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敏,唐泽勋,*,冯 泽,商士波
(1.湖南桑瑞新材料有限公司材料研发部,湖南 湘潭 411201;2.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镍钴锰三元材料综合了LiNiO2、LiCoO2和LiMnO2等3种层状材料的优点,可弥补单一材料的不足,有明显的协同效应,是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之一[1]。
提高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充电终止电压,可提高容量,进而提高能量密度。目前,国内外厂家生产的三元材料形貌多为一次颗粒团聚的二次球。由于二次球内部的一次颗粒之间存在间隙,在进行表面包覆处理时,部分一次颗粒表面无法得到包覆,特别是在提高电压后,表面及颗粒之间的间隙会加剧与电解液的副反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二次球后期会出现一次颗粒界面粉化的问题,导致内阻变大、电池容量快速衰减和循环性能降低[2]。将三元材料制成单晶形貌,能很好地避免上述问题。何玉林等[1]用B2O3包覆单晶三元材料,提高了材料的循环性能,但测试电压仅为3.0~4.3 V,并未进行更高电压的测试,且未进行全电池性能的评估。
本文作者通过固相高温烧结法制备单晶高电压三元材料 LiNi0.6Co0.2Mn0.2O2(NCM622),通过 Zr、Ti共掺杂,降低材料阳离子混排程度,用Al2O3包覆来提高材料表面结构的稳定性,并进行更高电压的性能测试及全电池性能的评估。
按n(Li)∶n(Ni+Co+Mn)=1.08∶1.00的比例称取2 kg前驱体Ni0.6Co0.2Mn0.2(OH)2(贵州产,电池级)和相应的碳酸锂(Li2CO3,江西产,电池级),高速混合30 min,得到均匀分散的混合料。将混合料装入匣钵中,置于通氧气的厢式密闭烧结炉内,以3℃/min的速率(下同)升温至800℃,恒温烧结4 h,再升温至900℃,恒温烧结8 h,冷却至室温。对物料进行对辊粗破、气流粉碎,再过300目筛,得到未掺杂的NCM622正极材料,记为NCM-A。
采用相同的方法,原料中按n(Zr)∶n(Ti)∶n(Ni+Co+Mn)=0.002∶0.001∶1.000 加入纳米 ZrO2(美国产,AR)和纳米TiO2(美国产,AR),制得 Zr、Ti双元素共掺杂的 NCM622正极材料,记为NCM-B。
按n(Al)∶n(Ni+Co+Mn)=0.001∶1.000 的比例称取适量Al2O3(美国产,AR)和NCM-B,高速混合20min,得到均匀分散的混合料。将混合料装入匣钵中,置于厢式密闭烧结炉内,通入空气,升温至700℃,恒温烧结6 h,随后冷却至室温,对物料进行对辊后,过300目筛,得到 Zr、Ti共掺杂和Al2O3包覆同时改性的NCM622正极材料,记为NCM-C。
用JSM-6510型扫电子显微镜(日本产)对制备的正极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用Tecnai G2F20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美国产)进行TEM和高分辨率TEM(HR-TEM)分析。用ESCALAB 250Xi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美国产)对样品进行金属元素的表面组成分析。用ICAP 63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美国产)进行元素分析。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氢氧根和碳酸根[3]。用UltimaⅣ型X射线衍射分析仪(日本产)对制备的正极材料进行结构分析,CuKα,λ=0.154 06 nm,管压40 kV、管流40mA,扫描速度为0.5(°)/min,步长为 0.02°。
1.3.1 扣式电池
将制备的NCM622材料、乙炔黑(天津产,99.5%)和黏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广东产,99.9%)按质量比88∶6∶6调成糊状,均匀涂覆在20μm厚的铝箔(广东产,99.9%)上,再在100℃下真空(0.1 MPa,下同)干燥12 h后,以20 MPa的压力压实,得到正极片,活性物质载量为4~5mg/cm2。
