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技法指导之“联想与想象”

2022-06-25 02:02王淦生
中学生报 2022年44期
关键词:作文题事物想象

王淦生

联想与想象是记叙文写作中的常规武器。在我们平时的写作实践中,审题、立意、构思和谋篇布局阶段一般都会运用到联想和想象。也就是说,联想与想象几乎贯穿于整个作文的全过程。在写作过程中,联想与想象又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它们都有哪些类型?其运用效果如何?下面,我便借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的高考、中考作文题,对联想与想象的几种常见类型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并结合具体的考场作文片段,对其运用作适当说明。

联想的四种类型

联想大致分为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四种。

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因事物外部特征或性质类似而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是形态或性质上存在某些相似之处的事物之间的联想。下面这道作文题便用了相似联想:

文人墨客以笔为舟,书写了山水之路;莘莘学子以书为舟,遨游着知识海洋;航天英雄以梦为舟,创造出太空神话。舟是运行的依靠,是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翅膀。

请用“以       为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发表见解,可以叙事,可以抒情。

题目里的“舟”,原是一种载人前行的工具。写这篇作文,就必须运用相似联想,由舟联想到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能够像舟一样承载、支撑、引领着我们走向成功的事物。比如书籍、理想、运动……它们与“舟”有着相似之处。请看作文《以书为舟》中的片段:

如果人生是一片茫茫大海,书籍就是渡我越过大海抵达人生彼岸的一叶扁舟。

从小,爸爸妈妈就告诉我,那些有关品德修养方面的书籍,是人生之舟上的罗盘,会决定我们前进的方向;那些知识性读物,是人生之舟上的引擎,是推进我们前进的力量;那些中外文学名著,是人生之舟上的精神食量,将会让我们的精神丰盈和灵魂茁壮……

考生由“舟”联想到了“书”,并将书本上学到的品德修养、文化知识、人生道理与舟上的罗盘、引擎、食粮相照应,将“以书为舟”这个主题表现得形象、生动而深刻。

相关联想

相关联想指的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引起对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如由“夜来风雨声”想到“花落知多少”即为相关联想。请看这道作文题: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由“叶落”想到“秋至”、由“一枝勃发”想到“春色满园”,均为相关联想。这篇作文在审题时,除了运用相关联想,理清“叶落”与“秋至”、“一枝勃发”与“春色满园”之间的相关性,还要理解这道题中所引诗句的象征意义,明白这道题的真正意图在于让考生能以一滴水反射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见世界。请看优秀作文《一叶一世界》中的片段:

几年前我初到这座城市,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车如流水马如龙”,更领教了什么是“中国式过马路”:面对汹涌而恣意的人流,汽笛杂乱却毫无底气,红绿灯更是成了摆设……

如今再到这座城市,我看到了超越过去的繁华,更看到了城市的秩序。红绿灯下,车流有序停行,错落有致;行人或走或停,不疾不徐。在等红灯的人群里,我听到了一个稚嫩的童音:“爸爸,我们为什么要停下?”

“看到红绿灯了吗,宝贝?红灯必须停下,绿灯才能通行。”

……

一叶知秋。在小小的红绿灯前,我读出了一座城市的文明。

在这个片段中,考生便运用了相关联想,由红绿灯下的交通状况联想到了城市的文明和秩序;同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城市前后的文明状况作对比,突出了城市的进步。

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对于性质或特点相反的事物的联想。两种事物在性质、大小、外观等方面存在相反的特点,人们接触一事物时会想到另一事物。请看作文题:

防疫,拉开了人们身的距离;抗疫,又密切了人们心的联系。

请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由“身的距离”想到“心的联系”,便属于对比联想。在抗疫活动中,为了安全,大家努力保持着“身的距离”,但这丝毫不妨碍大家“心的联系”,甚至“身离你越远,心离你越近”。而这正是中国抗击疫情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请看作文《远和近》中的片段:

在公共场合,我们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米的“安全距离”;在餐厅,我们之间总要隔着一个座位;在上课时,我们之间更是会隔着“可望而不可即”的银屏……

其实我知道,这些都不是距离——今天“身的距离”都是为了明天的“健康团聚”。今天与你相隔,正是为了彼此的健康与安宁。身虽离你很远,心却离你更近!

