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琳琳
摘 要:在毕业生规模增加、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三重压力下,毕业生的就业又创造了史上最难毕业季。制药类专业在此背景下,就业工作既面临挑战也存在机遇。本文分析了泰州学院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制药类专业近3年的就业现状和趋势,剖析发现后疫情时代制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新形势,梳理发现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制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6.043
1 药化学院就业现状分析
泰州学院药化学院成立于2014年,并于2015年开始招收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2016年制药工程专业招生,2017年生物制药专业招生,制药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在此情况下,就业呈现出以下趋势:
1.1 考研比例逐年升高
随着我校制药相关专业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多,选择考研的绝对人数逐年增加,而同时参加考研的比例也逐渐攀升,且考研成功率也呈增高趋势。2019届、2020届、2021届报考人数占比分别为36.3%、45.1%、49.7%,考研成功率分别为9.6%、11.1%、14.1%,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从大环境来看,在疫情的影响背景下,国家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2020年研究生扩招19万人,增长20.74%,招生规模达110.66万,在疫情初发的2020年,药化学院考研成功率比2019年上升1.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國家研究生招生规模出现下降,只有110.7万,然而我院考研成功率同比反而上升了3%,上升的比例增加了一倍,表明我院毕业生考研之路呈现出逐年向好的趋势。
1.2 就业初现一定的本地就业趋势
以2021届毕业生为例,江苏省生源为135人,占比为67.8%,其中泰州生源为18人,占比只有9.0%,21届本省就业率为78.4%,而在泰州就业占比就达到39.7%。就江苏省地区而言,省内制药类企业众多,其中就泰州地区而言,依托泰州医药城建设发展,目前医药城已有上千家国内外医药企业入驻,对制药类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毕业生留泰工作。
1.3 留实习企业意愿低
目前,我院施行大四上学期企业实习,实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学生可以从学校安排的企业中申请到自己意向的企业进行集中实习,也可以自主选择企业进行自主实习;大四下学期,企业、学校两位一体式,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是否继续在实习所在企业进一步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这样一方面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后续找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集中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也成为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后如果学生和企业双方满意,学生可以直接选择毕业后留在实习企业,这样学生节省了找工作的时间企业也节省了招人的成本。但是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学生选择留在实习企业的占比仍偏低,21届集中实习人数16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80.4%,而最终留在实习企业的毕业生仅31人,占整个集中实习人数的比例为19.4%,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2 后疫情时代制药类专业就业难点
2.1 “慢就业”现象日渐凸显
当前,毕业生大都已进入“00后”时代,这其中独生子女比例较高,很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家庭条件,家庭和毕业生个人都对其就业呈现出较高期望值,“苦活、累活”不做,“工资低”不做,“有业不就”的现象,“躺平”“啃老”等现象层出不穷,也即我们通常说的“慢就业”。这又呈现出,一方面,受传统“铁饭碗”观念的影响,毕业生扎堆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竞争异常激烈,另一方面,如今的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以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工作和生活,对孩子择业的要求更大程度上是考虑孩子的舒适和快乐,也接受孩子为了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而选择“慢就业”。
2.2 “二战”考研比例提升
在家长、学生错误的学历“内卷”思想下,学生和家长认为只有考上研究生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考研除了承担进一步深造的功能外,也成为一部分毕业生逃避就业的方式,且在第一次考研失利的情况下,还有不少同学会选择“二战”,同时由于部分同学家庭情况良好,没有家庭经济压力,父母也会支持,这些都导致考研“二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其他同学都选择就业的情况下,我院学生中,21届选择“二战”的人数占比达到7%,学院的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最后为93%,低于全校其他专业。
2.3 就业选择范围狭窄
由于所学专业的专业性较强,学院制药类三个专业如果要选择与专业契合度高的工作,主要在制药类企业从事生产、研发、营销、质检、管理等岗位为主,而公务员、事业单位此类专业招考的人数较少,竞争较大,或者只能选择不限专业的报考类型,有的不限专业的岗位达到千人报名以上,竞争异常激烈。
3 后疫情时代制药类专业就业面临的机遇
3.1 国家及地方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支持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家高度重视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并颁发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促就业、稳就业政策措施,这些就业措施、政策不仅范围广、力度强、落实快,而且层次高,有力保障了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目标的落实。2020年5月,教育部为推进实现高校毕业生“稳就业”“保就业”目标任务,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发挥辅导员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作用。《“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结构性就业矛盾有效缓解、创业带动就业动能持续释放、风险应对能力显著增强等目标”,这一政策的落地为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带来重大历史机遇。E7B63598-A4EB-4971-B883-1BF1831903FC
