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的指示代词用法研究

2022-06-28 15:26:12杨苛鑫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程度

杨苛鑫

摘  要: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那么”的指示代词用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二是指示数量。本文认为指示代词“那么”的语法意义是“区别”,在具体语境中指示方式和程度,“性质”“状态”都属于广义的“程度”。本文认为“方式”比“程度”更加基本,“程度”是由“方式”引申出来的。

关键词:指示代词;那么;方式;程度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2)02-0085-04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统称为《现汉》)中,“那么”归纳为三个义项,分别是:①指示代词。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②指示代词。指示数量。③(连)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或做出判断。其中指示代词用法被分为“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和“指示数量”两类。首先,在本文认为“那么”的指示代词意义是有一个总的语法意义的;其次,虽然《现汉》中“指示数量”的解释是恰当的,但“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的解释是不妥当的。因此,本文就“那么”的指示代词用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一、《现汉》中解释为“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

本文认为这一解释是不妥当的。首先,“性质”和“状态”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其次,“那么+谓词”的形式中,“那么”指示“性质、状态”其实都可以归为“指示程度”,以词典中列举的例句为例:

(1)我不好意思~说

(2)像油菜花~黄

(3)来了~多的人

按照词典的解释,(1)中“那么”指示的是“方式”;(2)中“那么”指示的是“性质/状态”;(3)中“那么”指示的是“程度”。实际上,“性质/状态”和“程度”并不能截然分开,发话人说某物“像油菜花那么黄”,“那么”既可以说是指示“黄”这一性质/状态,表示:

“某物”(颜色方面)的性质/状态=油菜花(颜色方面)的性质/状态

也可以认为:

某物“黄”的程度=油菜花“黄”的程度

但例(3)中“来了那么多的人”,“那么”指示的是“多”的程度,不能说是指示“多”的性质/状态。也就是说,“那么+谓词”中,如果“谓词”表示一种性质/状态,“那么”指示的就是性质/状态的“程度”,单独为“那么”的指代用法归纳出“表示性质、状态”是不妥当的。

除此之外,本文认为如果发话人不是在阐述科学相关的内容,事物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是它的“性质”。例如“太阳会发光发热”是太阳几十亿年之内的“状态”,几十亿年之后不再发光发热,但对于发话人来说,这就是太阳的“性质”。综上,本文认为对“那么”指示代词用法的概括中,“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是不准确的,在谓词前“那么”只有指示“方式”和“程度”两种用法。

二、“那么”的语法意义

本文认为“那么”表示“方式”还是“程度”取决于“那么”后面的谓词,“那么”自身总的语法意义就是“区别”。发话人用“那么+谓词”是为了将谓词表示的动作/性质/状态与其他的动作/性质/状态区别开。

(4)我当时想的是,我看好多个好莱坞电影都是,都是那么写的。(凤凰卫视《鲁豫有约》)

这里的“那么”指的是“写”的“方式”,发话人说“写”的“方式”,目的是为了将这种方式的“写”与别的方式的“写”区别开。

(5)猫城的作官的全走净了,白天街上也不那么热闹了,虽然还有不少参观大鹰的人头的。(老舍《猫城记》)

这里的“那么”指的是“热闹”的程度,发话人说“热闹”的程度,目的是为了将“猫城的作官的全走净了”之前“热闹”的程度与现在“热闹”的程度区别开。

(6)于是他想到了将来:“照这么下去,我也可以买房了。已经快六十了,买下它那么两三所小房,吃房租,房租越来越高呀!那就很够咱一天吃两顿白面的了。”(老舍《四世同堂》)

这里的“那么”指的是“两三所”,发话人用“那么”指示“数量”,表达了是“两三所”而不是“五六所”,目的也是将自己想买的数量(两三所)与其他数量区别开(五六所、七八所……)。

三、“指示方式”与“指示程度”之间的区别

前文说过,“那么”的语法意义是“区别”,在语境中具体“指示方式”还是“指示程度”取决于“那么”后面的谓词:如果“那么”后面的谓词是典型的动词,指示的就是该动作的“方式”;如果“那么”后面的谓词是典型的形容词,指示的就是该性质/状态的“程度”。

