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养生文化的生态智慧及其育人价值

2022-06-27 02:29李奕
少林与太极 2022年3期
关键词:少林武术整体

◎李奕

“生态文明”是在“生态文化”和生态价值观规约下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生态和谐观”,也为生态文明建设了提供取之不尽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源泉。少林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不断与中华文化相互交融,逐渐与易经理论、道家思想、传统武术和中医进行大融合,产生了丰富而独特的少林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育教育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少林武术养生文化的内涵

1.少林禅学养生思想

“禅”常被译做“静虑”,安静而止息杂虑。少林武术认为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可达身心轻松、观照明净的状态,即成禅定。“禅定”追求心性合一,注重向内体悟或发现自己的本性,以达到顿悟和明心见性的境界。少林武术以禅修心、以禅明性,通过习禅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自我的本质,引导人们的关注点从“外部事物”,转向“人的心灵”,追求心灵的解放和人性的回归,从而不断完善和升华人的生命本质,实现生命的内在超越和自我价值。

2.少林武学养生思想

少林武术“以武入禅”,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武术禅”,这即是具有浓厚禅学思想与武学思想的少林武术,其本质就是禅和武的有机统一。少林武学素质的高低,对少林武术的认识,都直接影响着武术境界的高低,这也即少林禅学思想的体现。少林武术修炼和个体的禅修相融合,武术成为修炼者禅修的一个凭借,训练过程便成了参透禅机的转识成智的过程,在静悟中开发潜在的般若智慧, “以武修禅,以禅习武”,从而达到顿悟的高超修行之境。

3.少林医学养生思想

中医理论也认为德性和个人修养的提升对人体健康而言尤其重要。少林武术中的医学,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治心”,阴阳平衡才可以平和而不乱,五脏之相生相克运动才可平衡,经络运行方能畅通,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的心理及身体状况。少林武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体系,主要以禅定、导引、吐纳等为基本法门,呼吸、观想、气血、经络等中医学说为基本理论范式,运用“气化”“点摩”等方法进行病情诊治、预防与调养。

二、少林武术中的生态智慧理论

1.整体系统性

整体和联系的观点是深层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支柱:“世界整体上是一个有生命的‘生态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只有相对意义,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才是最基本的。所有现象之间有一种基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少林武术中的生态智慧正好契合了深层生态学这一整体系统性特性。

从个体生态系统来看,少林养生文化认为人的生命机体是一个具有内在关联的活的生态系统,将人看成一个整体,认为“形”与“神”或“身”与“心”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共同统一于人这一个整体,其主要养生观就是“整体恒动,形神俱养”,在关注个体身体健康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

从社会生态系统来看,少林养生文化不仅仅局限于人的个体层面,也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社会层面,不仅仅注重个体身心健康,还关注个体社会健康和道德健康,提倡“以德养生”的养生观,在强调“修德”“治心”的基础上,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形成一种和谐与默契,从而取得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生态和谐。

2.融合协调性

少林武术文化作为一个文化生态系统,不仅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存在着相互依存“共生共融”的关系。另外,从少林养生文化自身组成来看,少林养生文化生态系统主要由少林禅学、少林武学和少林医学三个子系统构成。禅为根基,是少林禅武医的重要理论支撑;武为修身,是禅在具体身体层面上的实践方法;医为功用,是禅在性命观和健康观层面的具体体现。以禅修心,以武修身,禅武合一;以禅明性,以医调病,禅医一道;以武修德,以医济命,武医一体。而养生是少林禅宗、武术和医学形成与融合过程中最好的结合点和平衡点,三者在共融的基础上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三者互为补充而达到养生的目的,组成了一个“共生共融”生态系统,各个系统之间也因此有着突出的融合协调性。

