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物保护和利用研究

2022-06-25 22:40张怡晗卢思源
理财·收藏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旅文物

张怡晗 卢思源

文旅融合的核心就是将文化建设工作与旅游行业结合在一起,用独特的地域文化为旅游项目注入灵魂,让旅游项目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这就要求各地政府部门和旅游部门能够认识到展开文化建设工作的目的,并有序做好对当地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在各个城市大力展开经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结合时代发展进程和市场环境特点来优化产业结构。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的类别,通常应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吸引游客前来游玩,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当地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是解决旅游行业发展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当下,文旅文创深度融合,这就要求人们能够正确看待文化和旅游的关系。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

在促进文旅融合,展开对当地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时,应当明确意识到文化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文化是灵魂,能够升华旅游项目的主题,通过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可以突显地域特色,并且可以让人们产生文化认同感。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使得各地文化存在一定共性的前提下,也出现了差异性。学会合理利用文化差异性,让人们产生了解当地历史的欲望,彰显地域文化的魅力,就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一个主要工作目标。文化使旅游富有更多的人文内涵,让旅游项目具有了艺术价值,能助推当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研究如何广泛地推广和传播当地文化时,要为文化寻找恰当的载体,旅游项目就是新时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旅游项目的运营工作完成对当地风景、文化的宣传,让世界各地的受众都能了解当地文化特色。同时,配合各种旅游活动,由导游讲解每个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带领游客欣赏当地的人文风光,可以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衔接在一起,让人们能够用现阶段的审美思维去理解历史文化。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物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物是各时期人们智慧的结晶,也彰显着当地风俗习惯、审美观念的发展历程。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延长文物的寿命,让更多后代人可以欣赏到文物的全貌,并借助文物信息讲述历史,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比如,抗战时期解放军使用过的工具、穿戴过的衣物,都能用于见证当地的抗战历史,弘扬红色文化,助力红色教育。

打造城市文化形象。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后,还要着重提升城市的综合形象,要让城市的精神风貌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目前各个城市都在加速推进文旅融合项目,发展旅游产业。在打造精神形象时,结合当地的历史事件,进行纪念馆的建设工作。这需要配套设置一些趣味旅游活动项目,并不断创新活動方案,让游客能够多次到当地旅游,促进当地的文化发展。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文物的保护工作需要由专业工作人员来完成,一般保护任务包括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日常维护和抢救性修复等工作。这就提供了就业岗位,让当地人才就业率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利用文物来推广和宣传特色文旅活动,能促进旅游行业经济的稳步发展。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结合文物信息特征的文创产品的研发,可以进一步促进消费。所以,掌握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方法,合理展开文旅项目,研发文创产品,对于助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新时期文物有效保护和利用的策略

一、建设旅游景区。要有序开展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发挥文物的价值,需要先结合文旅融合项目的基本要求,拟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很多城市的地方政府为了支持文旅项目,会出资建设旅游景区。主要以保护当地的历史建筑物为核心,进行建筑物加固处理,并完善周围基础设施。在建筑施工以及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当融入当地的特色文化。要注意在体现文化特色的同时,应保证景区的各项基础功能完善,要满足游客的衣食住行需求。另外,如果要围绕着当地历史特色建筑物完成旅游景区的建设任务,应当由既懂文物保护又懂文旅融合发展的专业人士和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使文物自身得到有效的保护利用,在更高层次上向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从而顺利完成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达到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

二、推荐旅游路线。以开展红色旅游项目为例,宣传红色文化,提高游客的爱国意识,彰显爱国情怀,需要根据当地的城市布局情况、交通发展情况,在为游客提供团队旅游项目的基础上,推出一些自驾游路线。让不了解当地文化和当地地形情况的游客结合攻略选择自己喜欢的线路,在有限的时间内游览完所有想去的景点。这是基于快节奏生活模式下大部分受众只能在法定假期出游时,为人们接触历史文化、丰富精神世界提供便捷渠道的有效方法。能避免游客盲目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导致旅游体验感不佳的情况,这会直接影响游客对该城市的整体印象。具体推出旅游路线时,要根据人们的不同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推出不同的路线。比如,有些年轻的游客体力旺盛,喜欢登山、喜欢游览当地特色风景,则应当推荐体力运动相对较多,自然风光好的路线。有些文学创作者想要接触历史文物来激发创作灵感,则游览路线应当经过美术馆、博物馆以及一些特色历史事件纪念馆,以此来发挥文物的利用价值,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

