能齐心协力,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够精神富足,身体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