在这个片段中,考生重点描述了抗疫中人们“身的距离”,又深刻分析了这种距离中体现的“心的贴近”,这便属于对比联想。通过身与心的距离的对比,突显文章主题。

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是由一种事物的经验联想到另一种与它有因果联系的事物,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联。请看下面这道作文题,其中就运用了因果联想。

有句话说得好:“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结合你的思考、认识和联想写一篇作文。

由“岁月静好”联想到“负重前行”,就是一种因果联想。“岁月静好”是果,“负重前行”是因。因为有无数奉献者在各自岗位上的默默付出,才有了大众美好安宁的生活——这正是这篇作文所要表现的主旨。下面是优秀作文《除夕夜,边关情》中的一个片段:

除夕之夜。祖孙三代欢聚一堂,先吃团圆饭,再看联欢会,最后发红包……虽说气氛还和往年一样,温馨、热闹、欢快,但大家心里都多了一层思念——去年暑期,哥哥大学毕业志愿参军到了雪域高原。今年,他第一次“独在异乡为异客”,离家在外过年,而且除夕夜的上半夜,他还要站岗执勤!

所以,在收看联欢晚会的电视机旁边,我特意放置了我的笔记本,因为哥哥说了,等他零点换岗之后要和全家人视频拜年。所以与其说大家在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不如说是一家人都是在等待着数千公里之外的哥哥在电脑屏幕上出现!

这个作文片段中,运用了因果联想——亿万华夏儿女能够在除夕夜合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正是因为有子弟兵在边疆站岗放哨,“负重前行”!描写角度巧妙,主旨突出。

想象的两种类型

想象有不少的分类标准,通常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类。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读完一本小说,头脑中浮现出主人翁的音容笑貌,这就属于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比如你独立构思一部叙事作品,其中的人物、故事便属创造想象。

在写作实践中,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很多时候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很多的创造想象也会借助再造想象得以实现。我们来看一道作文题: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这道作文题已经规定好了题目,并且提出“展开想象”的要求,内容要求是展现优美的生态环境。这样的“绿水青山图”,一定是考生头脑中所储存的既往经历过、观赏过、阅读过的实景、图片或文字当中最美好的景象,以及考生所憧憬的虚拟景象,两方面经过取舍和糅合,亦即经过“再造”与“创造”相结合而形成的美好画面。所以,这样的想象必然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交融。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优秀作文《绿水青山图》中的一个片段:

“凤翱翔于九仞兮,非梧不栖。”这条街边种满了梧桐,当地人称之为“栖凤街”。栖凤街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公园。每到夏天的傍晚,落日熔金, 梧桐树下便陆陆续续聚集了纳凉聊天的人们。老人手摇着蒲扇,谈着家长里短;棋手们一会儿屏息凝神思索,一会儿激烈争吵;孩子们三五成群,在树下追逐嬉闹,恋人们沿着街道漫步,走出了甜蜜的憧憬与美好的期待……

考生截取了一幅公园夕照图,以一种天人合一的融洽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自然亦以无限的爱回馈人类。天人合一,世间至美!

借助一些典型考题,展示联想与想象在作文中的运用,目的是让各位同学明了联想与想象的分类及其具体运用,从而使大家能在写作中得心应手地使用联想与想象,让我们的作文内容更丰富,艺术形象更丰满,人物性格更鲜明,情节更生动感人,倍增艺术魅力。

联想与想象之片段集锦

联想与想象是我们作文审题、立意、构思时打开思路的重要方式或具体手段。下面,我们选择一些跟联想与想象相关的名作片段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在阅读、分析这些素材的时候有所启发、有所获益,以至于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有所借鉴、模仿甚至直接运用。我会对每则素材作简明扼要的分析解读,指出其运用方法及其好处,供你在写作时参考。

荔枝蜜(节选)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酿造着未来……

(摘自杨朔《荔枝蜜》)

【片段简析】

这是散文家杨朔《荔枝蜜》的结尾部分。这段文字先是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和比拟的手法,赞美了蜜蜂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接着又运用相似联想的手法,由物及人,由蜜蜂的勤劳无私联想到农民的无私奉献,自然而熨帖;最后作者又运用想象的手法,“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表达了自己希望向蜜蜂学习、为人类酿造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

听雨(节选)

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出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淌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的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摘自季羡林《听雨》)

【片段简析】

这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晚年创作的散文《听雨》中的片段。作者先写清晨听雨的“兴高采烈”,再通过联想交代兴高采烈的原因。其原因有二:一是作为农家孩子的“喜雨”情结,风调雨顺为粮食丰收奠定基础,自然令人欣喜;二是由头顶上的雨声联想到了千里沃野麦苗正尽情吮吸雨滴,长势喜人,心头倍感温馨。这段联想,穿越时空,别有韵味。

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节选)

