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荣,娄佳敏,张佳琴,王云霞
(湖州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升物质文化、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2]4-1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与处世之道的总和[3]166-171,与乡风、党风、社风息息相关。诸多研究均表明家风在乡村与基层社会治理、党员干部廉政建设、家庭与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4]110-117[5]38-40[6]102-103[7]56-68。家风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词语,它既属于历史的范畴,又属于现实和特定的范畴。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厚植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围;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全面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等过程中[8]6-16[9]1-8,有必要重新审视家风内涵,梳理家风特色,明晰家风不足,为以家风建设促进共同富裕指明方向。
湖州位于浙江省最大平原“杭嘉湖”平原,因滨临太湖而名“湖州”。自古以来,既有“苏湖熟,天下足”的优越自然环境[10]110-114,又有“中国书画史,半部在湖州”的深厚人文环境[11]7。湖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名人志士以及许多的家族大户,他们的优秀家风传承至今,历久弥新。
进入新时代,要实现全体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12]。而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一脉相承的价值取向,“其中蕴含的道德准则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之要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13]6-16。湖州市妇联、湖州市文明办等部门在解读与推广国家家风建设精神与政策文件基础上,与社区和村镇联动,持续开展了系列“以家训家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如吴兴区妇联的“传家风·扬民风·倡新风”三举措;安吉县妇联在全县开展“六百行动”——“百户家庭扬文明、百堂课程育家庭、百场宣讲润万家、百门万户晒家训、百个书房飘书香、百种声音颂党恩”;南太湖新区妇联动员辖区居民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进名言警句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巾帼志愿者走村入户,将家风的内涵、标准及相关宣传材料送到居民家中,向居民征集家风家训,统一制作家风家训牌,让家风家训户户挂牌上墙。同时,通过“德清嫂”、吴兴区“平安大姐”、南浔圆梦志愿者协会等公益社团活动弘扬优秀家风;组织各类家庭评比活动,如绿色家庭、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树立优秀家风传承的典范;建设与挖掘大批家风文化展览馆、名人故居,如南浔家风传承馆、长兴夹浦镇臧懋循纪念馆、辑里湖丝博物馆等。目前湖州家风的传承与弘扬引领了社会文明的新风尚。
同时,湖州在开展家风家训研究工作上仍有不足。吴兴区已出版《古村竹墩》《吴兴钱家:近代学术文化家族的断裂与传承》等专著,县区已出版《南浔家风家训》《安吉优秀家规家训汇编》等读本,但整体上对家风特色的梳理与挖掘仍不深入,仅停留在资料汇集阶段。各区县家风凝练大多以传统文化资源和大家族家风家训为蓝本生发出当地家风特色,缺乏对普通家庭家风的梳理和凝练,对新时代新家风的内涵挖掘不够,尚不具备时代性和实践性。因此,本研究以共同富裕建设目标为导向,凝练湖州家风的内涵与特色,丰富湖州家风的理论研究,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贡献湖州经验。
本研究综合采用个人深度访谈、小组焦点访谈、田野调查等多种质化研究方法,探寻湖州家风特色。个人深度访谈、小组焦点访谈对象为湖州市三县两区13户国家级、省级或市级最美家庭、绿色家庭、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优秀家庭”成员,职业涵盖教师、退休党员、公益活动志愿者、退伍军人、军嫂、公务员等。
田野调查主要是实地走访南浔家风传承馆、长兴县李家巷石泉村、夹浦镇臧懋循纪念馆、夹浦镇丁新村、画溪街道曹家桥村、德清联合村的德清嫂主题展厅、德清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吴兴区家风民风教育基地等家风建设场馆。在观察场馆环境并分析家风材料文本的同时,访谈各区县妇联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对家风的理解。
在参考已有家风文献及市妇联提供的有关材料基础上,自编《湖州市先进家庭访谈提纲》《湖州市家风内涵与建设访谈提纲(机关)》,两份提纲的初版分别提请“优秀家庭”的家庭成员及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评估,按照建议,多次修改内容维度与题目表述,以保证访谈提纲内容的效度。终版的先进家庭访谈提纲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基本信息和11道有关对家风认知的开放式题目,终版的机关人员访谈提纲包括16道封闭式题目。
借助Nvivo12质化研究软件,对收集到的田野调查、访谈等文字材料进行三级编码,用扎根理论“自下而上”地凝练出湖州特色家风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并提出共同富裕背景下新时代湖州家风的传承策略。
