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非遗研学基地,助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夯实落地

2022-06-27 14:07叶小鹏叶小鹏工作室
消费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研学基地传统

叶小鹏 叶小鹏工作室

一、非遗研学基地开展的重要性

为助推跨界融合计划夯实落地,开发非遗研学基地是一个较为全面的建议。中国自古就有负笈游学的传统,到了现代,这样的游学方式被总结归纳为“研学”。研学不同于旅游,也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研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情境化的、体验式的、探索性的综合实践课程。广义的研学包括旅游、修学、森林教育、户外教育、户外运动、地质考察、营地教育、军事教育、生态素养、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等。

非遗文化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在高度发展的社会形态中,非物质文化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因此非遗文化的传承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痛点之一。我们常看到新闻说,许多的非遗文化后继无人,可能会消失的新闻,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未来某个时刻就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因为为了保护非遗文化,让其能够健康地长久地发展,我们在不断地为其寻找可以开发的途径。其中“旅游化”对于非遗文化来讲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路径只一。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可以让非遗文化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得到发挥,并且推动非遗文化的继续发展,从而扩大它的消费市场和生存空间,从而使得非遗文化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和能力健康发展。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也一直在不懈努力地为当地的非遗文化寻找出路、谋求发展,积极推动旅游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结合,从而让旅游业带动非遗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同样也希望通过非遗文化为旅游业带去新的活力。让非遗文化融入到旅游产业的二次开发当中,无论是文创产品的开发、体验活动的开发,对于旅游业和非遗文化产业来讲都是双赢的事情。我们通过旅游业为非遗文化带来新的动力,让更多的人知道、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展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影响力,起到广泛地传播作用。推动传统文化的宣传,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只有对它有了最为本质的了解和认识,才能真正地理解非遗文化的珍贵。而非遗研学项目的开发就是吸引更多的人来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通过宣传教育的手法,从而培养潜在的消费者和传承者,从多个方面来帮助非遗文化的发展。

为打造浙南地区最具影响力和人流量化的非遗研学基地,我们应计划以瓯窑小镇与工艺美术园为核心,向楠溪江景区延伸。为系统化地介绍研学基地产业,我在此做出以下几点介绍与一点的建议。

(一)研学的必要性

现代世界的研学: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域中,北欧立法保障每周开展森林教育;英国规定户外教育是学校的必须部分;日本90%的学校每年组织学生修学,有3500个研学基地;俄罗斯有5万个研学营地,美国有2万多个营地,澳大利亚有900多个营地且规定学生每年不少于7天的营地学习。各国的研学都强调知识跨界、场景多元、批判建构、创新驱动,既体现出课程综合化、实践化、活动化的诸多特征,又反映了课程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的本质诉求。

我国的研学:中国目前只有约一千多个研学营地,且课程内容较为单一、乏味。例如,在经历一个季度的课程之后,一些研学营地会在下一季度或下一年中反复使用过的教材与研学课程,使得课程内容单薄。同时课程的周期较短,缺乏吸引力,容易造成学员的流失。目前国内的绝大部分营地都没有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无法全方位教学。

中国的研学市场跟欧美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巨大的增长潜质。目前中国的研学市场依旧处于蓝海阶段,特别是在教育双减政策和国家研学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即将迎来爆发期。研学,将是下一个亿万级的市场。

(二)非遗与研学之前的重要性

目前在中国现有的大多数研学基地中,教育体系较为单薄,课程体系松动,管理机制不够科学全面;而国外研学基地的研学内容限制于自然环境与教学内容,不适合被国内沿用。

非遗研学基地将会打造与我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结合多元的非遗板块跨界融合,主打“研游购”商学模式一体,既推动教育模式的改革,加强青少年的爱国思想与爱国主义,又增强商业模式的发展。

赵公明(财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多重价值,珍贵的历史价值、浓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经济价值上也是其它商品所无法比拟的,非遗文化所展现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为了使非遗文化能够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和延续下去,国家也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并且有了显著的效果,受到了全社会的殷切关注。无论是从非遗文化的传承还是创新等方面都同时在使劲。例如,我们常见的非遗的传授方式主要还是以家庭和师徒传承为主。而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放开,人们接收程度的提高,开始有了专业的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还有艺术高校直接设立相关的艺术专业进行学习。在这类活动的支持下,非遗的传承群体人数在不断扩大,获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同时仍然有着很多的困境需要克服。例如,现在的许多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年轻的人才力量不足,后继乏力,而导致这样问题的出现有几个原因。首先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大,而更关注现在的速食文化,而引发这个结果的主要是由于现在的流媒体的宣传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过少,对于非遗文化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更是缺乏认知。非遗文化的受众面窄小、消费市场的限制和宣传力度不够,都是非常急需要解决的困难。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向大众科普和宣传“非遗文化”。因此从青少年群体宣传非遗文化,将非遗文化与研学项目融合到一起,通过更为灵活地体验方式来学生们来认识非遗文化和其所展现的价值所在。通过非遗研学活动进入校园,可以进一步深化青少年群体的民族品格、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提升文化素养。另外,非遗文化也是宝贵的可开发的人文资源,将非遗文化与研学活动相结合,可以打造城市名片,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群体,从而驱动整个旅游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发展,并增强旅游辐射版图,从而进一步开发旅游市场。

