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距离视角下国际创业路径选择机理文献综述

2022-06-25 22:38王强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4期

摘要:本文从制度环境和制度距离对国际创业的影响出发,梳理了近年来国际创业路径选择的相关研究。现有研究全面解析了国际创业内涵,探讨制度环境、制度距离对国际创业过程的影响及差异,进一步拓展了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在制度距离下企业动态能力变化以及国际创业进入时机、方式、领域选择相关研究略显不足,国际创业路径选择的时机决策、方式决策与策略决策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制度距离;国际创业路径;选择机理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10

0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渗透,跨国公司和国际化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并要求企業在国际创业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创业路径和创业模式。国内外学者对国际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的联系,创业资源、创业机会、组织关系、社会网络等因素对创业路径的影响,以及国际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对国际创业路径选择的影响等进行了探究。

国际创业是企业家发现创业机会、识别创业风险、寻求新商业模式和适应跨国环境的过程。无论是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还是文化宗教等非正式制度,都将对国际创业路径产生重要影响。国际创业企业需综合利用创业机会、创业资源等关键因素动态调整以寻求科学合理的创业路径,减少制度距离增加的不确定性。

本文将通过文献分析法,从国际创业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制度环境与制度距离对国际创业的影响、国际创业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展开文献综述研究,并进行评述。

1制度环境和制度距离对国际创业的影响

1.1国际创业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主体带来了跨国界发展业务的机会,国际创业是创业者及其团队通过激发创业导向、应用国际知识和采用适当的国际模式来挖掘、评价和利用跨境机会,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黄胜,周劲波,2013)。

国际创业理论以企业国际化理论与创业理论为来源并融合构筑(Dana,2018),沿着国际商务理论、创业理论两条研究路径发展。国际创业相关研究从参与国际商业活动、主导创业两种方式或融合层面,去展开国际创业进入决策、创业途径以及行为、绩效影响因素等研究,这些研究构建出较为一致的国际创业综合框架,即创业过程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发现新机会、合理配置资源、利用机会和与竞争对手竞争(Mathews,2007),以全球性企业和国际初创企业为研究对象,呈现出企业国际化与创业型企业的兼有特征。

1.2制度环境对国际创业的影响

国际创业离不开特定的制度环境,总会受到特定制度环境的影响(Mara,2019)。制度环境综合反映国别之间空间、经济、政策、文化等方面多维度差异,其分类包括基于Scott的制度环境框架而划分的规制、规范与认知和基于North对制度环境的界定与分类标准而划分的正式、非正式制度(Dunning,2008)。

法律法规作为正式制度具有权威性强、表述简洁明确、受众无差异等特征,对经济社会活动具有正式、严格和明确的指导和约束,且易于被传达、宣贯、理解及认知;而文化传统等非正式制度没有确切的表达形式,表现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积累的标准和价值观,以隐性知识为主。制度距离的类型及大小会限制企业创业意愿、决策和行为,进而企业为规避制度距离阻碍或利用制度距离的空间,选择适合距离情境的进入模式(Xu,2004)。

不同制度环境的影响加大国际创业企业行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Mara,2019),只有时刻关注国家间的制度差异,才能更好地开展国际创业活动。

1.3制度距离对国际创业的影响

国际创业的进入时机、方式、领域等被不同国家的制度环境差异所影响,制度距离因此成为近年来企业国际创业的研究焦点和难点。

当东道国正式制度环境存在国别敌意、技术限制、市场干预等时,将加剧母国企业的经营困难,迫使其依赖与本土企业合作以保证合法合规经营(Schwens,Kabst,2011)。然而,当东道国的正式制度环境较完善时,母国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变小(Qiu,2019),此时的国际企业以独资模式为主。因此,东道国正式制度的先进性将使企业在独资和合资模式中抉择。

非正式制度中的社会传统、文化风俗等往往是隐含的,在东道国停留时间越长,越容易适应当地环境(Laura,2018)。跨国企业合作或者独立经营一段时间后,将获得特定制度下的经营经验和适应性的组织框架。丰富的东道国经验可直接迅速地解决投资时遇到的文化冲突,降低对当地合作伙伴的依赖,加强公司独立投资的可能性(Arslan,Dikova,2015)。母国企业的经营受非正式制度距离的限制减少,将不再倾向于合资模式。

2国际创业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2.1国际创业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

市场时机选择在国际创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国际创业制度机会源于公共政策和制度环境的变革,但在日益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政府机构的风险规避倾向于平稳改变,由此导致政策变化落后于环境变化,尤其在疫情环境下各国陆续出台不同的政策制度,进一步加剧国际创业营商环境的复杂性,影响国际创业的路径选择。

