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飞,祝晓云,覃 成,江秋菊,刘玉倩,陈良万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花椒是一种集食用、药用、香料及化工等为一体的特色经济树种,因其特殊的香味和麻味使其在食品行业里方兴未艾,又因其具有耐旱、耐贫瘠、浅根系的特性,被用于贵州的石漠化治理[1-2]。近年来,贵州省对农业产业进行大力调整,花椒成为贵州省一大重要产业。2019年以来,遵义市的花椒栽种面积就达110万亩[3],但大部分均为引进品种,重庆江津九叶青、韩城大红袍、汉源贡椒等品种因在原产地表现出质优、丰产等特征,受到遵义各地区椒农的青睐,其中江津九叶青种植面积达80%左右,其次为韩城大红袍和汉源贡椒。但由于在引种之前为进行引种试验,加之缺乏技术支撑和气候不适等原因,近几年遵义地区外来花椒品种在栽培过程中表现出不适现象,在高海拔地区江津九叶青易受冻害影响而发生大面积死亡[4-5],韩城大红袍和汉源贡椒在遵义地区生长状况整体较差,具体表现为分蘖能力差,树势较弱,产量较低,造成经济损失。与外来品种相比,本地花椒由于长期适应当地环境,抗逆性和适应能力远胜于外地品种,但由于花椒自然繁殖率较低,生长过程中缺乏人为管理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加之受到外来品种的冲击和农民缺乏品种保护意识或重视程度不够高,又缺乏专业人员的干预,导致很多本地优质品种资源逐渐在自然界中消失,因此挖掘适宜本地气候的优质、高产的花椒品种资源并进行保护和推广种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贵州省对花椒品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本地花椒品种的探索和保护力度也需进一步加强,已公布的被正规命名、研究和推广种植的贵州省本地花椒品种仅有少数几种,如贵峰系列品种、顶坛花椒等[6-7],已进行规模育种和推广种植,但皆属于青花椒,关于红花椒的报道很少。绝大部分本地品种或变种都因没有被正规命名而统称为花椒。本文对遵义地区优质花椒资源进行调查,以期为本地区花椒的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同时为本地区花椒产业的发展选育和利用优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调查的对象为适应遵义市各县区当地气候的小面积种植或零星种植8年以上的花椒树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及花椒的感官品质。
2019-2021年期间,在花椒发芽、开花、挂果、着色及成熟期(3-10月)期间,采用定点观察和线路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对遵义市各县区主要栽培的花椒品种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及果实感官品质进行连续、系统地调查,同时进行标本、影像和繁殖材料的采集[8]。对于生物学、农艺性状等差异明显,又与已知品种差异明显的,本文将其归类为不同品种。
通过对遵义市各县区主要栽培的80多个本地花椒品种进行调查,筛选出12个优质品种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红花椒10个,青花椒2个。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遵义地区本地优质花椒种质资源调查表
经过认真对比,总结出以下6个品种农艺性状和感官品质较为突出,最具推广价值。主要特点信息如下。
XZ-H(新舟红花椒):高产,叶片大而厚,3 ~11片;抗逆性强;果粒大,果穗大而紧凑,平均穗粒65颗;果实淡红色,皮厚;麻味浓烈持久,叶片和果实香味浓烈,有特殊芳香味;树势强,树姿半开张,分蘖能力强,叶片适应性强,能在遵义新舟、绥阳、正安等各地生长良好。
XZ-Q(新舟青花椒):枝干刺少,树势较强,产量较高,麻味较浓持久,无特殊异味,抗逆性强。
HC-SD1(汇川区四渡镇红花椒1):皮刺尖锐,基部呈椭圆形锥状,自然脱落;叶片青绿色,光滑无刺,小枝少刺,刺短而小。果实圆球状,果径0.6 cm左右,油腺突出,果皮油亮、较厚,鲜果香味较明显,麻味明显、持久。抗逆性强(抗病)。
HC-SD2(汇川区四渡镇红花椒2):主干皮刺自然脱落呈鼓钉状;果枝棕黑色,少刺或疏生0.2 cm左右长短刺;叶片厚实,浓绿色,卵圆形,正面偶见细微斜出小刺,背面叶轴和主叶脉偶见细微斜出小刺,果实淡紫红色,圆球状,果径0.6 cm左右,果皮较厚,鲜果香味和麻味明显。耐涝抗病。
BZ-DSY(播州区大石丫无刺青花椒):主干灰色,少刺,小枝上无刺或少刺;叶无刺,小叶对生,3 ~7片,3、5片居多,老叶椭圆形或卵圆形,叶缘具稀锯齿或近全缘,嫩叶椭圆形或披针形,具细锯齿,叶片和叶缘均具油腺点,老叶叶轴顶端叶片长5.8 ~8.5 cm,宽2.6 ~3.9 cm,嫩叶叶轴顶端叶片长8.5 ~11 cm,宽4.2 ~6 cm,叶面光滑近革质;果穗大而紧凑,果径0.6 ~0.7 cm,成熟果实紫红色,果粒22 ~40粒,香味明显,麻味较缓慢,抗逆性强。
BZ-QGW(播州区青岗窝红花椒):小枝青灰色,刺少而小,对生,嫩枝顶端密被短绒毛;叶光滑无刺,小叶3 ~7片,叶片卵圆形或椭圆形,果实球状,果径0.5 cm左右,果色紫红色,果皮厚,香味浓烈,稍具特殊芳香味,麻味浓烈持久。
青花椒与红花椒相比,最大的区别是青花椒树势非常强,分枝能力远胜红花椒,是常绿树种,果实麻味较浓,但是香味不明显,大部分都带有严重的异味,况且皮刺较多,不利于采摘和管理。优质的青花椒品种特征除了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外,还应具备丰产、刺少、异味小或无异味、麻味浓的特点。优质红花椒应具备的特征有: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粒大皮厚、产量高、香麻味明显持久、刺少和抗逆性强。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XZ-H具有麻味浓烈而持久,香味浓烈而具明显的芳香味,适应性广,抗性强,树势强等特点值得大力推广;(2)HC-SD1、HCSD2和BZ-QGW 3个品种都具有叶片大而厚,主干刺少或自然脱落,小枝无刺或少刺,果实大而皮厚,丰产,香麻味浓、持久,树势强,抗逆性强等特点,也值得推广种植;(3)XZ-Q和BZ-DSY 2个青花椒品种都具有刺少高产,抗逆性强等特点,所以也值得大力推广。
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和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加之同一花椒品种在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下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贵州对花椒种质资源的研究比较滞后,没有文献可参考,导致本次调查的花椒品种都无法正确命名,所以调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花椒因自身原因,自然繁殖率较低,又容易遭受花椒天牛、蚧壳虫、锈病等病虫害的影响,导致寿命不长,所以难以通过自身完成大量繁殖,容易导致品种灭绝。所以希望贵州省有关部门可以高度重视对地方品种资源的调查与保护,成立专业的研究团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发掘和保护当地优质品种资源。外来的品种即使在原产地品质再好,当改变生长环境后,也会受地理、气候等条件的限制,而表现出不适应现象,如想要引种栽培,必先在不同的地理及气候环境中进行引种试验成功后再增加种植面积。所以,应该充分利用本地品种的优势,应用先进的繁殖技术加快对本地优质花椒品种的发掘和推广,并研究配套的管理技术,对贵州花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