3.可持续性

“养生的生态本源是作为‘生命体’的一种普遍的生态调试方式而存在。”少林武术核心内容是禅武医,通过禅武医养生对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施加有益的影响,调整机体机能,保证生命活力,彰显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无论是关注内心体验的禅,还是以身体运动而存在的武,还是关注身心的医,都是为了达到“健康长寿”“美满幸福”的生命追求,包含着深层生态学的生命关怀的观念,体现着人类对完美生命的理想追求,都表达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也启迪人们审视生命的真实存在,教人珍重生命,淡化物欲,逐步从身心束缚之中解脱出来,回归养生及自然的应然状态。少林武术以其特有的文化观、宇宙观和生态观为指导,以呵护生命、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目标,充分体现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永续的生态追求。

三、少林武术的现代价值

1.涵养心性,提升精神生态

生态问题不是单一的科技和经济发展问题,也不是单一的人与自然的问题,还涉及人的精神生活。正如生态学者鲁枢元先生指出的:“生态学研究应当注意到,人不仅仅是‘自然性’的存在,也不单是‘社会性’的存在,人同时还是‘精神性’的存在”,“当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度繁荣,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以及‘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意识到了人类在此环境中精神领域、道德领域、情感领域的‘缺失’和‘空虚’”,因而心理和谐和健康成为当代人面临的最大挑战。人们更多地把体育锻炼下放到形而下的身体形体层面,认为只有大汗淋漓才有效果,认为结实肌肉才是健康的体现,认为一招一式才是锻炼核心,而忽略了体育运动的形而上的哲理层面,忽略了涵养心性,忽略了如何才能发挥体育的养生功能。而少林武术特别强调“治心”和品德的培育,使修炼者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和谐,从根本上改善身心的状况,并在自我的觉悟过程中体验生命的真谛,乃至在终极意义上实现生命境界的提升与超越。选择少林武术运动,能够更好地注重形而上的养生哲理内涵,以涵养心性、增进道德为目的,注重优化个体的精神生态,从而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

2.去“个体”化,优化社会生态

深层生态学的整体观认为,“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所有事物无不是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并与它所隶属的更大的整体相互作用而规定的结构”,而人类不过是这一系统中的一种成分。因此,要想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就必须正确处理自我身与心、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和谐共融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生态和谐有序,最终实现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完美统一。少林武术是建立在整体生态观的基础上对人整体系统的呵护,通过禅修心性,以武养身,禅武结合,并配以“医”调身心。修禅武尤为强调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神”在少林拳法中,要“有神在目”,眼随意动,意由神主,动作要求“眼随手,步随身,动则轻灵,静则沉稳”;在专注于动作姿势的同时,意识意念也随之集中于一,通过调气、调神、调意而达到内守平和,周身合一,神形合一,实现从“生命之我”到“精神之我”的直观体悟;同时倡导以德养生,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处之道,强调返诸自身,以改善自我到摈弃自我乃至达“无我”的状态,来调整社会关系生态,而这种“无我”的境界正符合深层生态学所提倡的去“个体”中心主义价值观,从而最终建立一种人、自然与社会三者真正融为一体的生态社会,逐步引导少林武术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互融,优化社会生态系统,最终实现对“我”的超越,达无我的最高境界。

3.物我合一,融入自然生态

人具有“生态本原性”,人类来自自然,自然是人类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实现生活愿望和人生追求的重要场所,个体生命主体和自然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少林武术坚持生命主体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平等性,认为万物共生、相互依存。从养生角度来看,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各种因素要平衡,人体内外的各种条件要平衡,少林武术主张适当的调节与保持平衡,并形成了独特的养生的方法,经由这样的方式来维护健康,对当代社会里对自然环境忽视等等危害健康的现代趋势具有补助性和纠正性的意义。少林武术的习练要求之首要就是顺应自然,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同样大自然亦是少林禅武的生命之本。因此,在清净温和、阳光充足、氧离子丰富以及恬静幽美的环境中练习少林武术,参与者很容易感觉到轻松愉快,从而进入一个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境界,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天人共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无穷乐趣,对净化心灵、消除工作紧张疲劳、恢复体力和智力、强身健体具有显著功效,在此基础之上,练习的过程中“物”与“我”合一,在“大地共同体”的关系中实现超越个人式的“自我超越”,实现整体性的“生态自我”,甚至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少林武术整体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少林武术之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