企业创业导向对创业路径选择的影响体现在创业能力激励上,而其激励作用取决于体制距离(黄胜,2015)。创业能力是企业辨认和获取国际市场机遇或创造新市场机遇的能力,然而制度距离下母国企业获取当地知识难度较大,对其在国际环境中识别机会尤其具有挑战性(Zahra,2005)。也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提出动态能力、国际化、国际机会等影响因素(Tuija,2014;Buckley,2016)。

2.2国际创业路径选择的作用机制

跨国公司国际化模式已受到国际商业和创业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创业机会理论视角下企业辨别和利用国际机遇的能力至关重要。为获得更多机会和资源,国际创业企业通过社交网络促进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吴道友,2016)。

跨國企业通过制度创业取得合法性经验和竞优势(奚艳燕,2014),影响国际创业导向、模式选择和企业国际化能力。国际创业模式是新创企业在国际商业活动中利用资源和技能的制度结构安排(Zhao,2018),按掌控程度、经营风险和资源投资等特点分为输出贸易、技术投资、特许经营、合作融资和单一融资等类型(李华东,2011)。

越来越多电子商务公司在国际创业中崭露头角。周宝玉(2020)将跨境电子商务的国际创业路径分为技术型、市场型和技术-市场一体化型,不同类型的组织竞争优势将对不同的国家制度系统产生不同的反应,国际创业企业需要选择不同的创业路径适应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不同的制度环境。

3文献评述

目前,学术界对于国际创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丰富。已有研究对国际创业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基于国际商务理论的天生全球化企业的可持续成长问题,基于创业学理论的跨文化创业能力、知识类型和关系网络等对国际创业机会和创业绩效的影响问题。对于国际创业路径的影响因素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化知识、国际化模式、国际创业导向和创业机会研究等方面,对于制度距离视角下国际创业路径选择的具体内涵、影响机理、决策机制仍有待探索。

近年来,制度距离与国际创业路径选择的关系是创业学术领域的研究着眼点与热点,但对于在制度距离下的企业动态能力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创业进入时机、进入方式、进入领域选择未展开全面、系统性地分析,国际创业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机制研究需要在更深层面上予以完善,国际创业路径选择的时机决策、方式决策与策略决策有待进一步探讨。此外,差异化制度距离视角下国际创业路径选择的思路,制度距离视角的国际创业政策仍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胜,周劲波.制度环境对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11):87-94.

[2]Dana Minbaeva et al. Disseminative capacity and knowledge acquisition from foreign partners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8,53(5):712-724.

[3]Mathews J A , Zander I. The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ial dynamics of accelerated internationalizat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7,(38):1-17.

[4]Mara J. van Welie , Bernhard Truffer , Xiao-Shan Yap. Towards sustainable urban basic services in low-income countries: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analysis of sanitation value chains in Nairobi[J].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2019,33:196-214.

[5]J.H.Dunning , S.M.Lundan. Institutions and the OLI Paradigm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8,25(4):573-593.

[6]D.Xu , Y.Pan , P.W.Beamish. The Effect of Regulative and Normative Distances on MNE Ownership and Expatriate Strategies[J].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4,44(3):285-307.

[7]Schwens C , Eiche J , Kabst R. The Moderating Impact of Informal Institutional Distance and Formal Institutional Risk on SME Entry Mode Choi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1,48(2):330-351.

[8]Qiu Yumin et al. Governance of institutional complexity in megaproject organiz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9,37(3):425-443.

[9]Laura M. Van Oers , W.P.C. Boon , Ellen H.M. Moors. The creation of legitimacy in grassroots organisations: A study of Dutch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J].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2018,29:55-67.

[10]Arslan A , D Dikova. Influences of Institutional Distance and MNEs' Host Country Experience on the Ownership Strategy in Cross-Border M&As in Emerging Economies[J].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2015,20(4):231-256.

[11]黄胜.国际创业能力的形成、演变及其对绩效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15,(1):106-117.

[12]Zahra, S. A..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 A decade of research[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5,36(1):20-28.

[13]Tuija Mainela , Vesa Puhakka , Per Servais.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Opportunity in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 Review and a Research Agend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4,16(1):105-129.

[14]Buckley, P. J..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nalisation theory t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w realities and unanswered questions[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6,51(1):74-82.

[15]吴道友, 姚传友, 董惠如. 国际创业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维度结构与影响因素[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6,(6):52-57.

[16]奚艳燕.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制度创业过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4,7(01):1-21.

[17]Zhao Jianyu et al.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volution in knowledge flow networks of strategic alliance under different resource allocation[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8,98:242-256.

[18]李華东.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决策模型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1,(4):21-25.

[19]周宝玉.基于跨境电商的中国企业国际创业路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0(2):34-39.

作者简介:王强(1992-),男,汉族,江苏徐州人,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