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22-06-24 05:45丁帆
扬子江评论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作方法扬子江文学史

丁帆主编

平原兄的《我读鲁迅四十年》是从一个文学史家的角度来读鲁迅的,他认为鲁迅没有把毕生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这的确是学界的一大遗憾,但这个问题却是一个永远难解的母题,足以让国人深思再三。

王春林评论罗伟章新的长篇小说时认为:『正是因为「去中心化」叙述策略的采用,才使得《谁在敲门》成为一部没有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在文本中悉数登场的那些人物,可以说都是小说的主人公,也可以说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换句话说,每一个人物,都因此而获得了现代意义上一种充分的主体性。而伴随着小说人物主体性的普遍获得,《谁在敲门》自然也就成了一部具有人物群像式展览结构的长篇小说。我们之所以把《谁在敲门》判断为一部当下时代乡村世界的日常生活浮世绘,根本原因正在于此。』我以为这个观点打破了长期统治长篇小说以『主人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为情节结构和创作方法的惯性。无疑,在百年文学史中,每一次『故事』的轴心的变化,都会带来一种新的创作方法的革新,当然也会带来文体的变化。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每一次『小说革命』都给中国的小说创作注入了新的元素,从『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到『复调小说结构』,再到『无主题变奏』,不能不说是对小说创作起着推进的作用。而这次王春林对罗伟章长篇小说的分析是敲开了通往小说创作方法的另一扇大门,尽管评论家王春林在推开这扇后门时并没有更多地从学理和文学史的深层肌理去考辨,但这一观点就足以让我们瞩目。

其实,朱山坡弥散着异域情调的乡土小说倒也是十分有特色的,只是我们的文坛不太注意它们的潜质而已。

本期是《扬子江文学评论》的第94期,她已经跨越了十六个年头,也是我正式谢幕之时,

五味杂陈,都在心间。感谢多年来支持这本杂志的领导和同事,更应该感谢的是许许多多的评论家和作家朋友!

衷心祝愿《扬子江文学评论》前途远大,再创辉煌!

壬寅年四月二十七日丁帆重写于南大和园

猜你喜欢
创作方法扬子江文学史
本刊启事
文学史的语言学模式与“话语”的文学史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 徐镜人:扬子江水哺育中华 扬子江药造福华夏
重读《夜读偶记》
论孔子美学对传统绘画的影响
用公益吹起核心价值传播的清风
扬子江船业成中国最“赚钱”船企
百年后的文学史“清算”
《文学史》丛刊
有个性的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