各区县家风特色鲜明,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符合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
1.安吉县家风——自强不息
安吉县物产丰富,有“中国竹乡”与“白茶之乡”的美称,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独特,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安吉县优秀家风可以归纳为自强不息、重视教育、家庭和睦、勤劳致富,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为自强不息。
这种“自强不息”的家风主要体现在经济生活中。为克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安吉县人民致力于将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注重发展生态经济。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县余村考察,充分肯定村里关掉矿山、水泥厂的做法,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此后安吉县开始筹建“两山银行”,打造生态资源高质量转化平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影响下,安吉县将生态理念贯穿于教育、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其特有的生态家风。经济上“可持续发展”,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链,因地制宜开展旅游民宿经济;教育上“回归自然”,有着旨在游戏中点亮儿童生命的“安吉游戏”,实现教育的自然生态发展;文化上“和谐共处”,创建中国美丽乡村,构建生态“竹”文化与“茶”文化;在自然风景美中孕育家庭风尚美,塑造出以“生态”为核心的家风特色。
2.德清县家风——人德家清
德清县环境优美,有著名的旅游胜地莫干山,更有我国“瓷之源”著称的湖州德清窑。德清县的优秀家风最显著特征为人德家清,助人为乐。德清县人德家清家风体现出以“助人为乐”“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公益理念,孕育了一批特色公益队伍,如助人为乐“德清嫂”宣传队伍、舞阳大妈名嘴宣讲团、爱心驿站等,其在参与全县社会治理的同时,弘扬和传承德清县优良的家风,推动邻里和睦乡风文明建设。
这种公益理念同时还体现在教育方面,德清县在教育上开展普及性的“成人教育”,开设了“德清嫂”家教学堂、“德清嫂·宏姐”成长热线、“德清嫂”家长信箱、“德清嫂”强制性亲职服务教育、心灵暖屋、求是课堂等项目内容,着力提升全县科学的家庭教育水平,促进了全县良好民风的形成。
3.长兴县家风——耕读传家
长兴县历来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物产丰富,更有着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兴县家风历史悠久,“耕读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代代相传的石泉村吴氏家训和丁新村臧氏家训。长兴县的优秀家风可以归纳为耕读传家、传承家风 、热心公益、诚孝勤俭。其中最为显著的家风特征为耕读传家。
长兴县家风根植于生活实际,保持了耕读本色。在经济上保持务实的风气,强调勤俭务实;在教育上注重实践,“以道德人格成长(个人本位论)和生活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本位论)同步的个人整体发展为教育目标,教育子嗣既学做人,又学谋生”[14]109-115;在文化上底蕴深厚,有着代代相传的“耕读”文化,并在新时代衍生出“乡贤”文化,在每个乡镇(街道园区)培育打造新乡贤工作示范点,依靠“乡贤”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风新风尚。
4.吴兴区家风——仁德为民
吴兴为浙江省湖州市的古称,在古代被称为“吴兴郡”,自古以来名人众多。作为湖州主城区,吴兴区家风可以归纳为“仁德为民、红色基因、孝义德行”。如在本次访谈中,“服务人民”这一节点出现频率最高,是对吴兴区最显著家风特征“仁德为民”的突出体现。
吴兴区家风中深植“仁德为民”的思想。例如,乐于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平安大姐”,帮助调节矛盾纠纷,为吴兴区营造“为人民服务、和谐相处”良好风气发挥了模范作用;再如,退休后主动帮助村里管理垃圾分类的中共党员胡大爷,从小就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吴兴区人民在实践中不断践行“仁德为民”的家风思想,营造了良好的家庭风尚,同时助推了良好家风的形成。
5.南浔区家风——孝老爱亲
南浔区始建于南宋,家风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南浔特有的浔商文化、丝绸文化、桑蚕文化、湖笔文化。南浔区的家风可以归纳为“孝老爱亲、奉献社会、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在本次访谈中,“小孩”“好事”和“老人”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孝老爱亲”是南浔区当代优秀家风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