(7)因此改變了计划,用文字代替色彩,来描写见闻,希望把西南边地徐露客不曾走过的地方全走到,不曾记述过的山水风土人情重新好好叙述一番。那么工作了一年……自己方发现,所经历见闻的一切,不仅用绘画不易表现,即文字所能够表现的,也还有个限度。(沈从文《小砦及其他》)

例(7)中“工作”是典型的动词,“那么”指示的就是“工作”的方式,即前文所说的“用文字代替色彩……不曾记述过的山水风土人情重新好好叙述一番”。

(8)但这些人必没有到过镇江,扬州,那儿的干丝比南京细得多,又从来不那么甜。(朱自清《南京》)

例(8)中“甜”是典型的形容词,“那么”指示的就是“甜”的程度。

如果将动词和形容词看作两个原型范畴,“那么”指示的是“方式”还是“程度”取决于后面谓词是典型的动词还是典型的形容词。但如果后面的谓词是两个范畴的边缘成员,就可以做不同的解释。

(9)于是一方面盼着他们,一方面又并不那么希望他们出现。(余华《河边的错误》

这里的“希望”是表示发话人心理的动词,与“走、跑、工作、学习”等典型动词相比,属于动词的非典型成员。“那么”既可以理解为“程度”,但如果这种“程度”的表现被发话人具体指出,那又可以理解为“方式”,如:52794DC2-B091-4EC3-B595-1FEC31ACB34B

(10)以前,他只象怕太太那么怕她;现在,他怕她象怕一位全能的神似的!(老舍《四世同堂》)

如果单说“他那么怕她”,“那么”可以理解为表示“怕”的“程度”,但如果加上“像怕太太那么怕她”(“怕”的具体表现),就可以理解为“怕”的方式。

综上,前文论述了“那么”可以被看作“指示方式”或“指示程度”的条件,即取决于后面谓词的性质,且如果谓词是动词或形容词的范畴边缘成员,既可以将“那么”理解为“指示方式”,又可以理解“指示程度”,从这一点也可以得出,“指示方式”和“指示程度”之间是有联系的。

四、“指示方式”与“指示程度”之间的联系

从形式上看,如果“那么”可以看作是“指示程度”,表示某种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这时发话人说出了谓词的具体表现,让某种动作/性质/状态更具体了,就可以理解为“表示方式”。

(11)他对朋友,有时像老大哥对小孩子那么纵容,有时又像小孩子对老大哥那么崇敬。(杨绛《怀念石华父》)

例(11)如果说“他对朋友那么纵容/崇敬”,“那么”可以理解为“指示程度”,因为“纵容”和“崇敬”都是不典型的、抽象的动词,但发话人说出了“像老大哥对小孩子”和“像小孩子对老大哥”,使“纵容”和“崇敬”更具体了,“那么”也就可以看作是“指示方式”了。

(12)过几天可以跟着他专心当戏子去,不必再像从前念几天唱几天那么劳碌。(许地山《命命鸟》)

例(12)如果说“不必再像从前那么劳碌”,“那么”可以理解为“指示程度”,因为“劳碌”是形容词(《现汉》标注),但发话人说了“念几天唱几天”,使“劳碌”更具体了,也就可以看作是“指示方式”了。

也就是说,“那么”在动词或形容词的边缘成员前,能不能看作是“指示方式”,取决于该谓词能不能在语境中变得具体。

除此之外,本文认为“那么”的“指示方式”用法要比“指示程度”用法更基本,后者是从前者引申出来的,首先是因为从认知的角度来说,“方式”是比“程度”更加具体,能够被发话人观察或注意到的,而认知的规律就是先注意到容易感知到的、具体的、明显的事物,再注意到不容易感知到的、抽象的、不明显的事物,显然“方式”涉及变化,更容易被人感知到,也更具体和明显,而“程度”涉及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就不如“方式”容易被感知到,也更抽象和不明显。另外,可以从近代汉语中找到佐证,吕叔湘(1985)认为在近代汉语中,“那么”出现较晚,“恁”具有“那么”的用法。

