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敏莉 李飞 向辉华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放射影像科 (湖北 恩施 445000)
上肢骨折多好发于中1/3处[1]。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活动受限等。治疗不及时可发生气胸、锁骨下动脉伤、臂丛神经伤,对患者的关节功能产生极大的影响[2]。临床上诊断上肢骨折常用的方法为影像学检查,其中包括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MSCT)、磁共振成像(MRI),其中X线检查是诊断上肢骨折首选的方法,速度快,费用低[3]。但是该检查易出现漏诊延误病情,导致治疗效果不佳。MRI由于检查时间长、费用昂贵等问题,在临床上使用较少[4]。MSCT检查扫描时间短、费用合理,最主要的是其具有密度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大及容积再现(VRT)成像技术的优点,在临床诊断上肢骨折中使用较多[5]。故本研究通过分析上肢骨折患者资料,探讨MSCT容积再现成像技术在诊断上肢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57例上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14~75岁,平均年龄为(35.38±8.12)岁。临床症状:疼痛11例,功能障碍18例,畸形10例,肿胀8例。纳入指标:无CT检查禁忌证;依从性高,可配合完成研究;CT图像质量清晰,不影响诊断。排除标准:伴其他脏器恶性疾病;中途退出;对造影剂过敏;痴呆、癫痫等特殊人群。
1.2 方法仪器: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参数:管电压130kV,进行mAs实时扫描,扫描层厚和间距均为1.25mm,螺距为0.984,重建层厚和间隔均为0.625mm,三维重建时阂值为150HU。平扫+80mL碘海醇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对图像进行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观察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特点;对比MSCT平扫及MSCT容积再现成像技术对上肢不同骨折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描述;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57例患者临床资料锁骨骨折13例,肱骨外科颈骨折11例,肱骨干骨折12例,肱骨踝上骨折8例,前臂双骨折10例,桡骨远端骨折3例。
2.2 MSCT平扫及MSCT容积再现成像技术对上肢不同骨折的检出情况比较57例上肢不同骨折部位患者经MSCT VRT技术检查,仅1例前臂双骨折未检出,共检出56例,总检出率为98.25%;经MSCT平扫检查,有1例锁骨骨折,2例肱骨干骨折,1例肱骨踝上骨折,2例前臂双骨折,1例桡骨远端骨折未检出,共检出50例,总检出率87.12%(P<0.05),详情见表1。
表1 MSCT平扫及MSCT容积再现成像技术对上肢不同骨折的检出情况比较[n (%)]
2.3 图像分析典型病例影像分析结果见图1~图4。
MSCT平扫(图1~图2),VR图像(图3~图4) 可见左侧肱骨大结节、外科颈、关节盂及肩胛骨多发骨折,部分断端分离,部分骨折线累及肩关节面。
上肢创伤性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外科疾病,好发于任何年龄段。以出现受伤肢体的畸形、异常活动,可闻及骨擦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多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作用引起[6]。X线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该检查由于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关节内积液及骨折整体。但是X线检查其影像会出现重叠的现象,观察病变只能通过单角度,清晰显示病变的能力有限,因此对外科医生制订治疗计划的指导意义不大[7-8]。其次,上肢骨折患者会出现疼痛、功能障碍等问题,导致摄片的位置与标准位出现偏差,无法准确显示骨折处的解剖结构。
CT检查是常用辅助检查方法之一,从第1代 CT机仅能头部扫描,但是从第2代CT机开始,已经可以进行全身扫描[9]。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普通的CT检查能够有效弥补X线影像重叠的不足,还能够清晰地显示骨折的形态、严重程度等,判断患者的骨折稳定性,但常规CT只可轴位扫描,获取的信息不具有连续性[10]。MSCT检查是电子计算机和X线相结合的产物。普通CT扫描为球管每旋转360度发射射线经过人体,产生一层断面图像,球管再恢复原位,重新工作。而MSCT扫描方式不再是对人体某一层面采集数据,而是围绕人体一段体积螺旋式采集数据,得到的信息是三维信息,而普通CT得到的是二维信息[11-12]。与X线比较,辐射剂量更小,图像质量更好,对于细小的骨折也能够显示出来,且显示隐匿性骨折无影像重叠。并且MSCT通过容积扫描获得的数据,能够进行任意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重建,清楚显示出患者骨碎片移位及骨折线走形的情况。表面遮盖显示(SSD)是临床上使用较早的MSCT后处理技术,可直观显示骨骼的全景,但若阈值过高,可导致部分假阳性,且图像显示受阈值影响较明显[13]。VRT对不同CT值的组织、器官赋予不同的亮度、颜色,以易于区分[14]。同时可任意角度旋转图像,对骨结构进行立体塑形成像。不仅能显示出骨折部位的表面形态,还可显示骨折内部任意层次,弥补了SSD技术的不足[15]。本研究中,通过采用MSCT容积再现技术和MSCT平扫对57例上肢骨折患者进行术前检查,结果显示MSCT容积再现技术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SCT平扫。表明综合运用 MSCT 扫描及其VRT技术对诊断关节内骨折、评价关节面损伤,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MSCT扫描VRT技术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前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临床上诊断治疗上肢骨折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信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