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朋等
一个威胁主要是来自空中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威胁。相信人们对2020年纳卡战争中阿塞拜疆使用TB2察打一体无人机轻松猎杀亚美尼亚装甲车辆和步兵的场景至今印象深刻。也是从那时起,装甲集群无用论的腔调一时间甚嚣尘上。但从此次俄乌冲突中TB2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再次实战表现来看,远没有纳卡战争中那么光芒四射,甚至乌军的TB2察打一体无人机多次被俄军击落并导致储备见底。那么为什么前后两场战争中这款来自土耳其TB2察打一体无人机的表现却如此大相径庭?原因剖析如下。
一是反无人机武器系统平台的不断成熟。纳卡战争时期,双方国家军队规模太小,自身航空兵力量薄弱,无法发起大规模空战,且缺乏有效的反制无人机装备,才导致TB2察打一体无人机在冲突中大放异彩。与初次同察打一体无人机交战毫无经验的亚美尼亚相比,作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的俄罗斯,明显拥有成体系且经过叙利亚实战的反无人机系统。近些年来,俄罗斯军方一直在积极开展反无人机概念、技术、战术和措施创新。其目前装备有多种反无人机武器系统平台,其中的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在叙利亚战场上就曾打掉28架TB2察打一体无人机。可以说这些装备的列装,极大减小了对方空中无人机对俄军的威胁。
二是察打一体无人机现阶段无法避免的自身劣势。首先,无人机都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是,需要实时与后方控制站进行数据传输,这给敌方进行实时电子干扰欺骗创造了机会。早在2011年,伊朗采用电子欺骗手段“俘获”一架美RQ-170“哨兵”隐身无人机,堪称经典战例。其次,察打一体无人机目前阶段无论是在航速、航程和载弹量方面都无法与传统载人机相比,明显不适合于高强度、高烈度的战争冲突。
经验启示
世事变迁,昨天不可一世的坦克集群,如今面对智能无人机及反装甲导弹,如果失去步兵、无人机、防空部队和空军的保护,战场上将成为活靶子。发挥坦克集群的威力,核心是保护好它,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完善作战体系,实现“1+1+1>3”的效应。
一是完善反制措施,降低空中威胁。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无人机将井喷式列装,随之而来的就是装甲集群目标以及地面高价值目标面临的威胁与日俱增。矛盾之争的过程中,世界军事强国在不断更新本国无人作战系统的同时,针对无人作战系统的软肋,将会加大在反无人机领域的不断投入,針对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反制措施必然越来越多。
二是空地一体联动,提升生存空间。面对规模逐渐壮大的智能化察打一体无人机,无论是野战阵地作战还是城镇作战,装甲集群面对空中、地面多方面的威胁,在执行作战行动时必须与己方的防空力量紧密协同。如:在开进或攻击过程中,己方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伴随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监视装甲集群的周边环境;通过较早预警,利用反无人机系统摧毁敌方察打一体无人机,或己方察打一体无人机消灭敌方地面反坦克导弹人员及装备,而后装甲集群和步兵再前出彻底清剿,从而发挥装甲集群的优势,切忌孤军突进。
在本轮俄乌冲突中,俄军所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困难是战场后勤保障问题。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前期俄军大胆穿插导致战场间隙过大,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大量的“乌军游击队”利用这些间隙进行渗透,袭击俄军运输保障车队,致使俄军大量后勤车辆损毁。俄军后勤力量的大量削弱最直接的体现:战场上大量高价值装甲车辆因故障趴窝,无法得到及时抢修而直接被丢弃。据统计,目前俄军战损的装甲车辆中,因故障原因主动丢弃的占比远大于正面被击毁的占比。
俄军在此轮俄乌冲突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后勤保障问题呢?
