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弄丸图考

2022-06-27 10:41郑淑玉
杂技与魔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杂技

文|郑淑玉

(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弄丸是古代百戏表演的常规项目。弄丸,又称跳丸、飞丸、抛丸、弄剑、跳剑、弄玉等,指表演者用手熟练而灵活地抛接剑或丸的技巧表演。因演出时同时抛接丸或剑,因此有时也称作“跳丸剑”。

弄丸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兴起的一种杂技艺术,它是受到击壤和投壶的影响或启示,又结合我国早期的武术而产生的。《庄子·达生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庄子·徐无鬼篇》也有“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的记载。郭象注云:“市南宜僚善弄丸,铃常八个在空中,一个在手,楚与宋战,宜僚披胸受刃,于军前弄丸铃,一军停战,遂胜之。”说明当时跳丸就很流行。

汉代弄丸更加普及,为汉代百戏之一种,张衡《西京赋》所谓“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明娄东张氏刻本,第250 页),是说两个艺人一边舞丸弄剑,一边在悬空的长绳上行走,待二人相逢时,错身而过,行动十分从容。出土的汉墓画像砖上常见跳丸弄剑图(见表1)。这些跳丸弄剑图像生动逼真,丸剑清晰可见。河南南阳东郊东汉晚期许阿瞿画像石中的舞乐百戏清晰地展现了一个演出场面,一男子在跳丸弄剑,一女子在翩然起舞,另外三个是在伴奏,击鼓、奏瑟、吹箫,从跳丸弄剑与跳舞的动态中,可见其演出气氛。山东沂南汉墓画壁《百戏图》中的歌舞百戏,则场景更为宏大,气氛更为热烈,演出节目丰富多彩,可谓是一幅汉百戏大观图,画面中有跳丸弄剑、七盘舞、载竿、绳技及装扮成巨大鱼龙诸兽的曼延,其中跳丸剑老人赤膊赤足,其右手将三把短剑拋向空中,左手执一把短剑,同时还屈膝后踢,并从背后飞起五个小球,表演高难惊险动作。

表1 汉墓画像砖跳丸弄剑图列表

唐宋时期的弄丸是当时杂技中必不可少的节目。唐玄宗常在兴庆宫举行宴会,会上百戏杂陈,走索、弄丸、舞剑、寻橦,无所不有。《唐会要》在述及盛行的百戏时指出“跳铃”“掷剑”等是百戏表演中的主要内容。唐段成式《西阳杂俎》记载,在兰陵里有一位隐居的老侠客,是弄剑杂技的高手。白居易在《立部伎》诗中说:“立部伎,鼓笛喧。舞双剑,跳七丸。袅巨索,掉长竿。”这时似乎已将舞剑和跳丸分开,变成为两个节目。日本奈良正仓院博物馆藏绘制于12 世纪的《唐儛会》(又称《信西古乐图》)有两幅弄玉、弄剑图(见图1),弄玉、弄剑分别绘图,跳丸者只抛十个球而未掷剑,掷剑者抛十把剑而未抛丸。此后,同时又跳丸又飞剑的表演遂鲜有所闻。宋苏轼《紫宸殿正旦教坊词·小儿致语》中记载的“击石拟金,奏钧天之广乐;跳丸舞索,戏平乐之都场”,描写的是弄丸杂技。宋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第三十九程”记录金国首领的宴乐:“第三十九程:酒三行,则乐作,鸣钲击鼓,百戏出场,有大旗、狮豹、刀牌、砑鼓、踏索、上竿、斗跳、弄丸、挝簸旗、筑球、角抵、斗鸡、杂剧等,服色鲜明,颇类中朝……次日,又有中使赐酒果,复有贵臣就赐宴,兼伴射于馆内。庭下设垛,乐作,酒三行,伴射贵臣、馆伴使副、国信使副离席就射。”说明跳丸已广泛传播到金国区域。

