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兰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学校学生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两所中学的传染病卫生调查数据共2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传染病管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具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对分析两组的预防效果。结果:两组学生传染病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有385例发生情况(36.7%),实验组有140例(13.3%),实验组传染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工作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卫生管理制度实施和传染疫情报告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并提高卫生健康意识和预防能力,值得推廣应用。
关键词:传染病;学校;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 R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12--01
传染性疾病是一种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间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季节发生。临床表现为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在校学生中以未成年人居多,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他们的防御力也很弱,再加上学校是公共区域,人员流动性大,容易发生突发的传染病,所以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在社区的传染病控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两所中学不同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卫生调查数据共2100例,对照组学生1050例,男生547例,女生503例,年龄17-21岁,平均(18.96±1.33)岁,实验组学生1050例,男497例,女553例,年龄18-22岁,平均(19.68±1.58)岁。两组学校学生基本资料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学生及家长均知情且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传染病管理措施,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和预防疾病的培训,观看视频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形成、季节性防疫等基础知识。
实验组为实施具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首先学校应该了解当前传染病发生情况及传播途径,进行预防措施的规划,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其次,学校对学生的饮水饮食进行每日的卫生检查,加强供水管理,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严格监督食堂卫生标准。每日对校园、教室及学生宿舍进行清洁消毒,保持通风。然后,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隔离和防治。最后,展开相关传染病宣传教育活动,进行疾病预防演讲。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学生传染病发生率比较分析
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传染病发生率。
1.3.2两组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工作评分比较分析
对比分析两组采取措施后,对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的评分情况,包括传染病管理、卫生管理制度实施、校医门诊、传染疫情报告情况。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应用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传染病发生率比较
两组学生传染病发生率比较如表1所示,对照组有385例发生情况(36.7%),实验组有140例(13.3%),实验组传染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工作评分比较
两组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工作评分比较如表2所示,实验组各项工作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卫生管理制度实施和传染疫情报告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学校里的人群比较密集,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而且在春、夏、秋三个季节,细菌很容易繁殖,秋季的温度也会对皮肤和护理系统产生影响,夏天温度较高,食物容易腐败,因此学生极易因环境因素诱发传染病,且学生自制力不强,饮食卫生方面要多加防范。学校应做好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保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相关管理部门要不断改进优化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制度,弥补学校管控的不足,保障学生的身体生命安全。要严格控制疫情,出现异常需及时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防止疫情扩散。
综上所述,学校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传染病的了解程度和自我防护意识,对学校工作质量有积极影响,可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并提高卫生健康意识和预防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郝淑杰.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对于学校卫生管理的价值研究[J]. 健康大视野,2021(10):262.
[2] 宋占花.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方法[J]. 智慧健康,2021,7(13):191-193.
[3] 李艳. 关于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的思考[J]. 健康大视野,2020(1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