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听障儿童教育康复的原理与方法》
作者:李岩,张联弛,刘巧云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1-4422-6
出版时间:2021 年3 月
定价:69 元
2006 年,黄昭鸣等人提出了“1+X+Y”教育康复模式,该模式是对医教结合康复模式的进一步拓展,虽然该模式有力推进了我国听障儿童教育模式的发展,但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制约了预期效果。基于此,结合由李岩、张联弛和刘巧云编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听障儿童教育康复的原理与方法》一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以听障儿童教育康复的“1+X+Y”模式为整体布局,融合集体教育康复、个别化教育康复及家庭康复多个视角,对听障儿童教育康复的相关原理及方法展开具体论述,以此为支撑,进一步审视、优化我国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模式。
该书共包括七个章节。第一章阐述听障的定义、分类、成因及听障儿童特征,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听障儿童康复的发展进程及现状展开详细论述。第二章结合教育康复活动与课程的实际设置情况,具体分析听障儿童教育康复的HSL理论与“1+X+Y”模式。第三章阐述集体教育康复的内涵,从实施要素、实施原则、实施流程及监控四个方面论述集体教育康复方案的实施举措。第四章对学前及学龄两个阶段的集体教育康复案例设计展开深入剖析。第五章在明确个别化教育康复方案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具体实施路径展开全面论述。第六章基于对诊疗档案、阶段方案及日方案实施案例的全面调查,对学前及学龄的个别化教育康复案例设计进行剖析。第七章对听障儿童家庭康复展开全面论述,其中不仅梳理了家庭康复的理念、原则等内容,还在家长培训及家庭康复指导两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该书对“1+X+Y”模式展开详细论述,以此为基础对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模式展开分析。“1+X+Y”模式包括集体教育康复、个体化教育康复及家庭康复三个模块,笔者在开展2018 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聋人旅游手语应用研究”(18YYC270)的研究总结如下:其一,集体教育康复主要是依靠康复机构展开的康复过程,集体教育康复具有实现资源效能最大化、为听障儿童提供更多交流机会、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榜样作用等优点。其二,个体化教育康复是针对个体展开的康复教育活动。相较于集体教育康复,个体化教育康复会针对听障儿童个体展开系统性评估,以此可以更加全面、精准地掌握患儿的身心状况,这利于提升教育康复活动的针对性,进一步优化康复教育效果。其三,家庭康复是依托家庭成员及空间采取的一种康复举措,在家庭康复中尤为强调家长教育康复素质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该书从理论层面对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以此为理论基础,同时广泛调研相关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并在开展2020 年度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人才培养项目“‘工作室制’聋人高校双创育人模式研究”(2020YQ10)指导下深入思考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模式的改进对策。
首先,明确多元协同的听障儿童教育康复理念。“1+X+Y”模式将集体、个体与家庭清晰地连接在一起,旨在通过多元主体协同作用,构建立体化教育康复体系,这与全人教育的康复教育理念相契合。基于开展2021 年度绥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手语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K2021004)的研究结果了解到,在现实中听障儿童的教育康复体系仍存在割裂现象,人们常常以集体教育康复为主,忽视其他教育模块的功能,这严重局限了“1+X+Y”模式的实效性。因此,为进一步优化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模式,教育主体需多方全面渗透“1+X+Y”模式内涵,深刻践行多元协同的听障儿童教育康复理念。
其次,以功能联动为导向加强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模块连接。在“1+X+Y”模式内涵中,不同模块的作用对象与作用目标是一致的,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探索模块间的功能联动,以此优化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模式。基于开展2021 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手语翻译工作坊创新服务研究”(202110236039)的研究成果发现,集体教育康复以专业机构为支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可为家庭康复提供指导;个性化教育康复会对听障儿童个体进行系统评估,其评估信息可为集体教育康复与家庭康复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与指引;家庭康复更加贴近听障儿童的心理需求,通过将听障儿童心理状态反馈给集体教育康复与个体化教育康复,有利于调整相关教育康复内容与结构,保障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听障儿童教育康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有效的模式,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阻碍了该模式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相关教育主体需进一步深化教育康复理念,充分调动各主体的教育康复功能,以此切实提升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模式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