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辉,张希乔,曾幸平,郭磊
(佛山爱尔眼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青光眼为眼科常见病,可以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目前多以前者常见,白内障也是常见眼科疾病之一,是一种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1]。青光眼和白内障可以合并发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方法较多,其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为治疗必用手段,能够有效解除瞳孔阻滞,改善眼前段拥挤状态,在此治疗基础上再辅以其他手术治疗手段例如房角分离术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2]。因此为进一步分析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房角宽度的影响,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男23例、女20例,共计43眼;年龄在38~72岁,平均(51.67±10.04)岁;白内障I级核、Ⅱ级核、III级核分别15眼、18眼、10眼;Scheie分级NⅠ、NⅡ、NⅢ分别14眼、16眼、13眼。B组男21例、女22例,共计43眼;年龄在39~70岁,平均(51.69±10.01)岁;白内障I级核、Ⅱ级核、Ⅲ级核分别16眼、19眼、8眼;Scheie分级NⅠ、NⅡ、NⅢ分别13眼、15眼、15眼。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单眼患病者;②符合《眼科》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相关诊断标准[3]者;③认知正常者;④符合手术治疗指征者;⑤超声生物显微镜示房角狭窄或关闭,前房角粘连闭合≤180°;⑥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病史在两年以上者;②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③合并手术禁忌证者;④眼部有创伤史者;⑤不配合治疗者。
两组患者术前均安排开展全身查体以及眼科检查,其中眼科检查包括验光检查、眼压计检查、眼科A/B超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以及前房角镜检查等,对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进行计算,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应用降眼压药物以及抗炎药物等,确保患者眼压控制在30mmHg以下再开展手术。A组治疗方案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前60min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常规散瞳,0.4%奥布卡因滴眼液予以常规表面麻醉后,作巩膜隧道切口,然后常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植入人工晶状体至囊袋中,缩瞳行小梁切除术治疗[4]。B组治疗方案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前60min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常规散瞳,0.4%奥布卡因滴眼液予以常规表面麻醉后,于颞侧十点至十一点位角巩膜缘作透明角膜切口,宽度为3.0mm,于一点至两点位角膜缘作辅助切口,缓慢注入粘弹剂进入前房,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5.5~6.0mm,水分离,水分层,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IA吸除晶状体皮质,抛光前囊口,注入适量粘弹剂,植入人工晶体在囊袋内,在虹膜根部注入适量粘弹剂使房角分离,并使用撕囊镊夹持瞳孔缘向心性牵拉使房角分离,IA抽吸粘弹剂,调整人工晶体位置居中,形成前房,水密切口,指测眼压Tn。术后两组患者均予适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典必殊)在术眼上均匀涂抹,无菌敷料包扎。术后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天4次、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殊)每天4次、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典必殊)睡前1次治疗。
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0d的临床疗效[5],对于术后眼压控制在7~20mmHg,同时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者视为显效,对于术后需要采用≤2种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在21mmHg以下视为有效,若达不到上述标准则视为无效;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且记录其视力治疗前后变化、眼压治疗前后变化、房角宽度治疗前后变化以及中央前房深度治疗前后变化。其中视力通过视力表LogMAR测量,房角宽度通过房前镜检查,前房深度通过IOL Master 测量。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研究结果,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 所示,组间临床总有效率显示B 组为93.02%,A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n(%)]
如表2所示,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显示B组为6.98%,A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如表3所示,组间术前视力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前眼压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两组眼压均明显下降,但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组间术前及术后30d视力和眼压比较(±s)
表3 组间术前及术后30d视力和眼压比较(±s)
如表4所示,组间术前房角宽度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 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前中央前房深度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 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组间术前及术后30d房角宽度和中央前房深度比较(±s)
表4 组间术前及术后30d房角宽度和中央前房深度比较(±s)
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目前多数学者均主张一并处理,超声乳化技术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白内障疾病的方法,近年来其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其在白内障治疗中的疗效已经得到大量患者及医疗工作者的认可。闭角型青光眼作为眼科常见病,以往多在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后再根据房前镜检查情况开展小梁切除术以及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等。目前临床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为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视力恢复,多选择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梁切除术或者房角分离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前者技术要求高,术后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6],黄晓峰[7]报道,相较于小梁切除术,房角分离术在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开放房角等方面更具优势。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组间临床总有效率显示B组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示B组低于A组(P<0.05)。提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疗效,更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卢春光[8]报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有效率高达96.00%,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00%,和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术前视力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B组高于A组(P<0.05),同时术后30d两组眼压均明显下降,但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改善患者视力方面,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除此之外,组间术前房角宽度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B组大于A组(P<0.05);组间术前中央前房深度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B组大于A组(P<0.05)。提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更有利于增大患者房角宽度,增深前房深度。而黄玮英等[9]也指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治疗基础上,相较于联合小梁切除术,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通过灌注液压力及冲洗进一步促进房角再度开放,而且还可以降低晶状体分泌功能,进而降低眼压水平,再辅以房角分离术可以钝性分离眼虹膜周围粘连,从而进一步提高小梁网通透性,有效增加房水引流、增深前房,而对比之下,小梁切除术滤过性强,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刺激房水生成,进而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较多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10]。
综上所述,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作为治疗方案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增大房角宽度,有利于患者视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