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超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理念及一体化救治模式。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7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急救模式,研究组运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到手术时间(FMC-to-surgery)、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诊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病死率的发生。
关键词:创伤救治;一体化救治模式;腹部创伤
【中图分类号】 R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2107-2306(2022)12--01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各种车祸事件也层出不穷。在车祸中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最为常见。累及患者的内脏器官造成大失血进而诱发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急诊科室如何在短时间对维持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降低病死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次对研究组患者所采用的一体化救治模式是把急诊抢救、急诊手术、重症监护治疗等多方面进行一体化管理和执行的医疗服务系统,能够为救治患者留出更多的黄金抢救时机。本次实验以我院收治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患者的救治理念和临床救治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共计74例,将其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已排除中途转院、死亡或者不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对照组为患者自行来院、或其他医院转院来诊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36.33±7.35)岁。受伤类型:脾破裂17例,肝破裂3例,胃肠破裂7例,肾破裂5例,腹膜后血肿5例;研究组为我院120医师院前急救的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38.36±6.38)岁。受伤类型:脾破裂21例,肝破裂2例,胃肠破裂6例,肾破裂4例,腹膜后血肿4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对比后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者在进入急诊抢救后采取传统的急救模式,由急诊医务人员对创伤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并查体,维持患者呼吸循环,立即完善急诊CT检查。请相应专科急会诊,评估患者病情及损伤情况后分诊收入普通病房或监护室(EICU及ICU)治疗。对损伤后病情危重患者,则办理绿色通道入院,随后绕行病房、直接抢救室做好术前准备后接入手术室治疗。
研究组的患者则采取一体化的急救模式,具体的急救方案如下:(1)由院前急救医师对患者初步诊断,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以相应治疗,立即电话联系急诊抢救室医务人员做好抢救准备,并报告患者信息等。(2)抢救室医师接到电话后,在HIS工作站为患者挂号,并做好抢救准备。(3)在创伤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之后,抢救室医务人员与院前医务人员沟通病情,监测生命体征,为患者重点查体,并给予对应治疗,维持呼吸循环。(4)完善急诊CT检查,专科医师急会诊。根据病情,收入普通病房或监护室后制定手术方案。如果患者病情极其危重,则办理绿色通道住院,而患者送入抢救室的术前准备单元,为患者完成急诊术前准备,联系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医师做好准备,专科医师在急诊室完成与患方的术前沟通及签字。一切就绪后,患者接入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5)在整个救治过程中,要按照“院前急救—抢救室评估—手术—监护室—普通病房”的救治流程开展,做到院前救治和院内救治无缝衔接,尽可能地缩短一些无效救治时间,为患者进行全程化和系统化的管理[1-2]。在患者的腹部情况得到稳定后转到普通病房进行观察和康复。
1.3观察指标
患者接受救治后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从首次医疗接触(院前或分诊台)到急诊手术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完毕后统计两组患者的病死例数,并计算病死率[3]。
1.5统计学分析
将以上所采集到的各项数据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运用(x±s)表示,t检验。认为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运用急诊一体化模式的研究组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到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两组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到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病死率对比表
3讨论
以腹部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生命体征会迅速变化,进而诱发休克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因此急诊科室的医护人员要具备完善的急诊救治理念,能够高效落实急诊一体化的救治模式,提高各种疾病的救治水平。急诊一体化的救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整体急诊医疗队伍的应急能力,同时还能够打破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和后期监护三个环节的不协调局面。在开展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过程中,首先由急诊外科医师要主动参与救治的全过程,为患者要及时进行开腹探查,从而提高急救的准确性,缩短无效救治的时间。对于一些隐匿性的持续性休克能够及时发现,挽救患者的生命。其次,在重症监护阶段患者极易发生感染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也是患者后期的主要病死因素[4]。因此要实施全程化、联系化的监护和管理,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必要可采用血液透析维持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必要时可进行气管切开[5]。
总而言之,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要采取急诊一体化的救治模式,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职康康,毕建威,方国恩.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9):1033-1034.
[2]陈忠志.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10):349.
[3]何应芹,李茂兰,刘佳宏等.一体化模式在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养生,2017,(4):87.
[4]刘亮,张森.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98例临床救治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9):35-36.
[5]李留峥,于杰,罗开元.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250例救治体会[J].腹部外科杂志,2005,(6):35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