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人家

2022-06-28 04:12:13林依薇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芽叶茶乡制茶

林依薇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闽南一带多山多丘陵,气候湿热,茶树生长极好。

中国安溪,以铁观音茶叶而著名,山水相依,静卧大山怀抱,平和安详。驱车进入产茶区,层层叠叠的茶垄漫山缠绕着,给山们镶上了一条条碧绿的腰带,又像一幅巨画卷展现在眼前,环山弥漫的雾霭滋养着高山茶园,将茶农的身影衬托得若隐若现。茶乡的人们以种茶为生,世世代代守护着这片多情的黄土地,耕耘在山野间、云雾里,忙碌在晨曦里、山道上,年年岁岁,花开花落,以茶为伴。

种茶、采茶、制茶,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规定,疏忽不得。“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为了保证品质,铁观音茶叶一年仅采摘春秋两季。采茶,讲究的是时节,谷雨后立夏前,采摘的是一年中春茶的上品,茶水柔软顺滑,正如春天的样子;每逢寒露上市的秋茶则是一年中的极品,“秋香”韵更长,深受人们的喜爱。沿着山间小道,走入茶园,茶树不过及腰,俯身拾取,叶片正舒展着,一齿一齿的轮廓中,是青翠欲滴的脉络。采摘以晴天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最为适宜,采摘下的茶叶不宜暴晒,在柔和的阳光下或微风中吹晾为佳。取天地之精华,融工匠之手艺,漫漫茶香韵味均在这一叶中得以发酵,得以保存。

茶色似铁,紧实不松散,緊紧抱作一团,放入茶碗叮叮当当作响,坚韧如铁。一杯清茶入口,清香四溢。初尝唇齿留香;细细小咂,始觉清冽甘甜;复而细品,滋味醇厚甘爽,似兰花香,韵味悠远。放下茶杯,余味犹存,才下唇间,又上心间。在安溪,若家中来客,茶自是必不可少的迎客佳品。宾客们围坐茶几旁,手持茶壶者便是主人,悬壶高冲间,香气氤氲。以茶为媒介,分享点滴的喜悦和幸福,生活亦是充实美满。小城的人们一向好客,“来泡茶啊!”也是最常见、最亲切的问候语。清色的茶水,悠长的茶香间氤氲着浓浓的亲朋情谊和邻里间的和和气气。

围坐品茶,家家户户皆可见。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茶,怕是这乡里最常见不过的了,称不上高雅,却是自然的原滋味。但凡真正的茶人往往都在深山中,以山雾为伴,细心耕耘,精心养护这片绿叶;乐享静谧时光,感恩这青山绿水的馈赠。掬山中明月在手,弄茶香满衣,轻摇蒲扇,闲坐竹椅,手中茶杯拿起,小喝一口,再轻轻放下,品味平凡日子的不变韵味。

茶人与茶相似。《茶经》有言:“茶,生于野者为上,生于园者为下;生于乱石为上,生于黄土为下;芽叶卷者为上,芽叶舒者为下。”茶如狂羁的隐士,被驯得服贴了,反倒失了本性,故回归传统,留住本真的味道,发扬传统制作工艺是茶乡人的本分。在乡下,晚归的农人向院里一坐,从檐头银杏叶底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暮光;或倚于门前,端起茶招呼着过路的老乡。他们分享着,絮叨着,不知此外世界上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值得惦念。

茶乡人家,一代又一代地种茶、采茶、制茶、品茶,任岁月蹉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未离开过他们心底最初的纯真——守住传统,传承传统。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内心的安然与满足。

愿爱茶之人走进安溪,斟满一杯悠远香韵,享时光里的一丝淡然、坦然!85454AC5-B838-4A4F-943D-55FA438B7EE3

猜你喜欢
芽叶茶乡制茶
中国传统制茶
幼儿画刊(2023年7期)2023-07-17 03:38:12
‘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加工工艺研究及品质评价
茶树夏季紫化芽叶制作绿茶与红茶的主要内含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农技服务(2022年10期)2022-12-01 01:18:52
应对茶园春季霜冻害的减灾新途径
——霜冻芽叶产品研发思路与实践
茶叶通讯(2022年1期)2022-11-22 13:06:26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群体种茶树紫色芽叶的信阳红茶适制性研究
茶乡飞歌
民族音乐(2019年3期)2019-08-14 01:05:14
请到布依茶乡来
夜郎文学(2018年3期)2018-09-12 06:29:22
余海燕:茶乡飞出的“领头雁”
海峡姐妹(2018年4期)2018-05-19 02: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