(13)这个道理,各自有地头,不可只就一面说:在这里时,是恁地说;在那里时,又如彼说。(《朱子语类》)

这里的“恁”指示的就是“方式”,后来才出现“那么”。最早出现在元杂剧中,也是“指示方式”。

(14)不要闹,我则是那么道,休惹街坊人家笑话。(元代 武汉臣《散家财天赐老生儿》)

元明时期常见的“那们”也是“指示方式”。

(15)棋童道:“我那们说,他强着夺去了。”(《金瓶梅》35回)

到《红楼梦》时期出现“指示程度”用法。

(16)我有那们大工夫和他走!(《红楼梦》程甲本作“那么”)

从近代汉语的语料可知“那么”的“指示方式”用法要比“指示程度”出现得更早,也就更为基本,二者如果存在引申关系,也应该是从“指示方式”引申出“指示程度”。而在现代汉语中,通过研究“那么”在语境中“指示程度”和“指示方式”两个范畴的边缘成员,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该谓词能在语境中变得具体,理解为“指示程度”的“那么”也可以理解为“指示方式”。

同时,本文认为从“指示方式”到“指示程度”的引申是通过转喻来实现的。

(17)回到老家的小城市生活,有家人在身边,不像一个人在大城市里那么孤单。(微博语料)

“孤单”是形容词(《现汉》标注),“那么孤单”中“那么”指示的是“孤单”的“程度”,但如果说“像一个人在大城市里那么孤单”,就可以理解为“指示方式”,即:以“一个人在大城市里”的方式“孤单”。同样,前文的例(11)(12)中“指示程度”的“那么”也可以看作是“指示方式”转喻而来的。

例(11)的“那么”的“指示程度”可以理解为:以“像老大哥对小孩子”的方式去“纵容”能达到的“程度”;以“像小孩子对老大哥”的方式去“崇敬”能达到的“程度”。例(12)的“那么”的“指示程度”可以理解为:以“念几天唱几天”的方式“劳碌”能达到的“程度”。

从“指示方式”引申为“指示程度”,是“那么”的指代用法的转喻现象,用做某事的“方式”,来转喻用这种方式做某事能达到的“程度”。因为以一定的方式做某事,某事一般都能做到一定的程度,二者是相关的。这其中的道理可以用“敲鼓”来类比:如果用“很用力”的“方式”去“敲”,就会“敲得很响”;用“不用力”的“方式”去“敲”,就会“敲得不太响”,即“敲”的“方式”决定了“敲响”达到的“程度”。

五、结语

综上,本认为“那么”的“指示方式”用法更基本,“指示程度”是从“指示方式”转喻而来的,用事物的“方式”,转喻“方式”能达到的“程度”,继而扩大到指代某一性质或状态的“程度”(“那么黑、那么晚”),标志着“那么”的程度用法固定下来。

参考文献:

[1]王颖颖.“这么”“那么”的指示用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吴晓芳,殷树林.说“那么”[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5):87-96.

[3]李晋霞.“这么”“那么”的逻辑关系差异探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3):51-58.

[4]黄旻婧.“那么”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3):32-34.

[5]王灿龙.说“这么”和“那么”[J].汉语学习,2004(1):12-17.

[6]徐秀芬,亢世勇.“這么”与“那么”辨析[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93-96.

[7]文贞惠.说指代程度的“这么/那么+A”格式[J].汉语学习,1995(2):32-36.

[8]吕叔湘,江蓝生.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52794DC2-B091-4EC3-B595-1FEC31ACB34B

猜你喜欢
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意林(2021年2期)2021-02-08 08:32:47
不同严重程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比较
孩子胖到什么程度需要看医生
集中趋势和分散程度——数据分析的两个关注点
资阳话中的程度副词“蛮是”初探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2
基于声发射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混凝土损伤程度识别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断块油气田(2014年6期)2014-03-11 15:33:53
浅谈如何提高机械设计的自动化程度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0:01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