以金属锂片(江西产,99.9%)为负极,Celgard 2300膜(广东产)为隔膜,1mol/L LiPF6/EC+DMC(体积比 1∶1,广东产)为电解液,制备CR2032型扣式电池。用CT2001A电化学测试仪(武汉产)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比容量和常温循环测试,电压为3.00~4.40 V。首次循环电流为0.20 C(34 mA/g);第2次循环电流为0.50 C;第3次循环开始,电流为1.00 C。
1.3.2 软包装电池
将负极活性物质AML-400人造石墨(广东产,99.9%)、乙炔黑、羧甲基纤维素(广东产、99.5%)和丁苯橡胶(广东产,99.5%)按质量比 95.4∶0.9∶1.2∶2.5 调成糊状,均匀涂覆在8μm厚的铜箔(广东产,99.9%)上,再在100℃下真空干燥12 h,以15MPa的压力压实,得到面密度为116 g/m2的负极片。将制备的NCM622材料、乙炔黑、碳纳米管(广东产,99.9%)和 PVDF 按质量比 97.0∶1.0∶0.5∶1.5 调成糊状,均匀涂覆在16μm厚的铝箔(广东产,99.9%)上,再在100℃下真空干燥12 h,以 20 MPa的压力压实,得到面密度为197 g/m2的正极片。
将极片与隔膜、电解液组装成SEP4812177P-4.5Ah型软包装电池,设计容量4.5 Ah,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常温、高温55℃存储测试中,温度环境由LRH-250恒温恒湿箱(上海产)提供。将软包装电池在25℃下以1.00 C(178 mA/g)恒流充电至4.35 V,转恒压充电直至0.05 C;然后以1.00 C恒流放电至3.00 V,放电容量设为标准容量C0。将软包装电池再以1.00 C恒流充电至4.35 V,转恒压充电至0.05 C,再在不同温度下存储14 d。在25℃下将存储后的电池以1.00 C恒流放电至3.00 V,记录剩余容量C1,通过式(1)计算容量剩余率x;在25℃下以1.00 C恒流充电至4.35 V,转恒压充电至0.05 C;然后以1.00 C恒流放电至3.00 V,记录恢复放电容量C2,通过式(2)计算容量恢复率y。
用CT-2001A电化学测试仪对全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电压为3.00~4.35 V。首次循环电流为0.20 C;第2次循环电流为0.50 C;第3次循环开始,电流为1.00 C。
不同材料的SEM见图1。
图1 单晶NCM622的SEM图Fig.1 SEM photographs of single crystal NCM622
从图1可知,NCM-A没有完全形成单晶形貌,材料颗粒大小不一,有部分颗粒仍呈类单晶形貌,颗粒棱角多。NCMB材料呈单晶形貌,表面干净,未见明显的杂质。对比图1(a)、(b)可知,Zr、Ti掺杂能增大单晶的一次颗粒,使材料单晶形貌更圆润完整。NCM-B和NCM-C的形貌差别不大,表面清晰干净,意味着Al2O3已均匀地包覆在颗粒表面。
NCM-C的HR-TEM图见图2。
图2 NCM-C的HR-TEM图Fig.2 HR-TEM photograph of NCM-C
图2进一步证明,Al2O3已包覆在材料的表面。
NCM-B的XPS分析结果见图3。
图3 NCM-B的XPSFig.3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of NCM-B
3种NCM6222材料部分元素及组分的质量分数见表1。
表1 3种NCM622材料部分元素及组分的质量分数Table 1 Mass ratio of some elements and component of three kinds of NCM622 materials
从图3可知,Zr、Ti已掺杂到材料结构中,Zr掺杂量为Ti的两倍。Zr不仅能掺入材料体相,部分还扩散至材料表面,因此,Zr的XPS峰较明显;Ti主要掺杂在材料体相,因此表面Ti的XPS峰相对较弱。从表1可知,Zr、Ti已掺入颗粒晶体结构中,并能降低材料表面的残锂。在材料表面包覆Al2O3后,经过加热处理,材料表面残锂进一步降低,原因是残余锂与Al2O3在加热处理时发生反应,形成了LiAlO2化合物。
单晶NCM622的XRD图见图4。
图4 单晶NCM622的XRD图Fig.4 XRD patterns of single crystal NCM622
从图4可知,所有材料均为层状结构NCM622材料,无其他杂峰;各衍射峰均能很好地索引为六方α-NaFeO2(PDF:87-1561)结构,R-3m空间群。特征峰(006)/(102)和(108)/(110)的分裂明显,表明3种材料均为结晶度较高的层状结构,掺杂和包覆处理未对材料结构造成明显影响。
单晶NCM622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和循环性能见图5。
