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村生态振兴途径探索

2022-06-24 05:41中共丰顺县委党校蔡洁梅
河北农机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态农村工作

中共丰顺县委党校 蔡洁梅

引言

经党与政府的积极组织与引导,各地方有目的性地开展农村生态保护工作,遵循“因地制宜”的管理原则,把各项机制与政策真正落实在实践中,降低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并实时掌控各地区生态发展实况,始终强调生态系统平衡性、完整性,调动基层群众加大各项机制及政策的宣传力度,保证每项工作均有重要依据,规避常规问题持续发生,确保实践成效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从而推动农村地区快速发展,缩小城乡水平差距,在此方面创造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 实施农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性

1.1 农村生态振兴的意义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生态振兴,在党的十九大会议召开时就有明确目标,并依据报告内容提出相应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遵循“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等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各项政策有效实施,才能对现代化农村农业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点之一,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根本依据,能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突出重要作用,实现现代化农村农业快速发展重要战略[1]。在此基础上,便于农村农业与乡镇振兴战略充分融合,实践中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把生态振兴放在首要位置,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发展,最大化满足各地区农民生活及生产需求,也是生态支撑中的基础保障。

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探究,需把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到保护工作中,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善质量、群众生活质量等,对现代化社会和谐发展带来显著影响。基于群众生活、生产需求方面的影响,坚持“优生态、优发展”战略的根本性原则,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生态振兴发展中有较强的牵引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生态振兴的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条件下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1.2 农村生态振兴的目标

1.2.1 促进农村生态系统健康

从农村地区发展实况角度分析,产业及生态发展有相互影响作用,也是生态资源优化的主要条件之一,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考虑生态化发展成效,改造阶段也有相关政策与机制大力支持,保证生态功能与价值最大程度发挥,并影响农村地区群众生活质量[2]。同时,农村经济发展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为核心要点,遵循生产过程低碳、环保理念,能与现代化生态标准机制要求相符,共同创新管理路径、管理策略、发展渠道等,保证乡村生态经济体系显著激活及推动乡村生态功能,推动农村生态振兴产业化发展,使生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影响范畴也越来越广,以科学开发为重要方针,提升生态功能的同时,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利于产业与农业的充分融合,在保护过程中也会形成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为生态产品及生态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从而保证农村农业生态价值最大化。

1.2.2 促进农业生产系统健康

为促进农业生产系统健康发展,还需遵循保护、自然、科学的管理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平等,规范人类行为,树立环保意识与理念,加大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力度,引导人类尊重自然,也得到自然的尊重[3]。再加上节约优先原则的实施,在管控中能保证各类资源最大化地利用,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从环境保护方面入手,加大整体管控力度,始终以预防为主,具备综合治理方针,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生态环境污染程度,保证环境自身修复能力逐渐增强,将各类问题均在源头上进行有效控制与处理。

例如:某农村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阶段就强调了生态系统结构完善的必要性(如图1 所示),始终都能考虑该地区的实际条件,保证各项机制、政策、费用、基础设施、自然条件等,以综合化治理方式为主,选择在细节上重点处理当前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在各部门共同协作下,在根本上处理及控制常规问题,逐渐恢复生态系统各项功能,实践中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与机械设施,实时跟踪及管理该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为生态系统完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图1 现代化农业系统中的农田智能化管理结构

1.2.3 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健康

首先,强调生态规划功能作用的发挥,依据农村整体布局严格规划,制定相应的建设方案与计划,村庄改造要点是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整体治理中保证控制农村住房改造的衔接性;村庄河道治理及道路升级,也会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生产,始终都能以生态宜居、乡村发展路径为主,关于重大工程开展还需加大管控力度,从绿色创新方面重点突破,建设模式也具有多样化特点,打造绿化景观休闲区、农民集中居住区、服务功能区等,保证农村地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其次,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加大治理力度,考虑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及自然系统自身发展规律,从宏观角度上进行整体化、综合化的治理,降低农业污染程度,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力度,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保证环境空间布局合理,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推动乡村产业向绿色方向健康发展[4]。最后,在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还需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善性,在资源高效利用下能打造无公害、生态型农村,真正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群众日常生活、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2 农村生态振兴面临的难题