一是受其本身营级战斗群(BTG)编制所限。目前,俄军军改之后营级战斗群编制上只有1个整修排(配备1辆抢修车和2辆卡车底盘的工作车),保障力量相对比较薄弱,而合成的营级战斗群的作战装备却高达百辆,面对如此繁重的保障压力,营级整修排根本无法为整个营级战术群提供有效且及时的维修保障。
俄军遗弃的TOS-1喷火坦克
二是后勤补给路线缺乏有效管控。战争初期,由于俄军过于专注对乌克兰执行突击任务,忽略了后勤线路的维护和已经占领地区的清剿与控制工作,大量手持反装甲武器的“乌军游击队”有了可乘之机,致使俄军大量军用运输保障车辆屡遭袭击。
经验启示
一是要全方位增强战场保障力量。首先,战前必须加强装甲车辆长途行军后一些易损零件的储备。其次,装甲车辆开进时必须在行军路线上根据敌情、地形设立装甲车辆维修补给点位,用以解决沿线装甲车辆突发故障问题,并能够对一些损坏、损毁装备进行战场回收。最后,战时必须为前沿作战分队配属额外的保障分队,以缓解前沿维修分队保障力量的工作压力。
二是建立高效的国防动员体系。未来战争一旦打响,所需的人力、物力极其庞大,单纯依靠军队后勤体系是很难解决的。本轮冲突中,俄军因军用运力大幅损失,不得已征召大量本国民用卡车承担运输任务。可以看出,建立完备的战时征召体系非常有必要。
被乌军击毁的运输车辆
装备大量反装甲武器的乌军
三是要加强夺控地区控制力量建设。未来各国部队在境外作战时,必须加强对已夺控地区的深度控制,防止因为战场间隙过大导致敌方小股力量的渗入破坏。战时应重点建设一支具有高机动能力的军事力量,负责对已夺控地区的清剿行动,同时专职负责对运输分队的防护工作,避免宝贵的前沿一线作战部队回撤协防而分散作战精力。
目前从整体战争情况来看,俄军的装甲洪流在战场上面对的首要威胁,并非来自被人寄予厚望的空中察打一体无人机,而是神出鬼没,藏匿于城镇建筑物中的单兵反装甲武器。据报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支援乌克兰的反坦克导弹数量,已经是俄军在乌装甲车辆的10倍之多。乌克兰的各大城镇都已成为遍布反装甲火力点的战争要塞,令俄军举步维艰、进展缓慢,并且大量装甲车辆被击毁。此外,乌军还创新采用“无人机+皮卡+反坦克导弹”的游击组合战术,不断对俄军装甲车辆进行主动伏击,且成果颇丰。
那么,针对乌军难缠的城镇反装甲游击战术,俄军都做了哪些破局之措呢?
一是做好装备防护,以被动应主动。目前,俄军参与此次军事行动的坦克车辆,在加装反应装甲的基础上都装有格栅顶棚,可有效抵御來自全方位的反装甲火力袭击。
二是精确打击,去本清源。自开战以来,乌军的弹药库一直都是俄军各类精确制导弹药的打击目标,甚至连位于地下150m的弹药基地,都被俄军摧毁,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三是加强战法创新,以变应变。为了应对乌军的城镇龟缩战术,俄军一改坦克集群野战阵地前出的做法,根据城镇作战环境的特点,创新采用“重兵团围城、步兵联队前出清剿、重装集团在后支援”的战法,对守城乌军实施极限围困压缩,有效减少了装甲车辆在巷战中的损失。
经验启示
一是进一步加强战场感知态势能力建设。未来各国应重点加强“蜂-甲-兵”即无人机蜂群+装甲车辆+下车步兵的体系建设,以无人机蜂群形成全方位战场实时监控,实现快速锁定先敌开火,对隐匿的反坦克射手主动寻歼,将危险消灭于萌芽之中。
二是进一步加强车辆主动防护能力建设。下一步各国应重点加强装甲车辆主动防御系统(ActiveProtection Systems,APS)的研发建设。APS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探测装置获得来袭弹药的运动特征,计算机控制对抗装置,从而发射拦截弹药对来袭弹药进行物理摧毁。该系统可有效解决各型装甲车辆因战场披挂防护装甲导致自身载重过大、发动机功率下降致使战场机动力下滑的问题。
三是进一步加强城镇战法创新。俄乌冲突中,对俄军装甲集群作战限制最大的莫过于西方舆论压力。此轮俄乌冲突中,外媒报道“布查平民遭屠杀”,其威力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在城镇作战中如何避免平民伤亡始终是一个棘手问题。未来,各国应深入探究。在当今自媒体时代下,对城镇进攻时的战法及战场行为进行严格规范,深度预防来自国际对立阵营舆论的恶意炒作,以免军事战略被动。
编辑/曾振宇
主动防御系统(APS)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