图5 单晶NCM622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和循环性能Fig.5 Initial charge-discharge curves and cycle performance of single crystal NCM622
从图5可知,NCM-A和NCM-B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82.3mAh/g和186.9mAh/g,首次库仑效率分别为84.7%和86.9%,表明掺杂Zr、Ti可提高材料在高电压下的首次库仑效率和比容量。Zr、Ti的掺杂抑制了Ni/Li阳离子混排,且Zr4+、Ti4+的化合价在Li+的嵌脱过程中没有变化,使得晶体的层状结构更稳定,因此,不可逆流失的Li+数量减少,首次库仑效率得到提高。NCM-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5.8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85.5%,相对NCM-B有所降低,原因是包覆的Al2O3增加了材料表面的Li+扩散阻力,使材料的放电容量和库仑效率有所降低。在常温下以1.00 C在3.00~4.40 V循环100次,NCM-C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5.1%,NCM-B的容量保持率为92.9%,NCM-A的容量保持率最低,仅有89.4%。上述结果说明:掺杂能很好地稳定材料的结构,在Li+不断嵌脱的过程中,起到稳定材料体相结构的作用;同时,包覆可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抑制正极材料在高电压下与电解液的副反应,避免材料被电解液侵蚀及减少电解液损耗,提高材料在高电压下的循环性能。
软包装电池存储14 d后的性能见图6。
图6 软包装电池存储14 d后的性能Fig.6 Performance of the pouch battery after stored for 14 d
从图6可知,NCM-B制备的软包装电池的常温和高温存储性能优于NCM-A制备的,NCM-C制备的软包装电池的高温存储性相对NCM-B制备的进一步得到提升,说明对材料同时进行掺杂和包覆改性,可提高结构稳定性,减少材料表面与电解液的副反应,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制备的软包装电池的常温1.00 C循环性能见图7。
从图7可知,NCM-C制备的软包装电池的循环性能最好,循环1 500次的容量保持率仍有93.2%;NCM-B制备的软包装电池容量保持率为88.3%;NCM-A制备的软包装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仅为84.4%。由此可见,单晶材料在高电压下具有良好的容量保持率,而Zr、Ti共掺杂可改善单晶颗粒的晶体结构,抑制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晶格畸变。一方面,掺杂Zr、Ti能增大单晶材料的一次颗粒尺寸,增加单晶材料在高电压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包覆Al2O3在颗粒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能抑制循环过程中材料与电解液发生的副反应。同时,单晶颗粒减少了Li+在嵌脱过程中通过晶界的次数,避免在高电压循环后期出现一次粒子界面粉化。
图7 制备的软包装电池的常温1.00 C循环性能Fig.7 Normal temperature 1.00 C cycle performance of prepared pouch battery
本文作者采用固相法制备出Zr、Ti共掺杂和Al2O3包覆的镍钴锰三元氧化物LiNi0.6Co0.2Mn0.2O2单晶高电压材料。掺杂Zr、Ti能改善高电压单晶材料的单晶形貌,提高比容量和首次库仑效率,包覆Al2O3后的材料,虽然比容量和首次库仑效率稍微下降,但可抑制循环过程中与电解液的界面副反应,有利于提高在高电压下的循环稳定性。
Zr、Ti共掺杂和Al2O3包覆的材料所制备的扣式电池,以0.20 C在3.00~4.40 V充放电,放电比容量为185.8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85.5%;制备的全电池以1.00 C在3.00~4.35 V循环1 500次,容量保持率为93.2%。制备的产物用作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可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