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佳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的习惯,是终身受用的资本;不良的习惯则成为一生的羁绊,阻碍自己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可时下,我们在校园里会经常看到这些现象:有些学生边说边笑、边吃边闹;有些则勾肩搭背,行动迟缓;课桌上书本杂乱无章,已经上课了才急急忙忙从书包中寻找所要使用的课本;或者不尊重他人,不听从老师的教诲,与老师顶撞;下课起哄,追逐打闹;随地吐痰,乱扔矿泉水瓶,乱扔易拉罐,乱抛纸屑等现象。这些行为虽不是什么大事,但却“小中见大”,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行为习惯。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付诸实践并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行为的日常养成是形成学校良好校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德育教育要把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作为主要教育内容。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去。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让他们能成才,更能成人。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
一、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做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人常说身教胜于言教,无声胜于有声。教师作为“人之楷模”,应当在方方面面、处处事事作处表率、干出样子。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学生努力学习,自己就应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读书,自己就应仔细备课、教而负责;要学生遵守纪律,自己就应带头模范地遵守。总之,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当首先做到,而且要做出榜样。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好影响。而且只有这样,对学生进行教育才有说服力。如果一个教师人前道貌岸然,人后卑鄙龌龊,“人前浇花,人后偷瓜”,他就不配为人师表。第斯多惠说:“只有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因此,教师要在“慎独”上下功夫,做到从隐处着眼、微处着手,在恒字上着力,这样才能积小善为大善,积小行为大节,达到“闭心自慎,经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的境界。
比如要求学生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本人除了同劳动委员等班委干部一起商量制定相应的班规外,更重视榜样示范:在教室里随手捡起看到的纸屑垃圾,大扫除和同学一起拖地板,保持教师休息室的卫生。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坦诚做人,我勇于在学生面前坦率承认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失误,因为承担过失也是人生的一种责任。再如要求学生认真做广播操,除了讲道理,本人还努力去学这套学生广播操,然后站在班级前面带操,榜样示范。一些原先不够认真的学生看后,在周記中写道:尽管老师做操有些动作还不够标准,但他一招一式还是那么认真,让我感到惭愧,自己为什么就做不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呢?……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
二、创设文化环境氛围,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环境可以感染学生。因此,创设贤人教育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可以收到无声说教的作用。让每一堵墙说话,让学生置身于学贤的氛围中。本学期我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又重新进行了设计调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楼层的不同,将底楼和二楼作为名人宣传廊,张挂了不同的名人画像;三四楼为师生作品宣传廊,南北公共走道,一二层为学贤人,品行养成宣传廊,三四层为书画廊。同时,班级文化也渲染了名人教育的氛围:由学生设置每日一句,引用了名人的诗句和格言,如诚信、立志、好学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置身于学名人的环境氛围中,时时处处感受名人的气息,规范自己的言行。学生从步入学校到走进班级,处处都能感受到贤人教育的氛围,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规范做人的准则和学习的习惯。
为了使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采的主题活动。如为了养成不吃零食的习惯,我们以班为单位举行了告别小食品的签字仪式;为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我们开展了收旧利废的“小储蓄”活动;为培养乐于助人的好习惯,我们开展了“助困扶贫”的捐助活动;为培养学生爱护校园,不乱扔果皮纸屑的好习惯,我们开展了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小卫士”活动;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强烈的民族精神意识,我们开展了“祭扫烈士墓”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为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习惯,我们开展了“让父母、老师开心每一天”的活动等,创设一种有益于养成良好习惯的氛围,使学校环境得到了改善,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各种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培养学生礼貌、礼仪,我们开展“三礼”主题班会活动,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导自演,使学生在德育教育的氛围中,更好的去学习、去认识、去理解三礼的内容和内涵,从而更好的去践行礼貌、礼节、礼仪,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三、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可以以学校、家庭和学生为合力,使评价方式多样化。
1、学校与家庭相协作
学校加强了与家长相联系,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正确认识到自己在孩子养成教育中的责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生活化、渗透性等特点,使家庭成为对孩子养成教育训练的场所。通过“家庭行为示范生的评比”由学校分年段列出可以由家长配合评价的养成教育的内容,家长每月评价一次,评出“家庭美德之星”。这样既有助于家长的教育产生一定的正确引导作用,也有助于加强家校联系,使家校行成合力。
2、学生对自己行为进行评价
学习困难生历来是教师的头痛者,牵引了老师的许多精力,使老师在百忙中更增添了烦恼和苦涩。为此,可以开展了各层次的帮困活动。班级组织“帮困结队”,班主任开展“成长聊天室”每周一次的谈心活动。班主任设立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个别教育档案袋,每天记下自己的点滴进步。档案法是最普遍最流行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档案可以反映学生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发展轨迹。档案的内容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选取。可以是一次小测验、一次作业、一篇小短文、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印象等。档案主要记录学生在某一时期所取得的进步。通过这种评价形式,学生、教师和家长都能看到学生努力学习的结果,并可使学生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
3、学生、家长评价教师
开展养成教育不仅仅只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进一步督促老师做得更好。因此,在活动的开展中,除了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学生外,还开展了学生评价老师,家长评价学校等活动,制定了《学生对教师养成教育管理情况的评议表》,《家长对学校工作评议表》,从多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但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练习,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