(三)非遗研学基地的研学体系

非遗研学项目与专业的研学团队合作,具有完整成熟的课程体系,其课程不重复,具有复购率,同时板块多样化、产品多样化,具有“研游购”三合一的核心竞争力。

在“研”的方面,基地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块面整合,将几百个与非遗相关的课程内容加以整合,制作教材,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遗内容从方方面面加入教学,使学生了解非遗、接触非遗、从而传承非遗。在教学之外,为应对学生身、心问题,基地也制作了应急方案,建立了完善的教学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教学也细致入微。其中有七大课程板块作为基地的主要体系,分别为结合非遗、民俗、传统手工艺等内容的“传统文化”板块,课程包括体验非遗、民俗体验、传统手工制作、传统美食制作、传统节日庆典等;“农事体验板块”,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地指定农事研学主题内容,实行一月一主题,内容包括农具体验、采摘、种植、收割体验、稻田摸鱼、钓鱼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在大自然环境下进行体验式教学从而了解天文、地理、植物、动物等的“自然课堂”板块;包含徒步旅游、野外生存、急救知识、皮划艇、真人吃鸡、野炊等的“户外运动”板块;还有联合退伍军人事务局,既能解决退伍军人再就业,又能树立学生爱国情怀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军事训练”板块;以及充分利用永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整合区域内优质企业资源展开的“红色教育”与“温商精神”板块。

在“游”的方面,非遗研学基地的七大服务项目能够很好地让学员与学员家属或外来游客拥有良好的游玩体验。例如项目“一米农田”——将农田租赁给单位、家庭或个人用以有机种植,可自行打理,也可委托打理,寓教于耕、寓教于乐;项目“萌宠喂养”——由认识动物,到亲近动物,再到了解动物,从而教育人们善待动物;基地将会供应给个人或团体“派对定制”服务,例如生日派对、朋友聚餐、成人礼等;基地也可组织“成人团建”基地,为团队破冰,加固团队凝聚力;另外,基地将开拓“露营住宿”区域,包括户外茶席、篝火晚会、星空营地、火车旅社、民宿联盟等;

在“购”的方面,研学基地将会多次举办不同主题的“展会集市”,在运营的过程中,进行例如包括副食品、文创产品的“商品销售”。

总的来说,非遗研学拥有“从产品→执行→反馈”这一系统化的流程,具有多元化与联动性,化零为整、以面串点。基地致力于打造融合多元内容的综合性研学基地,建成生动、完整、科学的课程板块;打造特色项目服务,建成优质、特色、丰富的服务体系;以研学基地创造直接经济收入,同时带动周边餐饮、民宿、农产品、文创产品等产业发展。

二、非遗研学开展后的效果和建议

(一)非遗研学基地的研学效果

非遗研学活动的开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通过基地的“研游购”活动,使得传统工艺购买力的复苏。提升地域文化的文化自信。以“融合、整合”将非遗百工、跨界融合模式夯实落地。

(二)非遗研学的影响因素和建议

麒麟才子

1.非遗研学项目的影响因素

非遗研学基地的开设,有着很多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动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得以健康发展。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政府的支持、消费市场的潜力和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内驱动力主要包括非遗传习群体的拓宽需求、培养人才的需求和文化内涵的传承。将非遗文化作为研学项目的文化资源作为背景进行开发,极大地丰富了研学项目的产品类型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等方式将传统的非遗文化传递给青少年群体,对于培养他们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外部环境因素:为了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研学教学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让学生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校外参观和实践活动,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积极向上的作用。国家教育部也不断地制定相关政策,让研学活动更加正规、合规、标准化。其次研学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扩大了消费市场,拉动消费内需,但高质量的研学活动,需要配备正规化的师资力量、健全的管理制度。这需要政府和相关的专业团队来进行市场培训,各种不同的研学项目涌现,丰富了市场增加了选择空间,同样只有正规化、系统化的非遗研学项目才能真正立住。

内部动力因素:现众多的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开始出现断层的情况,储备人才的不足是制约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看出来非遗传承工作的艰巨和急迫。而非遗研学项目可以在提高青少年兴趣的同时,也为非遗文化输送人才资源。让更多的年轻力量接触到非遗,从而扩大传习人的规模。其次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受到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冲击,使得青少年对于本土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淡薄,而非遗研学项目可以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民族性格、培养民族精神,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青少年群体从了解非遗文化、到主动学习非遗文化。

2.对于政府和整体社会环境的建议

对于非遗研学项目的后续发展,有着长远的打算,并且需要整个地方政府与负责部分和整个非遗文化产业都需要位置努力。创建研学基地,需要足够的场地与空间的整合,用以支持百余个基地模块的运营与衔接;为更好地助推非遗研学基地的建成,实现百工融合,基地需要针对非遗项目的运营资质。发展非遗文化是提升文化自信、发展国家文化产业的大需求,需要政府在政策上适当地引导与扶持;发展非遗文化产业,助推跨界融合,需要基地与政府的大力宣传。

三、结语

伶麟之镜

通过上面对于非遗研学项目的各种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来对于这个项目的开展,无论是从政府、教育部、传统工艺行业等多方面都在朝着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标前进。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之下,才能让非遗研学项目得以顺利地进行,并且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非遗文化与研学活动相结合,这种跨界的合作方式,让我们看到了非遗文化宣传的更多种不同表达方式。对于非遗研学基地的开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开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方式让人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研学基地传统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老传统当传承
研学之旅
我的基地我的连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