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山 翟国政 张 鹏 高宇甲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日渐提高背景下,城市形态已经发生极大改变,特别是新城区的建设和快速发展,使得老城区潜在的交通堵塞、环境质量差、公共设施不足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且新老城区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对城市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也带来极大影响,加强老城区规划改造迫在眉睫。然而老城区规划改造工作还存在脱离实际、与新城区衔接不够等情况,不利于城市更新和功能升级。需要结合老城区实际状况,准确把握老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针对性措施进行优化改造,以达到城市更新发展的目标[1]。本文对老城区规划改造现存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围绕实际案例,从功能布局、城区产业、公共设施、生态环境、文化脉络等方面入手,提出有效的规划改造路径,以供参考。
城市更新是对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生活的地区进行必要和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实际操作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客观存在实体进行改造,如∶建筑物硬件设施;二是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游憩环境、文化环境等进行改造和延续,以达到全新城市功能,并促进其更好发展和繁荣的目的。老城区规划改造则是对城区道路、路网、通讯、局部或整体地等,进行有步骤的更新和改造的过程,具体包含了改造城市规划结构、改善城市环境、调整工业布局等内容[2]。
现阶段,开展老城区规划改造工作,还显露出以下不足:
(1)缺乏科学指导和总体规划。一方面没有严格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的基本原则开展老城区规划改造工作,导致城市格局不规范,旧城改造不彻底等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急功近利,忽略了城市自身特色,特别是在特色传统建筑、优秀历史文化等方面,没有将之融入到老城区规划改造方案中,进而出现千城一面状况。
(2)不良旧城改造方式带来诸多弊端。一方面在开展旧城区改造规划时,没有对老城区存在的社会复杂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另一方面则是采用手段具有简单化和标准化特征,甚至因为过于追求功能完美,忽略了老城区内部发展规律,将老城区有机社会网络割裂成单纯的功能社区。
(3)只看到眼前局部利益。一方面是为了追求更大经济效益,在开展老城区规划改造工作时,过度地提高容积率和土地开发利用,伴随而来的公园绿地、配套服务设施等问题也将难以解决;另一方面则是在拆除老旧建筑时,没有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对老城区传统风貌和特色也造成极大破坏,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同发展[3]。
城市更新视角下,老城区规划改造有效路径包括:
(1)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进行老城区改造,需要遵循城市自然发展规律,使老城区通过规划改造,其整体面貌能够得到有机更新。具体来说就是确定合适规模和根据老城区改造内容及要求,妥善处理好现在与今后之间的关系。
(2)以大众利益为前提。虽然在老城区规划改造中,实行全部推倒拆迁成效非常快,但是这类操作也会对老城区原有架构、风俗风情、文化气息等造成极大破坏。执行时还是要以优化居民居住环境为出发点,严格贯彻建新如故、修旧如旧标准深化落实,特别是在老城区历史文化方面,通过规划改造也能得到很好保存,甚至可以依托这些历史文化使老城区焕发出崭新活力。
(3)加强规划引导。老城区规划改造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具体包括房屋建筑、城区道路、生态环境等内容,要想通过老城区规划改造实现老城区整体功能优化提升和繁荣发展,就要从整体角度入手,对各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加强规划引导中,推进老城区规划改造工作深入展开和有效落实[3-4]。
胶州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底蕴的水岸商埠城市,自2000年起,胶州市就已经大力开展新城区建设,并相继开发了少海新城、产业新区、临空经济区等,随着城市格局不断被拉大,老城区中心地位也逐渐发生偏移。并且根据2015~2018年《胶州市统计年鉴》发现,胶州市老城区近几年经济、人口增长速度十分缓慢,与新建设的城市新区相比较,老城市环境质量较差、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尤为突出,需要积极响应城市双修相关政策,对老城区进行更新改造,以促进胶州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1)城市功能布局。如表1所示,老城区用地主要是以居住用地为主,占据比例高达56.7%,然后依次是工业用地、公共管理服务用地、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和绿地广场用地。从整体上来说,老城区用地结构不够均衡,特别是在绿地广场用地和道路交通设施用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表1 老城区用地构成