南浔区深厚的家风文化底蕴得益于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浔商。在中西文化的影响下,浔商身上出现了传统保守的儒商精神与文明开放的西方思想,呈现出复杂多元、矛盾而又统一的特点[15]107-109。良好的经济条件与中西文化的碰撞,对近代南浔家规、家训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南浔将仁义礼智信的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崇文、重教、守信、向善、包容、开放的现代家风,其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16]129。近代优秀家风文化被收集在册(《南浔家风家训》),这为现代优秀家风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文化基础。在深厚家风文化底蕴下,“孝老爱亲”作为传统家训中的重要内容被完整保留下来,并在“孝老爱亲”公益活动(南浔区圆梦志愿者协会“敬老爱老”活动、“公益改变童年”活动)中得到践行,实现了“孝老爱亲”风气的传承。
1.运用扎根理论凝练湖州市家风内涵
将家风访谈文本中的核心思想范畴化,运用三级编码提取出湖州市当代家风内涵的主要分布。首先,在开放式编码阶段,对所得到的家风访谈文本与家风相关文件的原始语句进行分析,提取388个子级参考点。对资料进行首次编码以后,得到55个概念。其次,在主轴编码阶段,进一步对55个概念进行分析、提取、比较、合并,得到最能体现研究主题的34个主范畴,结果见表1。最后,在核心编码阶段,依据属性对34个主范畴进行归纳、提炼,最终得到4个核心范畴,即政府引导、社会贡献、经济生活、文化教育,这四个范畴充分涵盖了湖州市当代家风的主要内容。
表1 湖州当代家风的主范畴与核心范畴
表1 (续)
2.湖州市总体家风内涵
湖州市家风内涵丰富,范围面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均有涉及。湖州市家风在政治方面体现为“党风家风”的紧密结合,依托政府平台、购买服务、党员带头等方式开展家风建设;在经济方面体现为“认真踏实、奋斗自立、吃苦耐劳、勤劳致富、安稳守基”的时代精神特征,总体围绕“艰苦奋斗”这一关键词展开;在社会发展方面体现为“热心公益、助人为乐、服务人民、保护环境、奉献社会、共同富裕”,总体围绕“社会贡献”这一关键词展开;在文化教育方面体现为两个部分,一是从家庭出发,体现为“家乡情怀、红色基因、家风传承、家庭教育、家庭和睦、宗族观念、崇文尚德”,二是从个人出发,体现为“独立自主、正直善良、宽容谦让、躬身自省、以身作则、努力学习、诚孝勤俭、规矩做人、踏实做事”。
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湖州市优秀家风在政治上呈现党风政风与家风统一,在经济上呈现出生态性与经济性的统一,在社会发展上呈现出共享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文化教育上呈现出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1.政治方面
湖州市优秀家风与党风呈现出统一的特征,党风政风与家风联系紧密。当地政府部门对家风建设的重视程度较高,湖州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的通知》,同时对市妇联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湖州各县区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领导干部家庭中开展“征集好家规·弘扬好家风”活动,将家风建设活动落实到了每户家庭,以家庭好风气改良社会风气,打造湖州特色家风文化。
在湖州市优秀家风建设中,党风与家风良性互动,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家风是党风政风的奠基石,好的家风带动党风,让党风更加清正。“家风正,则党风端;家风不正,则党风必歪。”[17]66-72优秀的家风文化是端正党风的关键。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家庭成员是共产党员的重要来源和生力军,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即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中的优秀成员[18]38-40。党风与家风二者既在民族文化上一脉相承,又都在目标上指向促进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
党风政风带头引领家风,形成良好的家庭风气。党员干部在湖州市家风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将“服务人民”的思想深植于家风家训中,在新时代下率先以党风政风引领家风,将红色文化融入家风建设,带头创建湖州优秀红色家风文化。
2.经济方面
湖州市优秀家风文化在经济上呈现出生态性与经济性的统一。湖州生态经济发展理念源远流长,“桑基鱼塘”就是我国较早的循环农业模式。“湖州作为首个地市级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生态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19]78-80现代湖州切实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借助当地的绿色生态环境资源,开展绿色生态经济建设,利用绿色生态产业化帮助落后地区转变经济模式,实现“绿色脱贫”,让湖州乡村生态产业化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也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20]209-213,220,实现了生态性与经济性的统一。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湖州当地优秀家风家庭依靠本地地理环境特色,结合绿色发展理念,出现了以观光休闲为主的乡村旅游、生态农庄、特色小镇旅游产业,以及一系列围绕绿色农产品开发而展开的特色农业。这些产业巩固了当地人民的生态意识,进而影响了当地的家风文化,出现了一批具备先进发展理念的“绿色家庭”,构建出湖州市特有的生态家风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绿色家庭的概念,指出“新时代背景下,美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之一,构建生态家风,有利于充分发挥家庭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21]62-66。湖州在当地产业发展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养成了具备生态性与经济性相统一的优秀家风,这是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效结合,符合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的发展要求。