2.1 生态保护管理体制薄弱

当前,大部分农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均存在生态保护管理体系较薄弱的情况,主要是职能机构在工作内容与职责划分的过程中并没有细致化地探究与处理,生态保护及建设的根本与意义待明确。尤其是在基层工作实施阶段,过于重视人力投资,为满足各项工作人数要求而无法控制人员综合能力,会在作业阶段遇到阻碍问题,基层建设及人员成本投入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均会影响农村生态建设与发展成效,后续作业进度与预期标准不符。

2.2 生态保护实施较为分散

生态保护工作主要强调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因农业生产方式呈分散状态,农民生活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农村建设无法集中处理,所设置的基础设施也比较分散,会增大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难度,消耗大量的时间与人力成本[5]。同时,农村生态建设中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本较高,会因基础条件不足,对实践作业进度与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活污水及生产污水无标准排放,对自然资源造成一定污染。

2.3 生态环保缺乏政策保障

生态环保缺乏技术保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项机制、政策实施效果不佳,整体力度待加强,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及生活方面,农民对生态保护概念不理解,没有从传统化的理念方面转换到工业文明生态环境理念方面,无法保证农民主力军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再加上农村环境监管力度不足,在生态环保方面缺乏投入,只能依据农民自觉意识与能力进行相应保护。但因机制与政策供给不足,影响后续作业进度与质量。

3 农村生态振兴的优化对策

3.1 完善管理体制设计

为促进我国农村生态振兴发展,还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目标,发挥较强的组织及引导作用,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在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展,强调绿色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新农村持续发展。再加上“十四五规划”中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及要求,明确农村生态振兴发展方向,首先是大力开展绿色产业工作,应用绿色技术发挥推广作用,加大研发力度,完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内容,始终强调管理体系设计内容的完整性(如图2 所示),以提高农村农业创新力、竞争力为主,推动后续实践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强调生态公平发展,在文明建设中要以乡村生态振兴理论为支撑点,依据乡村生态振兴战略要求,编制完善的补偿机制,随着实践工作开展贯彻落实,推动农村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最后,在实践阶段对生态规划制度的内容、要求等完善,各地方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在监管过程中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保证良好的实践性[6]。

图2 农村生态振兴管理体制设计要点

3.2 加大生态振兴投入

在生态振兴发展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目的是能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在实践中也取得较大成效。首先,要加大农村生态保护工作的建设力度,拓展渠道与路径,在监管过程中引入社会资本,生产过程中主动处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问题[7]。例如:关于农村地区的工厂企业实施补偿机制,在实践中有效落实,解决农村各行业企业发展成本压力问题,始终遵循农村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的核心要求,实践作业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其次,建议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教育角度探究,重视三个群体的科学指导,分别是基层领导干部、企业组织、农村居民,树立较强的生态发展观念,在生态振兴阶段要有各项依据与支撑体系,实施成效也会受到积极影响。最后,要保证机制内容的完整性,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培养及增强农民生态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选择生产作业方式,遵循科学化、合理性原则,确保农村社会组织作用最大化发挥。

3.3 健全法律与政策体系

通过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广泛实施,对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管控提出新的要求。第一,依据《自然资源保护法》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针对实践勘察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根据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对农村农业发展相关政策分析,制定统一性的建设条例,引导农村地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对生态资源保护相关知识大力普及,有必要时可开展生态教育工作,保证农民主力军作用与职责显著发挥,降低实践工作难度[8];第二,确保行政执法机制的高效性,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特点,要求各项工作均有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并对管理队伍中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实践经验等提出更高要求,也可为农村生态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第三,根据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会议要求与精神,还需依法治理,保证社会治理体系实施成效,在根本上强化各地方部门的职能作用,始终依法处事,遵循各项原则,发挥基层组织与社会主体作用,推动行业市场稳定发展。

4 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分析,了解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始终都能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原则,在各项工作环节中对常规问题细致处理,实施成效才会更理想。在此基础上,经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强调基础设施更新与完善、现代化技术手段合理应用、专业化工作队伍组建等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各项工作依据作业流程规范进行,实施成效也会有良好的基础保障。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根本上增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控制能力,在治理与维护的过程中保证良好成效。

猜你喜欢
生态农村工作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不工作,爽飞了?
生态
选工作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