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镇:向阳重生 奔赴美好

2022-06-25 11:39中共汶川县委宣传部
党建 2022年6期
关键词:家国总书记

中共汶川县委宣传部

从成都出发,沿着都汶高速公路一路北上,只需90分钟车程,便抵达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映秀镇是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不仅记录着“5·12”特大地震的历史,还饱含着动人的家国情怀,是传播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精神的重要窗口。

200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映秀灾区看望受灾群众。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映秀看望慰问当地群众,实地察看发展振兴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我很牵挂这个地方,10年了,这里的变化我也很欣慰。”他强调指出,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近年来,映秀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砥砺前行,感恩奋进,重振发展,曾经经历创伤的映秀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如今来映秀的人无不感叹:这里的变化是新生、是成长、是未来!

走进今天的新映秀,一幢幢具有羌族特色的新居整齐地排列在整洁的街道上,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也没有山野小道的孤寂,祥和、安宁而又美好。集镇上,医院、学校、超市、餐馆、广场等一应俱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井然有序。很难想象,这里曾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今日之盛难离昔日救援之力。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强震,映秀镇是震中,受到严重破坏,全镇的大部分房屋都被震倒、震塌,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迅速启动国家救灾一级响应,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的伟大奇迹。

灾后重建质量与速度并重,映秀镇在废墟中重获新生。映秀镇灾后重建由广东省东莞市对口援建,同济大学担任主要规划设计方,历经三年。重建后的映秀镇辖7村1社区,老百姓住房均按抗震烈度8度设防,临街的房子大多为家庭旅馆和饭馆。街头巷尾、餐馆民房上的五星红旗在风中摇曳招展,体现了灾区人民的韧性与坚强、奋进与希望。家家户户门前的大红灯笼喜气洋洋,碧绿的景观树上点缀着条条羌红。阳光下,孩童蹒跚学步,大人忙进忙出,游客高声谈笑,曾经满目疮痍的映秀焕然一新。

灾后重建也聚焦精神文明建设。映秀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文明村、州级文明村、县级文明村等为载体,以培育文明乡风、淳善家风、和谐民风为抓手,全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打造绿色生态文明村镇,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提升乡风民风,使文明之花在浴火重生的大地散发醇厚芬芳。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我们的渔子溪大院……”映秀镇渔子溪村村民连华玉带着游客走进渔子溪村,在干净整洁、极富川西民居特色的大院前,连华玉站得笔挺,向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我们村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四好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一位来自山东的游客说:“这里的巨变让我感动,相信有了强大精神力量的映秀人会越来越好!”

“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实地考察时的殷切叮嘱。汶川县牢记总书记的指示,充分利用好南部片区大爱资源和“大遗址”品牌,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让爱国主义教育在此落地生根。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熠熠生辉。这些年来,映秀镇立足“爱国爱党·家国情怀”主题,坚持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融入家国情怀“十大体系”(宣誓广场、书院、青少年素养促进学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免费阅读中心、生命赞歌·城市应急体验中心、生态文明之光、人类命运共同体、美丽新村、抗震救灾精神展示馆)的设计理念、风貌改造、陈布展等各个环节,还研发了“家国情怀”“应急管理”“生态文明”三大课程体系近40项特色课程,着力办好“研学旅”,讲好映秀故事,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同时,汶川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映秀为原点,推出马岭山红军阻击战场遗址、小茅坪红军石刻标语、绵虒红军烈士纪念地等系列红色线路,围绕每一条红色路线精心打造生动课堂,开启了重走长征路的热潮。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映秀镇成为灾后重建示范地,成为集中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民族团结进步、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场所。映秀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四川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四川省公务员培训基地”。

浓厚的家国情怀溢满映秀,从渔子溪村俯瞰映秀集镇,山上国旗伟岸,山下党旗庄严,爱国主义充盈天地,家国情怀弥漫山川。“映秀花开了,歌儿响起了,人间大爱的地方,洒满真情和阳光……”这首《映秀花开了》,正是映秀人家国情怀的真切表达。

