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年风雨兼程 为了更美好的彩云之南——中铁二十三局大瑞铁路社会责任践诺纪略

2022-06-27 11:35:48李亚萍
一带一路报道 2022年3期

文:李亚萍

云南山地的险峻自古有之,以滇西为甚。山高,壳薄味香的核桃难以运出;路远,美丽迷人的风景脚步难及。

2008 年3 月,伴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国家重点工程——大理至瑞丽铁路开工建设,这是一条承载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连接国内外交通运输、西南地区经济开发等多重重任的铁路。肩负铁路建设使命的中铁二十三局建设者,从五湖四海汇聚彩云之南,一干便是14 个春秋。

当时,人们没有想到,在未来的14 年里,他们遭遇了国内外罕见VI 级围岩,迎战频繁发生的软弱围岩大变形、溜塌、涌渣等地质灾害。更没有想到,在缺氧、高温、潮湿等异常恶劣的环境下,在被誉为世界级难度“复杂地质博物馆”的滇西地区,他们成功修建起一条穿山越岭的地下铁路通道,书写了气势磅礴的铁路建设新篇章。

14 年风雨兼程,中铁二十三局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肖红武和时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圣杰始终坚定如初,“一切以国家大局为重,以铁路开通为要,这是我们作为央企应尽的社会责任”。

一切为了大瑞铁路通车目标

“能在大瑞铁路坚守下来的都是英雄!”一次次亲眼目睹作业人员在隧道内艰苦施工的场景,中铁二十三局副总经理王政松颇受触动。2020 年6 月,在大瑞铁路建设最为吃紧、保通车压力最大的时候,他临危受命,担任大瑞铁路建设保开通“总都督”,“坐镇”大瑞铁路建设现场。

王政松带领集团公司工作组和隧道专家深入施工一线,现场办公,从优化方案入手,梳理需求、制定计划,以雷霆手段保障资金、设备、人员等资源的迅速到位。

面对恶劣环境造成的湿喷机故障高、效率低等问题,为不耽误工序进程,他果断决策,立即采购数台价值百万元的湿喷机械手投入施工,让以往超十小时的喷浆工序缩短至三四小时。同时新建了拌合站,采购或租赁挖掘机、装载机、砼运输车、运渣车、制冰机等,淘汰年久老化的机械设备,“只要是工程施工需要的,集团公司都会全力支持,一切为了大瑞铁路通车目标”!

长达13.39 公里的杉阳隧道是大瑞铁路重要控制性工程,断面小,进深长,无法错车,最高峰时一个洞口进出机械车辆超50 台,对调度工作要求极高。且洞内原对讲系统信号差,调度单一,一旦指令跟不上,就会造成施工车辆严重拥堵,“有时候一堵就是两个多小时”。为解决这个问题,王政松力主增加4G 网络,并强力推行洞内车辆行驶调度系统,帮助洞外实时掌握洞内施工进展情况,让指挥调度更加方便快捷,一举解决了狭窄隧道内机械车辆拥堵的问题。

面对施工中遭遇的重重困难、巨额的资金设备投入以及高压的节点工期,作为中铁二十三局长期蹲点大瑞铁路建设现场的班子成员,王政松肩负的压力比任何人都大,但他丝毫没有动摇。他说,“大瑞铁路是国家重点工程,对于云南经济发展和国际交通连接有重要的意义,是地方老百姓期盼已久的致富路,投入再多、困难再大、施工再难,也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截至目前,中铁二十三局在大瑞铁路项目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其中上场机械设备1100 余台套,组织参与施工人员数万人。

肖红武(右一)现场办公Xiao Hongwu works at the construction site

干一项工程树一方口碑

“公司执行董事担任项目经理,多位副总经理驻扎洞口,部门负责人长期蹲守,项目管理人员最高峰超200 人,相当于5 个普通工程项目的编制……可以说,公司的所有精兵强将都来大瑞了。”曾担任大瑞铁路项目经理,如今驻扎洞口负责杉阳隧道进口施工的中铁二十三局一公司副总经理姚夫森,对大瑞铁路建设历程了如指掌。他说,“集一个工程公司之力投入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即便是在全股份公司也非常少见”。

自2020 年以来,为实现大瑞铁路顺利按时开通目标,姚夫森和吴行州、丁磊等公司副总经理,已经在各自负责的“洞口”蹲守了两年,亲自协调掌子面的人员、设备和物资资源,为施工队伍提供水电气等施工保障,确保掌子面进度稳定可控。姚夫森负责的杉阳隧道进口段为整条隧道施工难度最大的部分,反坡排水、围岩大变形、高地温、长大隧道通风困难、断面小交通拥堵等叠加因素让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成倍增加。“进度压力太大,姚总晚上睡不着,经常一个人徒步几公里到隧道掌子面查看施工情况。”洞口的技术主管杨明京告诉记者。

多年来,一公司抽调全公司精兵强将投入大瑞铁路建设,也优先吸纳当地农民工就业,帮助地方百姓脱贫致富。他们手把手教农民工开挖、电焊、立拱架、喷砼、机械操作等施工技术,把他们从看天吃饭的农民培养成技术精湛的隧道作业工人。

