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频
如果我们的脑袋里常有大问号,是不是很特别呢?学贵有疑,打破砂锅问到底,敢于质疑,不厘清思路不罢休,甚至从问题中再挖掘新的问题,在渐悟的过程中得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上期杂志我们介绍过《老人与海》这本书,再来解析下面的阅读题时,脑袋中所藏的一个个问号就是助力解题的金钥匙。
《老人与海》(节选)
文/海明威
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他就此丢了棍子。
……
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蹿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
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撕咬起来,他知道这下子可完了。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地一声断了,就把断了的舵把向鲨鱼扎去。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的最后一条,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
他回到船艄,发现舵把那锯齿形的断头还可以安在舵的狭槽里,让他用来掌舵。他把麻袋在肩头围好,使小船顺着航线驶去……老人不去理睬它们,除了掌舵以外他什么都不理睬……
他感觉到已经在湾流中行驶,看得见沿岸那些海滨住宅区的灯光了……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问题:虽然老人终于战胜了前来抢他的战利品的鲨鱼,但最终拴在船头的猎物(大马林鱼)被吃光,只剩下一副残骸。对这个结局,你认为老人是不是很倒霉,很不幸?
【例文节选原著,有改动,详见语文要素天天练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
看到阅读题,老师并没有急着让大家先回答,而是抛出另一个问题:“哪一句话你覺得最有哲理?”大家很快就找到“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再回答问题时,整个解题的思路似乎都明朗了。
同学们针对“老人是不是倒霉、不幸的?”这个问题展开思考,爱动脑筋的A同学却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鲨鱼的目标是谁?它的目标是吃鱼还是老人?”大家跟着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如果只是损失大马林鱼,那么老人是幸运的,至少他能活命。”“瞧,船也完好无损,只损失一个舵把。”“从生存角度来讲,能活命已经很了不起了”……
在讨论最热烈的时候,B同学也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老人这一次空手而归会是怎样的心情?”同学们很明智地从文中找出“老人不去理睬它们,除了掌舵以外他什么都不理睬……”C同学认为,“老人拼命与鲨鱼搏斗,一是为了活命,二是为了保住他的战利品。”“对,因为他打鱼,是为了生活,为了养家,他宁可用生命去抵挡恐怖的鲨鱼,如果没有战利品,他的生活一定是艰难的。”随着讨论的逐层加深,C同学总结:“我觉得不倒霉,因为老人的勇气令人佩服,战胜了多条鲨鱼,不管有无战利品,都是我们的榜样。”D同学也认为老人不倒霉,虽然失去了大马林鱼,但从“老人”这个字眼看出了他的年龄大,还能打跑鲨鱼,不管是谁知道了这件事,都会十分佩服老人,而不会说老人倒霉。
这样的讨论让所有同学都深刻理解了“一个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信念。
学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一种学习能力,善于提出问题体现了一个人的质疑思维。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提出问题,首先说明他脑子里装着功课,装着知识,同时又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总是对那些未知的领域保持高度的兴趣与警觉。相反,缺少质疑思维的人,通常提不出自己的问题。因此,脑袋里随时装满大大的问号,你的思考能力就会随着一个个有质量问号的破解而逐渐提高哦!4564BCC3-594A-4023-8C5F-32C95387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