图1 《信西古乐图》“弄玉”、“弄剑”图

明清及近代由跳丸剑技演变而来的抛接手艺很多。这一时期游艺活动有舞狮、踢鞠、投壶、弄丸、打秋千、踩高跷、耍猴戏、放风筝、八卦阵、跑旱船、跳方子、捉迷藏、打雪仗、打毛绒球、跳火、杂耍等。清人李声振《百戏竹枝词》中有《弄丸》诗一首,诗云:“曾记宜僚技解围,目迷金弹落还飞。而今脱手夸红豆,金锁窗前逗雪衣。”其诗序云:“以红丸十余,随掷随落,不离掌间,近复为调鹦鹉之戏。”大英图书馆典藏的中国清代外销画《中国街头各行业人物》中有一幅“中国三棒鼓图”。该图描绘了当时民间三棒鼓的画面(见图2)。图中一民间三棒鼓艺人正在一边演唱,一边抛起三根木棍,显然这是弄丸与大鼓书结合的一种曲艺形式。画面右侧还有一段图释文字:“此中国三棒鼓之图。其人陕省来京采差,手持木棍三根,下支一小鼓,其棒起落于鼓,连打带唱,讨钱作为盘费,非作艺江湖也。”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Les rues de Pékin)是1800 年前后法国人绘制的一组京城市井人物水粉彩画,全面记录了晚清西方人在京城观察到的街市交通往来人物角色、街头各行业和艺人。其中第179 幅“耍飞球”图(见图3)描绘一着青衣裤的艺人正耍着两把刀、三个球的画面。

图2 中国三棒鼓图

图3 “耍飞球”

民国期间,河南开封的相国寺与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是百戏活跃的场所,杂技、幻术、马术等民间艺人云集这里,每逢重大庆典都会进行表演活动。民间杂技艺人则在庙会广场上讨生活,或在炎炎烈日之下,或在飒飒寒风之中,做着金鸡独立、拿大顶、撑鞍马、下腰、咬花等一系列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借以养家糊口。在旧日的天桥、三不管地带,这样的露天杂耍特别多。他们还会耍球,以两手掷三球,使三球腾转不落;还会耍木棒,用两根细木棒,一根粗木棒,在演者之手随手抛耍,不许落地;又可以用双铙短刀,水火流星,瓷碗瓷瓶,随手舞动,从不落地。

新中国成立后,弄丸技艺不断推陈出新。南京杂技团建团初期,由邓丽珠表演“单人杂拌子”,后被其发展为“晃板杂耍”。1959 年,该节目已发展为集体杂耍《手技》。1975 年,南京市杂技团钱建平、钱建华、钱建文三兄弟将此节目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将抛接三至四只物体发展为“抛接十只圈”和“抛接七只羽球拍”,以及三人“对手抛接十八只圈”等,该节目1986 年在巴黎第九届世界“明日”杂技节中获金奖。山东杂技团、遵义杂技团分别推出的《草帽》给传统“手技”注入了新鲜血液。一群小伙子在田间劳动之余,用草帽传递淳朴的感情,不同样式的帽形在空中展现出不同的旋转旋律;行进中的道具不断递增,循环往复的六顶帽分分合合;演员们的跟斗、站桩式的造型组合新颖别致。演员们用风趣幽默的表演展现劳动的快乐及其焕发的青春活力。用杂技本体语言去丰富节目自身,用配合得天衣无缝的群体表演替代陈旧的单人表演,娴熟的技能与高难度技巧令人赏心悦目,也将此种技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其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1]刘荫柏:《中国古代杂技》,商务印书馆,1997 年版,第23 页。

[2]王琪森:《中国艺术通史》,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2 年版,第157 页。

[3]孙机:《孙机谈中国古文物》,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年版,第296 页。

[4]孙景琛:《中国乐舞史料大典•杂录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年版,第272 页。

[5]潘超、丘良任、孙忠铨等:《中华竹枝词全编》,北京出版社,2007 年版,第62 页。

[6]李德生:《烟画中国560 行•吃喝玩乐》,江西教育出版社,2017 年版,第236 页。

猜你喜欢
杂技
武汉杂技团杂技剧《英雄之城》
中国杂技团杂技剧《呼叫4921》
高空杂技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体育杂技——太极拳
海上杂技大师
当代杂技与传统杂技
空中杂技师
谈传统杂技与现代杂技的接轨
老鼠演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