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文公分校 池新锭
深度学习是学科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在初中数学授课中,开展深度学习能够避免初中生思维的浅层化、表面化。教师要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度理解基础上,指导其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其数学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和发展。本文中笔者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问题、深度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展开深度学习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学生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其更加高效地获取数学知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需要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此,培养其数学抽象思维则需要重视积极展开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其能深入学习并深度理解数学知识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通过整体的抽象概括,促使其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并逐渐形成乐于思考问题的良好意识,这对其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以北师大版的初中数学教材“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为例,该课需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学会应用其进行计算。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点。教师要学会结合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还可以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使学生能直观地面对问题,降低其解决问题的难度。如“小红的学校门前有一条马路,学校的左边马路为东边,右边马路为西边。小红在放学之后,向东走了400米,在一家超市买了一些东西,买完后又向西走了1200米回到家中。请问,小红第一次走记为多少米?第二次走又记为多少米?小红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在展开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图片或者视频直观展示,让学生观察并陷入思考。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小红两次共向西走了多少米?怎样列式?”在这一系列情境引导过程中,学生很快就能明白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这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学会应用有理数加法去解决问题、进行计算,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授课时依然习惯性采取旧有单一的授课手段对学生展开指导,并未注重将学生作为主体展开教学。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知识的掌握也仅仅处于表面。初中数学对学生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尤其在面对一些逻辑性较强且抽象化的知识时,大多数学生在未受到精心指导的情况下,并不能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对此,教师需充分重视贯彻深度学习理念,通过应用逻辑推理去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和规律,使其能在这一基础上实现更加高效的学习,促进其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提升其数学学习的信心。
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的要求总共分为三点:第一点,要求学生在运算中,能够准确算出结果,运算的步骤要正确;第二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础的运算知识概念;第三点,要求学生能够在众多的运算方式中,选择最简单的、合理的运算方式去解决问题。对此,为了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其核心素养,教师需要重视凸显其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改变自身的授课观念,选择有趣的方式对其进行指导,使其能够更加轻易地接受和了解所学知识。通过帮助其巩固运算基础知识,传授其运算的技巧,使其能够快速地根据问题找到运算的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其运算的准确性,提高其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
以“平均数”为例,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利用加权平均数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解释一些数学现象或者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引入旧知,让学生回想平均数的概念及公式,以及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公式。之后,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大家展开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其进行探究,促使其独立思考。如学校展开体操比赛,比赛的打分项目有四项,分别是服装整体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优美标准、动作整齐。每一项满分为10分,A、B、C三个班级的成绩记录如右表所示。提问:“若是将以上四项打分标准的得分按照的比例算这三个班级的体操比赛成绩,请问哪个班级的成绩是最高的?你认为哪一项打分是最重要的?请各个小组展开讨论,合作设计一个评分方案,并根据这个评分方案说一说哪个班级的体操比赛成绩最好。”通过展开小组讨论与探究,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权在运算中的地位,促使学生在运算中充分体会不同权出现的方式不同,但实质相同这一知识概念。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还能使其深刻理解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服装整体统一进退场有序 动作优美8 9标准 动作整齐A班 9 9 B班 10 9 7 8 C班 8 9 7 8
直观想象素养能够促使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理解过程,能够有效帮助其降低解决数学问题的难度,使其能对所学的抽象数学知识概念更加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意识到,想象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是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强化学生论证和推理能力的思维基础。对此,需借助教材中的几何知识对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力的训练,使其能通过知识的联想去解析数学问题,总结解题的经验,将抽象知识有规律地陈列和分解出来。
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知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创设直观情境展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如“小明家里的三角形镜子被弄碎了,想要重新再买一个同样的三角形镜子,请问,在以下的图形中,应该拿哪一块三角形镜子?”在出示问题的同时,教师结合多媒体播放图片,不仅能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积极投入思维活动中。或者,教师也可适当利用实体道具展开直观教学,带领学生经历化抽象为直观和从直观到抽象这一过程,使其更加容易接受数学知识,以此得到良好的抽象结论。如教学“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时,直接在课堂上拿出任意一个几何体,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进行观察,并画出自己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同时,还要让其通过观察不同方向的几何体形状图,想象出该几何体的整体组成。通过具体操作直观展示,促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归纳,有效实现引导其化抽象为具体这一教学目的。
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数学建模能力是对初中生学习的重要要求之一。要具备这一能力,需要学生同时具备运算能力、逻辑推理及直观想象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连接自己已知的数学知识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框架,能够学会举一反三,游刃有余地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师应注重结合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思考,让其主动接受建模思想,启发学生学会从已知的条件去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推测,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其在分析与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具备较强的思维转换能力,提高自身的解题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常见的机理分析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机理分析方式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需要明确题目信息,整理信息,需要能够明确已知的问题条件,以此为建立模型做好前期铺垫;第二,要明确题目中的问题,分析已知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寻找其中的规律,逐步建立数学模型;第三,需要找到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骤也是最关键的步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建模的思想,对已知题目信息和条件进行应用,并找到合理的解题模型,以此得出正确的问题答案。
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教师出示例题:“某学校需要购买100个篮球,通过对该品牌的篮球进行调查,获取了以下信息:2018年篮球的单价为200元,2020年篮球单价为162元。问:2018年到2020年,该品牌的篮球单价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率为多少?”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结合机理分析方式解题,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其能够根据2018年及2020年该品牌篮球的单价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将建模思想充分融入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建模应用意识,从而有效提升其建模思想和核心素养,提高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有效强化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教师在授课中应注重积极诱发其展开数据分析的动机,使其能够主动参与数据分析活动。对此,教师需要为其选择合适的素材,对其进行引导教学,带领其在阅读中充分感受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
例如,教学七年级“统计图的选择”时,需要学生能够充分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结合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去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从而合理地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其统计的观念。通过创设情境对其引导,组织各个小组分组收集和调查数据,让各个小组展开有效的合作讨论与整理。如结合同一个问题,教师分别展现折线、条形和扇形统计图的记录结果,引导学生结合问题对三种统计图进行分析,使其观察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记录该问题时的合理性,促使学生对各个统计图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其在深入思考选择统计图的条件的过程中,强化数据分析能力和识图能力,并充分体验三种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授课手段,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充分的关注,重视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学会结合多种有效的授课方式对学生展开指导,促使其快速地融入课堂中,有效提高其自身的学习效果,为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开展深度学习,强化其理性精神以及面对问题进行分析、批判的能力,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理念和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