(2)城市交通系统。在老城区道路交通系统方面,各区域道路联系还不够紧密,并且存在交通压力大问题,尤其是在交通主次干路方面,受到密度较低、路网体系不完善的影响,对人们正常出行带来极大的影响。
(3)城市公共空间。现阶段老城区公共空间还存在绿地不足、品质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在老城区绿地覆盖面积、公园绿地布局、必要配套设施等方面,使得老城市公共空间整体品质不高。再加上老城区分布着许多传统产业,生产时排放废气废水,也进一步加剧了老城区环境质量问题[4]。
(4)市政设施。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类环境问题也频频显露出来,再加上极端恶劣天气影响,所引发的强降雨、洪涝等灾害,也对老城区正常运转带来极大影响,尤其是在排水系统、市政管网等方面,不仅体现出管道布置混乱情况,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5)文化脉络。老城区发展历史更为悠久,并且遗存着许多文化脉络,如:老式风格建筑、城墙遗址等,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老城区历史风貌特色没有充分展现出来,未为老城区发展提供崭新活力。
4.3.1 优化功能布局
(1)合理划分功能区。老城区功能区主要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等,针对不同功能区占据面积和呈现形状有所差距,实践中要根据老城区当前功能布局情况,对各功能区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使各功能区处于相对均衡状态,并且考虑到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广,因此在规划改造时就要尽可能地使其呈片状、团状和点状分布,而商业区占据城市用地比较少,更新改造中就要让其以点状或条带状进行分布。
(2)进行城中村改造。针对老城区范围内出现的城中村居住点,可以从综合整治角度入手,灵活采用完善配套设施、美化村落环境、增加公共空间等手段,如:建立社区活动中心、打造休憩游赏公园等,使老城区整体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4.3.2 促进产业集群
(1)推动产业园区聚集。深入到老城区中,对零散分布的工业区用地进行充分整合,并积极引导老城区工业产业朝着新建园区聚集,不仅可以为老城区功能布局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持,还能促进企业集聚和更好发展。
(2)推动产能升级和技术创新。针对老城区存在的老旧工业产业,除了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低端产业以外,还要加强安全生产、绿色环保等硬性约束,并通过广泛推广低碳更新、产业升级等最新理念,引导旧工业区利用现代技术、设备优势,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实现绿色高效生产[5]。
4.3.3 完善公共设施
(1)交通设施更新。交通系统作为老城区运行发展的重要命脉,在规划改造中可以采用“一拓、二改、三疏、四导”措施,具体是拓宽内部主干道路、现有路网布局改造、设置交通信号灯优化交叉路口、流量较大道路实施单向行驶、增加公交线路、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对老城区现有交通条件进行优化改善。
(2)完善市政设施。可以根据老城区更新改造计划,采用配套管线结合道路等级划分、主干路网下敷设市政主干管、支路下方敷设支管等措施,对现有市政管网设施进行检查、优化和更新,使管网老旧、设备破坏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通过远期雨污水分流与近期合流截流相结合、消减污染排放和水体直净相结合等,实现雨污水分流排放和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4.3.4 加强环境建设
(1)以滨河绿带和城市街道为框架,使之形成公共空间网络,并通过慢行走廊、街角绿地等,将滨河空间有效串联起来,在有效营造老城区新功能区的同时,河流与人文场所的联系也能实现重新建立。
(2)尽可能地增加公共绿地数量,使空间环境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实践中可以结合三旧改造,使公共绿地总量及覆盖面积得到增加,并通过对老城区公园、广场等开敞空间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共同营造一核、一带、双廊、多点园区景观格局[5-6]。
4.3.5 城市文化更新
(1)对老城区的历史要素进行仔细梳理(见图1),并在准确把握历史遗址、穿城河流、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内容后,在老城区的公共空间,利用碑刻、雕塑、公告栏等方式,向人们展示和宣传老城区从古到今的历史文化和重要人物事件。(2)建设历史风貌街区,并让历史遗址、文化古迹等历史要素集中在这一区域内,既能够帮助人们恢复历史记忆,又能够吸引更多人参观旅游。
图1 老城区历史文化梳理
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老城区发展存在的交通拥堵、环境质量差等问题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将老城区规划改造提上日程。本文探讨城市更新视角下老城区规划改造路径,实践中,对老城区进行规划改造,要深入到老城区内部对其实际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细致分析,并在准确把握老城区发展主要问题以后,积极采用优化功能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完善公共设施等措施进行优化完善,在更好解决老城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使老城区整体功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