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荣芳,黄海莉,张媛媛,陈彩凤,王芳
(1.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重症医学科,广东 深圳 518104;2.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四社康中心 全科,广东 深圳 518404;3.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胃镜室,广东 深圳 518104)
ICU转出的患者大多病情较为严重,刚度过危险期,在转出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危险因素,转出中护理是否到位在ICU转运效果中也起到关键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常规护理方法并不能有效的控制ICU患者转出途中的危险因素,并且交接过程较长,耽误了患者后续的治疗进展[1]。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中的护理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对ICU患者的病情深入了解,可提前预防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降低患者ICU转出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2]。本文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患者安全转出的价值分析。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ICU病房中转出至普通病房的患者共40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1例。对照组中男120例,女81例;平均年龄(65.54±4.65)岁;疾病类型:脑出血外伤45例,消化道出血59例,药物中毒20例,其他危重症77例。研究组中男115例,女86例;平均年龄(64.86±4.73)岁;疾病类型:脑出血外伤53例,消化道出血55例,药物中毒27例,其他危重症6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ICU病房住院时间少于两周的患者;②在ICU病房中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相对稳定,理论上预后良好的患者;③所有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ICU病房住院时间大于两周的患者;②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③慢性疾病末期或者癌症晚期的患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①转运途中使用常规院内转运护理;②转出后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血糖等生命体征;③保持患者的身体清洁,并进行抗感染治疗;④保证患者处于合适的体位,防止压疮和静脉血栓,为患者进行相应的恢复锻炼指导;⑤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若有危险及时报告主治医师。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
①成立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护士、主治医生组成;②提前与ICU对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做好交接记录;③交接完成后小组内进行学习和讨论,对患者转运途中和转出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模拟突发情况并演示处理办法,提前准备好相关设备和药物;④患者安全转出后,护理人员与主治医生沟通交流,确定患者接下来主要应当预防和解决的问题,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及药物等;⑤患者安全转出清醒后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护理,告诉患者病情进展和治疗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疾病科普,使医护人员成为患者及其家属的信赖和依靠。
(1)ICU转运交接情况:记录两组在ICU转运时的科室间电话咨询和确认情况、错录情况、责任互相推诿发生情况。
(2)ICU转出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从ICU转出的时间和交接时间。
(3)护理满意度:根据我院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调查表得分大于85分)、基本满意(调查表得分大于75分)、不满意(调查表得分小于75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100%。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n(%)]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在观察期间的科室间电话咨询和确认情况、错录情况、责任互相推诿情况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ICU转运交接情况比较[n(%)]
研究组的ICU转出时间、交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ICU转出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ICU转出情况比较(±s)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程度(96.51%)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程度(8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n(%)]
ICU病房中的患者在脱离生命危险后待病情稳定将转出至普通病房,为更多的重症患者提供病房资源[3]。ICU转出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相关设备知识要求较高,目前常用的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患者转出途中的应用效果不佳[4],导致患者的ICU转出时间较长增加转出风险。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全面、专业、个性化的新型护理模式[5],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增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提前预防转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使患者更安全地转出。
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中的护理人员大多数的工作经验为常规病情患者的护理经验,对于从ICU病房中转出至普通病房的患者护理经验欠缺,对相关疾病知识和设备知识也存在一定的欠缺[6]。护理人员与ICU科室沟通较少,交接大多数为口头交接或者交接记录不详细,交接时间较长、转运途中的护理方法使用不当或者应当改善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造成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不全面。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选取护士、主治医生和护士长成为无缝隙护理小组[7],通过组内合作的方式来为患者提供全面、高效、个性化的护理。护理人员经过相关的培训,学习护理患者的相关技能,对患者转运途中及转出后所需的护理方法进行讨论和制定,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进行处理演示,采用一对一的交接方式,减少或者避免口头交接[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观察期间的科室间电话咨询和确认情况、错录情况、责任互相推诿情况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ICU转出时间、交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牛辉妮[1]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ICU转出患者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转运患者的效率。因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通过成立小组和组内协作的方式,定期的小组学习可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责任心,使得转运交接工作规范化、透明化,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对于紧急情况和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减少ICU患者转出过程中的错录、责任推诿等情况,加强交接的完整度,进而提高转运效率,降低交接的时间[11-12]。
本研究中,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程度(96.51%)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程度(8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雅楠[13]等研究中观察组的满意度(96.88%)高于对照组(81.25%)的结果相似,说明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得到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和满意。无缝隙管理管理模式将整个护理转运流规范和完善,使得ICU护理人员与其他科室人员明确责任和义务,保证整个护理功能的连续性,从而保证ICU患者转出有序进行。同时定期小组内学习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提高了护理水平,对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降低了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感,对患者的病情恢复起到一定的效果[14-15]。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帮助ICU患者安全转出,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