从各省来看,广东省教育厅加强统筹联动,持续挖掘创新,把稳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广西积极践行为民办实事,以“四个三”做好高校毕业生工作;湖北省打出“组合拳”促进湖北省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江苏省突出精准高效,注重创新创优,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从地方层面来看,泰州市“凤城英才”人才引进政策、青年学子“凤还巢”人才计划、市区高等院校毕业生留泰工作租房补贴实施办法等系列相关促进地方高校毕业就业政策。
3.2 就业新形态成为毕业生就业新增长点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型就业形态呈现井喷式增长的态势,在拉动毕业生就业方面已发挥出较为积极的作用。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支持社会新就业形态和劳动者灵活就业。2021年12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表示,国家已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正在构筑新的发展格局。在这种情况下,自由职业、灵活就业,充分就业,是当前中央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倡导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方向。各省市地方也相继出台灵活就业政策措施,如《北京市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实施办法》,河北省印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若干措施》,意见强调政府支持劳动者灵活就业和社会新型就业,江苏省苏州市修订《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办法》,都凸显了对灵活就业的支持力度。就医药类企业而且,借助“互联网+”、平台经济、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在线医疗、在线药品等行业也可成为制药类专业的新型就业增长点。药化学院2020届的灵活就业比例为17.0%,2021届的灵活就业比例为21.6%,灵活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
3.3 大健康产业将进入“全民需求时代”
大健康是对生命实施全面、全程以及全要素呵护的一种全局理念。这个理念围绕百姓的衣食住行,围绕着百姓的生老病死。一方面,它追求百姓的身体或生理健康,另一方面,也追求百姓的心理、精神、社会及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健康。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百姓的健康乃至生命都面临着严峻威胁,疫情引发的国民健康意识持续提升,健康食品、保健养生、健康防护、智慧医疗、运动健身、健康管理等将成为长期消费热点,大健康产业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十四五”规划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家以及人民对健康的重视,今后医药类企业对人才对渴求对将会越来越大,而医药类企业对制药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将会增加。BOSS直聘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就业市场趋势观察也指出,在2022年春招中,新能源、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工业自动化等高端制造业用人需求暴增,同比增幅超过40%。
4 后疫情时代提升制药类专业就业率的对策建议
4.1 强化思政教育,加强就业观念引导
当前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根本原因是就业观念存在偏差。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目标动力不足、职业认知存在偏差、就业取向功利化、职业选择盲目从众、自我认知不清晰等原因,这就要高校就业指导老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就业指导能力,帮助毕业生了解当前宏观的、微观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了解市场需求、端正择业理念,通过正确认识自身兴趣、性格、价值观、明晰自身技能和能力,找准自身的定位和方向,做好职业规划、理性判断就业形势,杜绝“缓”“慢”“等”“靠”的错误观点,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
4.2 实施精准指导,关注就业“困难户”
高校就业指导老师要精准化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在全面掌握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后,可以围绕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一是信息掌握要精准,在前期应全面摸排学生的就业意向,根据不同就业意向的群体采取不同的指导措施。
二是信息推送要精准,在全面掌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基礎上,做好政策宣传、传授求职技巧、发布岗位信息、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
三是帮扶工作要精准,重点帮扶三类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业困难毕业生,进行一对一等指导服务,通过形式多样的精准就业帮扶措施,从而指导帮助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4.3 整合校企资源,构建协同育人
学校层面应不断挖掘地方产业资源,加强与企业沟通,把好毕业生与企业的“实习-签约-就业”的比例低的脉。积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应企业岗位工作需求,而企业也需把握毕业生心理,切实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从而使得学生求职意愿与企业对人才对需求得到双向满足。使得“高质量实习转正学生”真正成为企业提前储备的优秀人才,同时也帮助毕业生获取心仪工作。
4.4 优化课程体系,扩展就业方向
制药类专业是一门交叉工科类专业,以生物、制药和化学为基础,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符合医药制造工业、生物医药产业及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应用型专业。但目前药化学院的制药类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以培养能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研发、管理、质检、销售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在疫情的影响下,医药制药业面临转型升级以及大健康产业升温的背景下,加强医药制造专业核心课程和跨学科大健康产业选修课程建设,以医药制造为核心,健康消费品、医疗防护、中药材等大健康新兴产业,主动对接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寻找办学方向新的应用突破点,可有效拓展毕业生择业方向和选择。
参考文献
[1]杨玲玲.精准就业服务视角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12):7276.
[2]岳昌君.如何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14):46.
[3]许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2,(12):5862.
[4]罗鹏.看报告,寻机遇,2021年就业之路怎么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07):5862.E7B63598-A4EB-4971-B883-1BF1831903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