三、完善保护机制。文物的种类多,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使用文物时,要根据文物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提高文物的保护效果。通常来说,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依靠国家的法律管理条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文物被破坏的情况。由于文物文化价值、艺术价值较高,通常售卖价格也比较高,一些不法分子就容易产生偷盗文物来换取经济利益的心思。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持,再配合展开安全管理工作,就可以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

四、资金保障机制。文旅项目的宣传工作、旅游景区的建设以及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基础支持。各地政府在主导文旅项目、落实文物管理工作时,实际可用的资金有限。因为政府的工作职能多,日常工作中需要使用资金的环节也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的资金保障机制。应完成以下几项工作任务:第一,要分类做好资金管理工作。比如,专项设置文物保护经费,用于进行人才、技术及设备的引进。第二,要进行文化宣传,吸引社会群体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由群众集资来解决经费难题。第三,在文物保护与利用阶段,应以保护为主,合理发挥文物的文化、艺术价值,推动文旅项目的稳步开展。

五、融入现代化技术。基于文旅融合项目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文物,可以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融入现代化思维及技术方法。可以配合VR眼镜、三维模型来完成文化宣傳工作,目标是让游客了解历史知识,让游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有效对文物进行更深层次的展示。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依托信息技术及设备将画作中蕴含的精神思想、风俗习惯表达出来。为体现旅游项目的互动性特征,还可以组织游客参与情境表演、尝试绘画。另外,在展览当地一些著名的陶瓷、泥塑文物时,融入现代化技术还可以展示文物的制作过程,让游客对手工艺品产生制作兴趣。并配合设置旅游体验项目——捏泥塑,游客可以付费将捏好、烤制好的作品作为纪念品带回家。真正在保护文物、利用文物的基础上,促进游客消费。

文物保护和利用应遵循的注意事项

要提升文物的保护水平,发挥文物的使用价值,应当先区分好文物的类别,根据类别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文物保护和利用措施。通常来说,文物会按照材质的不同来划分种类。如果文物集中呈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地域性特征,属于当地标志性文物,则可以划分为特色文物。如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就属于当地特色建筑物;而陕西的兵马俑也是当地出土的一种文物,其背后代表一个朝代的特色文化,还体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工匠精湛的陶俑制作技艺。在发展旅游业时,就要重点保护和利用这类特色文物。

落实文物保护及利用工作时,要先确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所在,并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分析出现行工作模式中的不足之处。以文物保护为例,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基本任务是延长文物寿命,使文物藏品保持现有的面貌。针对需要进行抢救性修复的文物而言,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研究文物历史背景,慎重展开修复工作,严禁从现代思维角度去更改文物的形状、颜色、纹样。实际上,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最终目标是进行文化的传承,让人们能够记住真实发生过的历史,能够尊重历史、热爱文化。

同时,要让旅游行业的工作人员具备文物保护意识,能够加入保护文物的队伍当中。因为现阶段国家在大力支持旅游业,在文旅建设工作中,负责旅游宣传和带队游览的工作人员如果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就容易在开发利用文物的过程中对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所以,必须扩大文物保护队伍,宣传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责任感。关键要吸引社会中有文物保护兴趣及能力的人才投身于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中,还要让游客端正旅游时的态度。新时期,各地政府应当出台人才引进政策,以资金补贴的方式鼓励人才选择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并为人才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让人才能学习新的文物保护技术,提升工作水平。

文物保护和利用需要有充足的资金,通过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可以推动文物保护修复以及开发利用工作的稳步开展。注意结合国家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文物保护机制,从依法管理的角度来保障文物的安全。还可以使用现代化技术拓宽文化推广范围,让更多人报名参与文旅活动。应及时区分不同文物的类别,找到文物保护利用的目标、意义,并意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扩大工作团队。还要及时结合特色文物建设旅游景区、推荐旅游路线,让人们有接触文物、接触历史的机会,以便于弘扬历史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旅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云南出台13条措施支持文旅行业
冰雪文旅乘风起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