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芬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在这個信息化的时代,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课堂要将信息技术课程融入小学教育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有趣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因此要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寻找更加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引言:
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蒙课程,但是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冲击,这就导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不受重视且教学效率不高。因此要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在此过程中,学校和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小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能力,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校老师的大力支持,最终来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一、通过考试方式来帮助学生重视和提高信息技术的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并不作为一门应试课程存在,这就很容易导致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怠慢的情况,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模拟训练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巩固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除了在课堂上的模拟训练之外,学校还要规定硬性的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并在学完之后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考试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让信息技术在学生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一个很好的作用。[1]
例如,在苏科版三年级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设置个性桌面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对桌面的各部分的认识之后,以提问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表现较差的要督促其及时进行复习。在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设计个性桌面的作业,然后选出一些优秀的作业供大家学习。通过考核和考试的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牢固程度。
二、通过游戏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开展可能会有一些枯燥,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加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通过一些有趣的信息技术制作的小游戏,来让学生进行游戏或者模拟制作游戏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快乐,还学到了很多知识。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小学生长期保持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此能够为信息技术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提高小学生的整体信息技术学习水平。[2]
例如,在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学习收发电子邮件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比如布置任务让小学生给自己最喜欢的动画人物或者好朋友写一封电子邮件,老师可以以小猪佩奇来举例先示范写一封给小猪佩奇的邮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小学生自己给喜欢的虚拟人物或者好朋友写一封邮件,通过特殊游戏情景模式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并能够很好地掌握邮件的收发技巧。
三、通过启发性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往往是老师进行讲授,学生只是机械的进行听讲,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心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由最初的被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够帮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动权。因此老师可以根据翻转课堂的原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性教学以及问题提问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容,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可以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和记忆效果。而且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学习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3]
例如,在苏科版四年级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修饰表格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表格修饰的基本内容,然后就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小学生组成小组来进行表格修饰,通过小组探究来选择合适的底纹框线颜色以及其他修饰方法来让自己的表格变得漂亮,通过小学生的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能够帮助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的学习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改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而且还能让学生学到多种计算机知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家长和老师要进行配合,在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也要预防小学生浏览不良网站等,在家长学校的共同监督与配合之下,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模式的变革来达到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水平以及促进学校计算机学习水平整体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婷婷.项目化教学模式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现状分析[J].教育界.2020(19):93-94.
[2]王立双. 基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20.
[3]殷伟.浅析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0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