3.社会发展方面
湖州市优秀家风在社会发展方面呈现出实践性与共享性的统一。湖州市家风文化在时代更迭中被不断践行,在生活实践中实现广泛认同,成果共享。
湖州市优秀家风实践性较强。从访谈资料中可以发现,湖州市多数优秀家风皆来源于生活实践,优秀家庭中的家风家训依靠生活实践获得,是被多次实践检验过的经验总结,有着接地气、切实际的特点,当地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对家风充分贯彻,且多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内容简洁明了,流传性强,便于优秀家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在实践中实现家风理念共享。我国古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理念,提出知与行在实践中的统一能帮助实践者建构自身,达到“心(良知)与事(行动)的统一,思(思想视域)与势(一般世界状况)的统一”[22]106-113,197。湖州市家风建设在实践中实现家风理念的传播与共享,依靠建设公益队伍(德清县“德清嫂”宣传队伍,吴兴区平安大姐公益团队)、开展文化传播活动(安吉县“颂百年风华,传红色家风”活动,德清县“好家风文化节”,长兴县中华家训家规、家风故事征集评选活动,南浔区“最美家风+”建设活动,吴兴区“吴兴家”家庭建设活动)践行家风理念,依据地方特色,锻造特色家风文化,实现对传统家风的更新与创造,并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实践中实现优秀家风文化共享,在优秀家风文化共享中开展实践,这符合在实践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常态长效、文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当代共同富裕建设目标。
4.文化教育方面
湖州市家风文化在文化教育上呈现出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湖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文化底蕴深厚,受到吴越两种文化的深厚影响,兼收并蓄后形成“一种内在超越性文化,侧重于向内心探求, 以完善人格为目的”[23]36-39。历史上,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江南水乡文化的繁荣,“江南水乡人多好文,读书求仕、刻书藏书、著书立说盛行,文以致仕、仕而促经、富而思文等,好学尚文之风蔚然”[24]68-73。崇文理念的盛行让湖州人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各种世家大户更是制定了一系列家规家训来保证后代“崇文”的家庭风气。湖州作为江南水乡,也形成了重视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家风,保存、记载下来的各种家风文化文本对现代家风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让湖州现代家风呈现出历史性的特征。
现代湖州家风文化在具备时代性的同时,仍存在湖州家风历史文化的“影子”,其“淡泊”“和谐”的文化氛围,对当代家风中的教育思想仍产生影响。湖州市家风文化在教育上贯穿老子“不言之教”的教育哲学思想,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力求让下一代在家庭教育中实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在品德培养上则体现为宽容大量、温和敦厚的气度与特点。湖州市家风文化呈现出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推进优秀家风在时代更迭中得以赓续和风靡,可以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湖州市家风尽管有上述优秀特征,但也有不足之处。在经济上,虽总体有着“艰苦奋斗”的家风理念,但也出现了部分趋于安逸,缺乏进取之心、冒险精神的现象,部分地区人民秉持“安稳守基”的理念,力求远离“金钱的枪炮声”;在教育理念上略显传统保守,部分地区仍秉持传统家风中“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在文化上开拓性不足,部分地区缺乏对新时代家风内涵的丰富与充实。存在较强的“宗族观念”,力求实现家族利益最大化,尤其是在乡村地区,男性仍旧是家庭生活中的主体,女性不受重视;在家风传承上,家风传承意识有淡化趋势,对家风了解不全面,难以具体说出自己家的家风内容,更没有系统的家规家训,家风传承自发性不足。此外,家风传播形式单一,仅局限于言传身教,优良家风的培育与传承略显薄弱。
共同富裕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实现人民的全面共富、逐步共富、共建共富。落实到家风文化上,新时代下湖州家风文化传承需要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出发,依靠公民主体意识回归、家庭教育理念更新、树立家风传承集体意识,实现个人的“全面富裕”、家风的“逐步共富”、社风的“共建共富”,优化家风时代内涵,为推动全社会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全面富裕”包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共同富裕,要求人民在经济上不断奋斗,在文化建设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落实到家风文化上,主要表现在家风文化建设中、在现代公民培养中实现人的“全面富裕”、全面发展,在完善现代公民人格的基础上,开拓家风建设格局,从而实现家风文化更好地传承。
