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泓旭 杨牧梦 孙虎
“身边项目大师做”是广州的“针灸式”的城市更新模式。广州市白云区望南村公园改造项目是“身边项目大师做”系列项目之一,是将广州市白云区望南村中的老旧空间,进行人居环境更新后形成村域内的社区公园。其着眼于城市更新中的社区尺度,从关注市民需求、贴近市民生活的视角进行设计,为旧城的发展搭建了新的日常生活场景并注入了活力。这类以小项目为切入点探索城市更新机制的方法,对中国城市中的社区景观更新有积极意义。
望南村公园位于广州白云区嘉禾望岗的望南村,是在望南村内部原有老旧公共空间基础上更新而成的一个小型公园。望南村距嘉禾望岗地铁站约1.5 km,华南快速、鹤龙二路在此交汇。望南村户籍村民约2 000 人,并有大量外来租住人口。村中破败空间与老旧公共设施不仅难以满足这些人群日益增长的活动需求,同时也不利于祠堂、风水塘等极具场地精神与记忆的历史人文要素的传承。因此,对望南村公共空间的改造迫在眉睫。本次采用“针灸式”改造方法,将望南村中的部分公共空间进行统筹设计,全面升级为望南村公园。改造总体面积为6 000 m2,包含宗祠广场、风水塘村街道办公广场、楼间空地及村口休憩空间4个部分。设计团队希望通过改造为居民提供一个既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能保障日常活动的空间,提升望南村人居环境质量。
设计团队期望能将公共空间提升改造后形成的望南村公园,转化为望南村人居环境提升的承载体。本项目中望南村的公共空间改造主要从生活需求、文脉传承和文化宣传3个角度进行。在生活需求方面,设计团队针对儿童、青年和老人这3类主要居民进行了现场访谈,在一周内共采访了上百名使用过望南村原有公共空间的居民,总结得出其主要诉求是希望拥有更有趣味的游乐体验、更高丰富度及多用途的活动空间,干净舒适且具有文化氛围的场地。基于此,在设计手法上,设计团队将通过重塑各界面关系、优化动线、节点打造、文化宣传、低成本生态技术5个要点进行本次望南村公园的更新与改造。
1 项目区位与平面图Project location and master plan
2“同堂”设计理念让居民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The design concept of “living together” provides residents with more activity space
3 两级退台形成的安全空间Safe space formed by the set-back of two steps
4 廊下休闲的居民Residents relaxing under the pergolas
5 廊间举办的传统节庆活动Traditional festival activities held under pergolas
6 设计概念及元素Design concepts and elements
7 解构书法笔画而设计的主廊架Main pergola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the deconstruction of calligraphy strokes
在提升空间品质的同时,居民希望提升新空间的功能性。为强化场地原有的场所感,宗祠、广场和风水塘被保留,原有的幼儿园、变电箱围墙、垃圾房和街边商铺等影响环境美感的建筑物被拆除。
在总体更新逻辑与思路上,设计团队用设计回应场地中景观品质、交通、生态、空间利用等问题。通过局部升级等方式优化景观品质和空间利用;而解决交通、生态和文化问题则需要更系统的更新逻辑。在细节策略上,设计团队更注重当地文脉传承,并将其转化为同一种设计语言贯彻改造项目的始终。
“一感两化”是本次设计的核心要点,“一感”指“历史感”,设计团队着重提取了望南村的典型历史要素——书法家黎湛枝的书法;“两化”指“生活化”和“生态化”,以此回应现代生活需求,并努力提升项目的生态性。
望南公园中的京兆黎姓祠堂历史悠久,在新文化广场节点的设计中,设计团队结合历史宗祠、宗祠广场和风水塘3个文化空间,提出“同堂”理念,希望以此营造一个全龄化的活力空间。
对于生活休憩的公共空间营造,设计团队根据场地的祠堂、风水塘以及开放空间的分布,以空间共享为目的拟定了2条轴线,分别是以“祠堂—广场—风水塘”为主的“传统礼仪轴”和以“党建服务中心—幼儿园”为主的“现代生活轴”。传统礼仪轴的设计策略是,在传统礼仪轴上修缮祠堂和提升广场铺装,保留了旗杆石和宗祠广场,保留广场的历史感,并在传统礼仪轴的末端、靠近风水塘的位置,设计建造一个新时代文化亭,与宗祠形成对景,延长了原有的景观轴线,形成一条新的文化“传统礼仪轴线”。而“现代生活轴”则是将原有幼儿园部分拆除,形成新的公共空间以满足村民的现代生活需求,这条轴线位置的末端由“传统礼仪轴”中的风水塘再次进行延伸,最终一横一纵2条空间轴线交叉点正位于风水塘,两轴呼应并强化了风水塘的核心位置。
8 交通引导下的景观设施修整Renovation of landscape facilities under traffic guidance
9 廊下座位部分采用回收材料Seat under the pergolas made of recycled materials
设计团队保留了风水塘周围原有乔木,并在水塘周围精心设计了栏杆,让栏杆成为一种集空间围合、安全护栏、休憩桌椅等为一体的景观设施,保障活动空间安全。水塘边在视觉上形成两级退台形式的围合空间,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场地的开放性。设计后的林下活动区域,集运动健身、儿童娱乐、林下休闲、廊间嬉戏、廊下休憩、散步闲逛、传统节庆活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新与旧、传统与未来在望南村公园里创造了新的对话空间。
设计团队解构了当地历史上著名书法家黎湛枝的书法笔画并将其用在风水塘东南侧的主廊架设计上,依托其书法中的笔画(横、竖勾、撇等),并参考和提取了部分传统建筑中的元素细节,构成景观廊架的主架构部分,搭建起了新时代的文化亭。
依托风水塘西南侧的景观游廊和风水塘西北侧祠堂前的主广场区域,设计团队重新梳理了区域的交通流线。既保证祠堂前主广场不受车行干扰,也扩大了居民在主广场的活动空间,并营造出了包含广场、林下、廊间等更多种舒适和安全的活动空间类型。
改造后形成的望南村公园,既回应了场地的历史和文脉,也赋予了当地居民具有舒适度与空间感的休憩空间,让树下对弈、池边纳凉等日常活动得以延续;不仅保留了生活的印记,更提升了居住环境,激发了场地活力。
望南村公园不仅延续了风水塘原有的场所感,所有乔木的保留和原有空间逻辑的沿用更有助于降低改造成本。场地原有的部分材料也被循环使用,从原有景墙拆下的旧材料被用于低矮景墙、部分座椅和花池的建造,这也让居民更能感受到原有场地的记忆。
广州市望南村公园的更新实践,是一次对城市社区中的居民生活需求和场地历史文脉的回应,设计团队提出的“一感两化”策略,在设计上对历史轴线的保留与延续、对历史文脉的解构、对材料的复用等设计要点,均在人居环境的提升上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让望南村公园成为一个承载社区记忆、城市活力和文化动力的户外绿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