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导针导入方案在PFNA 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实施意义

2022-06-27 08:45:18冯楠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导针进针股骨

冯楠

滨州市中心医院骨脊柱外科,山东滨州 251700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中极为常见疾病,并且疾病发生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对老年患者机体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目前疾病治疗中多以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方案救治,但是由于老年人群身体素质差,耐受性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手术风险[2]。而手术过程中导针导入方法是手术关键,常规导针导入需要多次调整并且利用C型臂透视验证方可开展治疗,影响手术效果[3]。触摸式手法快速实现导针导入是近几年导针导入方案改良技术成果,该种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实现手术安全性,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价值[4-5]。基于此,研究重点纳入2021年1—9月来医院就医的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分组治疗,探究改良导针导入方案在PFNA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就医的60 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例,使用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女性=15:15;年龄66~81 岁,平均(78.39±2.51)岁;骨折位置:左侧:右侧=18:12;Evans分型类型: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13例,Ⅳ型8例。研 究组 男性:女性=12:18;年 龄67~85 岁,平均(78.48±2.62)岁;骨折位置:左侧:右侧=17:13;Evans分型类型:Ⅰ型6例,Ⅱ型7例,Ⅲ型10例,Ⅳ型7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上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患者《知情同意书》签字。

纳入标准:影像学诊断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救治时间短于7 h;年龄超过65岁;同意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凝血障碍者;手术禁忌证者;耐受性差者;资料缺失者;合并重大创伤者;精神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参与研究患者采取全身麻醉,然后保证患者仰卧姿势,为患者开展闭合牵引复位治疗,复位完成后,在患者于大粗隆顶点制作长度为4 cm 左右切口,钝性分离臀中肌,以股骨大粗隆顶点作为进针点进行进针。

研究组使用改良导针导入方案治疗,治疗中选择克氏针(直径2 mm)进入股骨髓腔,深度控制在3 cm 左右,再使用扩随钻(直径17 mm)由克氏针孔为进针点,钻入股骨粗隆部,保证皮下距离为1 cm,以此于股骨大粗隆部顶点稍内侧形成漏斗状结构,以手指触摸漏斗开口并沿髓腔方向置入导针钝头,其目的是验证髓腔,当感知其内部存在骨质摩擦感说明置入成功。

对照组按照研究组进针点使用电钻将导针置入完成置入后均进行扩髓,将PFNA主钉植入后,将导针拔出,确认置钉深度为股骨颈1/3位置,而后进行前倾角调整,正位和侧位下透视导针位于股骨颈中下1/3,完成扩髓后,使用适合的螺旋刀片切入,安装锁钉以及尾帽,进而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Harris评分、导入自评优良率及刀片切割发生率、治疗效果。

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

Harris 髋关节评分量表:分为疼痛、功能、活动范围等3 个维度,疼痛:分为无、弱(40 分)、轻度(30 分)、中度(20 分)、剧烈(10 分)、病废(0 分);功能:日常活动、步态、行走辅助器、平稳舒适行走、行走距离,畸形;活动范围:前屈、外展、伸展外旋、伸展内旋、内收。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反之,分数越低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差。

疗效:治疗后患者髋部疼痛、肿胀、瘀血斑、下肢活动受限情况完全消失为显效;当上述症状治疗后有效缓解为有效;既不满足显效指标也不满足有效指标判定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2.2 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5个月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Harri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

表2 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Harri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

?

2.3 两组患者的导入优良率、刀片切割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导入优良率、刀片切割发生率分别为93.33%、3.33% 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 与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导入优良率、刀片切割发生率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introduction and incidence of blade cutting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4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患者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又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属于髋关节囊外骨折,多数与骨质疏松有关,老年群体发生较为常见。老年人群的年龄较高,身体抵抗外界能力较低,尤其是存在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在外力冲击下很容易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发生往往存在髋部疼痛、肿胀、瘀血斑、下肢活动受限等症状,骨折发生后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同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如果不能及时为老年患者展开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例如肺部感染、压迫性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9]。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前老龄化加重,而且交通不断发展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而且90%发病患者年龄超过65岁,数据统计结果发现,股骨转子间骨折占髋部骨折36%,占全身骨折3.51%,而且疾病有较高致残率及致死率,因股骨转子间骨折致死率高达27%~30%,在骨折出现后选择保守治疗患者1 年后病死率为36.2%~50.0%。说明该疾病具有高发性,同时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为进一步减少疾病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需要积极加强对疾病治疗研究。PFNA 手术是现阶段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后关键治疗方法,该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体现在快速简便,具有微创特点,且生物力学较为稳定,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患者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10-12]。

针对PFNA 手术过程中的导针导入过程,通常情况下涉及到较多环节,需要在众多环节确认合适的进针点,而后通过电钻辅助完成手术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式,相对操作时间较长,而且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较多[13-15]。这主要是由于股骨间间骨折患者骨折线方向与导针的进行方向具有一定平衡性,而且由于患者身体原因很容易导致导针从股骨小粗隆周围骨折部穿出[16]。而且使用电钻进行导针导入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确定才能进行,但反复确认导针导入更加增加患者出血风险,不利于手术治疗。该研究中针对导针进针方案进行改良,改良后的导针进针更加安全与科学,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减少透视次数,利于老年患者手术治疗。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导针导入方式通过手指直接触摸了解具体股骨粗隆部形态,进而可以更精准选择进针位置,同时进针过程中对电钻角度进行控制,有效地预防了进针中损伤患者血管,减少手术出血量。除此之外,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3、5 个月后的Harris 评分,均是研究组更理想(P<0.05),因为利用改良后导针导入方法出血量少,对患者机体损伤少,术后康复效果更加理想。研究组患者导入优良率、刀片切割发生率(93.33%、3.33%)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利用改良的导针进针方案可以科学选择进针点,清晰了解股骨大粗隆部位解剖关系,使治疗更加具备精准性可控性[17]。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了改良导针导入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更加利于患者身体康复。相关学者选取以84 例同病例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导针置入优良率及刀片切割发生率分别为83.33%、2.38%,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指标以及术后Harris 指标均是观察组更加理想,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说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AN 治疗中使用改良导针导入方案的临床实施价值[18]。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AN 治疗中使用改良导针导入方案更加利于患者疾病预后。

猜你喜欢
导针进针股骨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触摸和漏斗”法快速置入PFNA导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导针定位装置的临床研究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