现代公民应该具备公民主体意识,在社会生活中拥有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当前,部分湖州市民有着“安于现状”“安稳守基”的心理,缺乏冒险精神与开拓精神,出现了爱好安逸的“懒民”人格,极大程度上阻碍了优良家风的培育与传承。
为实现个人“全面富裕”,也为了“超越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人的精神价值的虚无、理性的错位、主体精神的缺失和自我实现的迷惘等去人格化现象”[25]34-37,一是要结合优良家风培养多元化人格,利用社会、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等多种渠道实现社会性公民教育[26]1-6。帮助湖州人民建立公民主体意识,减少其封闭性、固着性,养成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开放性、包容性。二是在家风活动实践情境中,培养公民主体意识,使其觉悟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使命,培养其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外部世界和人自身自觉认识和改造的意识,实现自主意识、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公民意识、人格意识、受动意识正向化发展[27]5-9,进而实现个人在精神文明上的“全面富裕”。
“逐步共富”旨在遵循发展规律的情况下实现发展目标,逐步推进解决问题,具有阶段性特征。家风的养成需要付出长期的不懈努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
家庭是开展家风建设、实现家风传承的最小单元,承担着培育良好家庭风气的重任。黑格尔认为,家庭是一个伦理的共体,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家庭的重要构成部分[28]20-35,416。家庭教育理念自古以来是家风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作为家长对子女开展家庭教育的基本观念和理论依据,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产生,也是家庭教育状况的最直接反应,深刻影响着良好家庭风气的形成。
为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推动家风在内涵上、实践上“逐步共富”,更好开展家风建设与传承活动,一是要依托教育资源打造家庭教育精品课程,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储备,更新当代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家长认识到自家家风的优势与问题,摆脱落后教育观念,助力每一个家庭形成良好健康的家庭风气,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二是要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增强家庭中成人的责任意识、辨识能力和教育能力”[29]132-139。联动政府、社区与家庭,坚持政府引导、社区支持、家庭为主,为家庭提供高质量、多方位的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素养,推动家风“逐步共富”,保证家风文化得以长久延续。
中国在2021年至2030 年的发展主题是“共建共同富裕社会”。实现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目标,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形成共建格局。“共建格局实现的核心在于社会成员积极性与主体性的激发。共建格局就是要明确人人都是共同富裕的创造者与行动者,而非被动的受助者。”[30]65-73落实到家风上,家风传承也需要依靠湖州市全体人民,树立家风集体意识,在传承优良家风基础上,营造社会良好风尚,实现社风“共建共富”。
当代家庭从家族模式转向小家庭模式,有形的家规家训传承家风方式逐渐淡化,优良家风难以受到重视,被放在了一个边缘化的地位。湖州市家庭在家风传承意识上略显不足,优良家风传承风气氛围欠佳。究其原因,当代家庭在小家庭模式下更强调个人性质,而不是个人的集体性质,这就无法有效带动人们共建、共享、共传优良家风。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针对道德松散,集体氛围松垮的社会环境,只有通过建立社会团结的制度改革和发展可行的社会文化改革,才能化解道德危机”[31]96-98。为改变当代小家庭模式下家风传承方式,培养家风集体意识,促进湖州市优良家风传承氛围的形成,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要重视家庭、家教,从家庭入手培养其个人集体意识,使个体认识到集体的意义,并参与到集体建设中,加强其家风文化传承意识。二是要注重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重建“社区家园感”这一集体意识[32]3-10。在长期稳定的社区共同生活中形成心理认同感、归属感,促进社区成员共同协作,培育集体责任感,维系社区团结力与增强社区精神凝聚力,激发湖州市人民主动传承家风文化、认同优秀家风文化,引领社风“共建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