十几年来,项目部积极帮助当地改善道路交通环境,疏通道路水沟,参与地方抢险救灾,疫情期间提供防疫用品,为幼儿园赠送书包,帮助村民解决急难问题等,与当地政府和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年的杀猪节,村民都会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截至目前,中铁二十三局累计帮助地方修扩建村道、山路8500 米,清理沟渠9360 米。项目每年使用当地农民工1000 余人,高峰期有近4000 名村民在项目部各个工区务工,平均月工资7000 元,技术工种月收入更是达到9000 至10000 元每月。村里房屋建起来了,小车买起来了,山路拓宽平坦了,生活水平改善了,村庄因大瑞铁路建设者的到来,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干一项工程,树一方口碑。吸纳村民就业,为地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责无旁贷,这也是一种无形的企业文化传播。”一公司执行董事兼大瑞铁路项目经理安茂平说道。当地村民张光红在杉阳隧道进口已经工作了五六年,他说,“现在看到中国铁建的标志就非常亲切,像见到亲人一样”。

左图:项目部附近的小村庄因大瑞铁路建设者的到来,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Left: The small village n e a r t h e p r o j e c t department undergoes rapid changes due to the arrival of builders of the Dali-Ruili Railway

右图:王政松(左一)长期蹲点大瑞铁路建设Right: Wang Zhengsong devotes himself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ali-Ruili Railway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苦活、累活、难活都是他们上,架子队真正起到了攻坚的作用。”提到杉阳隧道进口架子队,无论是业主还是项目员工,无不竖起大拇指。杉阳进口架子队是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瑞铁路项目部副经理刘相贞带领的施工作业队伍。自组建以来,十余年间这支队伍一直奔走在大瑞铁路施工一线。

2021 年,杉阳隧道遭遇施工拦路虎,突泥、溜塌、大变形等地质灾害叠加发生,被国内专家论证为VI 级围岩。面对极端复杂、难上加难的隧道施工,专业隧道施工班组也无能为力,纷纷打起退堂鼓,是刘相贞带领的架子队迎难而上,遵循“岩变我变”的施工原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埋头苦干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是大瑞铁路当之无愧的“飞虎队”“攻坚团”。杉阳隧道进口架子队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作业人员,都非常能吃苦,洞内40 多度的高温,含氧量又低,像一个大蒸笼,一般人都受不了,他们能在里面连续干好几个小时的重体力活。

架子队的成立要追溯到12 年前,2010 年大瑞铁路项目建设遭遇地质难题,外部施工班组面对复杂地质无能为力,加之时间跨度大,工程利润低,他们纷纷悔约退场,现场施工一度停滞。项目部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我们自己拉队伍干!”为了组建更稳定可控的施工队伍,时任架子队队长的刘相贞带着身边的管理人员走进附近的村庄,招募村中闲散劳动力,手把手对他们进行施工实训,把施工技术经验传授给他们,组建起一支自有架子队,开创了项目部直管架子队的先河。

村民吴再晨就是这个时期跟同乡们一起加入了架子队。在这里,学手艺、练技能,初中毕业的他如今已经考取了多个特种作业证,并熟悉掌握隧道里的所有施工工序,已成长为带着几十名工人作业的工班长,和他一样慢慢实现人生蜕变的村民还有很多。“村民在这里不仅学到了技术,挣到了钱,还带着亲戚朋友一起学一起干。以后就算大瑞铁路完工了,我们到别的地方也一样能靠着这门手艺吃饭。”吴再晨说道。

3 月28 日,大瑞铁路大保段最后一个控制性工程——杉阳隧道顺利贯通,大瑞铁路全线开通在望。

届时,从大理到瑞丽将从以往公路六七个小时的车程缩短至铁路的两个多小时,大大改变云南西部的交通运输格局,结束云南省保山、德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不通火车的历史。同时,建成后的大瑞铁路作为泛亚铁路西线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不仅将拉近云南城市间的“交通圈”,也让“城市圈”走出国门联动世界,助力 “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大通道更加宽阔。

Yunnan has been known for its precipitous mountainous terrain,especially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complex terrain has posed a daunting challenge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industries like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 March 2008, as China implemented the Great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national-level project Dali-Ruili Railway commenced its construction, aiming to catalyze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connect domestic and foreign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and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west China. The builders of China Railway 23th Bureau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 which are in charge of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gathered in Yunnan Province,or the place that is deemed “South of Colorful Clouds”, from all corners of the country, and spent 14 years there.

At that time, they did not expect that in the next 14 years,they would deal with “Grade-VI surrounding rock that is rarely seen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frequent geological disasters like large deformation, collapse and sliding, and slag gush of weak surrounding rocks. They also did not expect that under the exceptionally harsh environment of oxygen deficit,hig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ey would successfully build an underground railway channel that goes through mountains and hills in western Yunnan that is world-renowned for its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 thus accomplishing an epic work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Over the past 14 years, Xiao Hongwu, current Party Secretary, Chairman and General Manager of China Railway 23th Bureau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 and Sun Shengjie, then Party Secretary and Chairman of the Group, have stayed true to their original aspirations: “By giving top priority to the general interes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we fulfill our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a centrally-administered state-owned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