在许多乐器的身体中,找得到一棵树的魂魄。只是不同的乐器,往往渗透着树在不同生命时段或不同部位的某种特质,彰显出各异的面目。

二胡是一株大树紧紧抓握着泥土的根部。二胡奏出的声音,悲怆也好,苍劲也罢,哪怕偶尔欢娱一阕,都会带着泥土的颜色与气息。那欢娱也透着苍凉。二胡的弓只一起,戛然一声,便让人的心不由自主往内收紧,收成一枚致密的核,被二胡的气场浑然包裹、束缚。却又仿佛随时会胀裂开来,一腔情绪迸泻而出,澎湃成汪洋。

笛子是一尾游动在树腔中的气,有时蹿上梢头,只轻灵地一点;有时荡气回肠,从树根直贯云霄。琵琶如茎,精血充沛,刚健有力,是累世风雨也弹拨不断的结实与铿锵。纤指急弦,狂风暴雨,仍稳伫如故,不输金石。小提琴是树的枝干,铺蔓回环,细可撑天,密可载云。繁花点点,叶稠如幕,阳光在每一处可照耀到的地方,朝着不同的方向闪闪发光。

筝是一片春天新发的叶子。是叶子恰好滚动的露珠,露珠上闪烁的光芒;是叶子在温润春日里时常承接的一场密雨,雨线上不小心折散的月光。

钢琴是春夏之交满树的花苞次第绽放,干净、明澈而又激情的天籁彼此衔缀。

箫是深秋落霜的树,遍体薄透清越的白,凌凌如月下剑光的寒,满身清肃之气。箫,离一株树的冬天,大概只有咫尺。

独弦的马头琴,是一株躺下来说话的树。一株缄默了千年的参天大树就藏在马头琴里对我们开口说话。那音色、那节奏、那气息敛放的方式,那喑哑、低回、连绵、苍茫、悠长的颤音,那历历在目、无边无际的沧海桑田,那潮起潮落、风起草涌的苦难与欣喜,那生命无处不在的脆弱与坚强、隐忍与抗争……除了缄口,聆听,我不知道自己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由陶土、兽骨制成的埙,也许不曾掺杂一丝木质,但绝对找得到树的一缕精魂。埙是从远古吹来的一阵风,脚不停步,吹过无数棵树的叶子、花朵和果实,撼动树的枝、粗朴的躯干和隐藏在泥土中的根,挟带走漫漫黄沙、树的精魂和时间的碎砾,从远古呼啸而至。

埙一路走来的历程太漫长了,风中汇聚起太多声音,以至——如七彩光谱会合成透明的光线——我们只听见纯净单调、起起伏伏、无休无止的呜鸣。在这原朴无华的声音里,我们情不自禁静敛心息,就像目盲的人那样伸出心灵的双手,摸索着试图将碎砾缝合,将残缺还原,让精魂回到每一棵树的身体之中,将每一粒黄沙归还给早已消失的土壤……可是我们知道,永远回不去的,是和埙一道呼啸而来的时间。

埙,听着就像一场大梦了。泪不知何时,已浸热双眼。

(摘自王芸《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

【片段简析】

这是散文家王芸《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的部分章节。音乐是一种听觉形象,很难以文字的形式体现,所以作者便将各种乐器的音响效果与这些乐器的母体——树联系在一起,借助联想与想象,把听觉形象转换成了一种视觉形象,在大胆的联想与想象中,将每一种乐音都转换成了触手可及的具体画面,让读者更容易领悟各种乐器的特色及精髓。

狗这一辈子(节选)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炖了肉剥了皮。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但是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

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其实人早好了伤疤忘了疼。有头脑的人大都不跟狗计较,有句俗话:狗咬你你还能去咬狗吗?与狗相咬,除了啃一嘴狗毛你又能占到啥便宜。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记恨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

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窜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主人则可以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更不可藕断丝连,弄出感情,那样狗主人会嫉妒。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

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

(摘自刘亮程《狗这一辈子》)

【片段简析】

这是作家刘亮程散文《狗这一辈子》的部分章节。作者以人的想象,从狗的角度追溯了狗这一辈子的沧桑经历和是是非非。没有人真正知道狗的内心,所以这篇文章多是作者对狗的“拟人化”的联想和想象。而这样的文字大多都是在借狗的命运,诉说人生哲理。其实说穿了,狗不过是一种“人格化”的形象,是某一类人的代表。明是言狗,实在说人。

猜你喜欢
作文题事物想象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快乐的想象
美好的事物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奇妙事物用心看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