“来一份‘带劲豆花’,再加一份‘幸福酥肉’!”中午时分,博爱新村饭店内食客络绎不绝,老板杨云刚不停穿梭于前厅和后厨,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带劲豆花”和“幸福酥肉”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过店里后,新推出的“爆款”菜品。

杨云刚终生难忘那天激动人心的场景:2018年2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映秀镇,在杨云刚的店里,愉快地参与炸酥肉、磨豆花,边体验边同一家人交流,画面其乐融融。总书记转动磨盘,笑着说:“很练臂力啊,真是越磨越带劲。”现场响起阵阵欢声笑语。这些年,杨云刚的饭店生意一直很好,特别是总书记来过之后。如今,儿子、女儿和女婿全部上阵都忙不过来,还得花钱请人帮忙。“饭店取名‘博爱’,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党的恩情。”楊云刚动情地说。

在映秀镇,像杨云刚一家一样从事餐饮、旅游接待的群众越来越多。爱國主义教育基地引领红色旅游热,不仅为映秀镇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也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地群众依靠餐饮、民宿等服务行业创收致富。从2018年到2022年,映秀镇上的旅馆从60多家增长到150多家,餐馆也从原来的几家发展到现在的30多家。相关数据显示,仅2021年,映秀镇就接待游客194万余人次,承接和举办各类培训班137期。在“研学旅”经济拉动下,映秀镇各村各社区的经济蓬勃发展、后劲十足。

2022年1月,汶川天地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荣登第六届中国文旅IP大会“红色之光”榜单,映秀文化旅游业再上新台阶。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映秀镇考察时,来到东莞大道的“茶祥子”制茶坊,了解茶产业发展情况,勉励大家精益求精、创造名牌,为“一带一路”多作贡献。

映秀镇产茶历史悠久。近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号召和引领下,映秀镇的茶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建立起属于映秀人自己的“茶业品牌”。以“茶祥子”茶业为中心,不断推出茶业文创新品,努力打造西路边茶传统手工制茶技艺非遗项目,并着力打造万株高山古茶树博览园,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茶祥子”将传统非遗工艺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建立黑茶工艺双创中心,逐步实现生产与传承的共融;建立茶叶口味测定体系,以适应“一带一路”沿线民众的不同饮食习惯。同时,制茶坊里的师傅也逐渐实现从农民到农工、技师、教练、非遗传承人的转变。2021年8月,由“茶祥子”出品的“非遗大土司黑茶”文创产品获得“天府旅游名品”称号。

茶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创业,百姓不出家乡也能致富奔小康。每年上半年,映秀镇的农民都会陆续背着新采摘的茶叶来到“茶祥子”的加工车间售卖。当地农民说,茶叶卖得好,村民有了钱赚,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也回来了。“茶祥子”一直坚持收购映秀各村村民采摘的茶叶、野生绞股蓝、野生金银花等,直接让村民参与利润同享,增加收入。映秀的茶事业越做越火,当地老百姓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共同富裕是方向,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汶川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富民新模式,发展了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的“三资”融合型经济。以村、社区党支部为引领,联合全镇各村、社区出资,与国有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出资入股,各村、社区第一年和第二年可以获得出资额20%的分红,第三年以后可以获得15%的固定分红。截至2021年12月,映秀镇各村、社区已经累计实现分红560万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越走越稳。

岁月迁移,山河巨变。浴火重生的映秀,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成全体映秀儿女的感恩之情,带着爱与感恩出发,正以更大的热情、更强的信心,在这片土地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书写更加美好的幸福篇章。●(责任编辑:王群星)

猜你喜欢
家国总书记
薛济萍:坚守实业 彰显家国情怀
“九零后”老归侨陈汉民:与时代同呼吸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总书记到过的村”之一 金米 大地的耳子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谁咬得更厉害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