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超英
(山东华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2500)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来构建三维立体模型,构建的建筑工程信息库有着完整且与实际情况一致的信息。利用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能使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和分析结果准确地呈现给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沟通,快速获取工程项目的信息。BIM技术能够集成各个专业的设计内容,利用三维模型的碰撞检查功能,明确各个专业之间是否存在冲突。通过反复优化改进,使设计图纸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减少了施工阶段各专业之间的冲突,降低了设计变更发生的概率。
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由人工完成,虽然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但只能通过简单的2D、3D软件展示设计方案效果,模拟建筑场景,对规格尺寸进行合理设计。设计完成后,设计人员还要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向业主阐述工程建设的实际效果。BIM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充分发挥了它的可视化特点,快速展示了建筑模型,设计人员通过模型向业主直观地介绍工程特点,即使不懂设计的人也能清晰地了解工程项目。图1为BIM技术构建的超高层立体模型,对快速完成讨论、设计优化、决策等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1 BIM技术构建的超高层立体模型
超高层建筑涉及专业技术、结构部件、材料、人员等各方面的因素,要做好协调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各项资源的作用。利用BIM技术可以形成系统、规范的文件,保证建筑内部各项资源与空间的合理地布置,有利于提高协调效果。例如,利用BIM技术可以明确灯具的布置、水管的布置、核心筒的布置是否合理。另外,通过BIM技术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工程的实际情况,提高沟通效率。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细节复杂,成本较高,应在前期设计阶段合理确定施工技术,消除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BIM技术可以搭建模型,分析建筑体形态及材料配比、承受应力关系等诸多参数,得到的参考数据非常准确,从而得到最优设计方案。可见,BIM技术在优化技术方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作人员可在仿真系统中输入数据信息,模拟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明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确定最佳配比点。设计人员利用BIM技术进行仿真模拟,可提前消除某些不确定性因素,保证后续施工工作有序进行,有效降低偏差。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下,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BIM技术作为典型代表对建筑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超高层建筑信息数据是BIM技术应用的基础,是构建超高层建筑核心数据库的前提。与传统的多维度模型相比,BIM这一现代化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数字信息化,使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够对超高层建筑信息进行动态化掌握。如果调整了建筑的设计报表,系统将及时更新数据,工作人员可以控制各项支出,保证对施工过程的准确分析。
在超高层建筑中应用BIM 技术可以根据模型进行合理的图纸调整、优化设计方案。设计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够根据图纸明确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查找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设计图纸需要调整,只需在设计时改变一个参数,系统就能自动完成与之相关的其他项目调整,使设计人员能够及时查看调整结果,从而节省时间成本、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利用BIM技术规范地设定工程各项参数,避免随意调整或更换系统内信息,可大大减少人为随意修改图纸的不良现象,更好地体现监督管理的价值,优化监督管理。BIM虚拟模型涵盖了建筑规划、原材料用量、施工进度等多方面内容,监管部门可通过BIM技术动态化监管工程建设。同时,能够分析所有施工环节、共享建筑信息,实现整体施工品质的提升。
超高层建筑往往需要将各个专业分包完成,设计图纸非常复杂。为了进一步深化设计图纸,需要运用BIM技术深化设计,加强工程变更管理。
(1)设计人员根据建筑工程各项资料搭建BIM平台,完成图纸的构建,利用系统检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管单位负责人共同审核图纸,提出各自的需求和建议,并指出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
(3)各专业单位深化图纸设计,利用BIM技术综合布置各项内容,通过碰撞检查确定图纸的可行性。如图2中某工程管道设计存在冲突,经多次调整完善设计图纸后,再次审核。
图2 碰撞检查及调整
(4)审核无误,经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可向各单位下发确定的设计图纸,以支持各项工作的开展。
在建设超高层建筑中,为了充分落实设计方案,必须及时利用BIM平台构建的三维模型完成各项数据信息更新。为此,必须明确管理层次,提高设计图纸的完善性和高效性。另外,BIM模型的应用可以有力支持信息化工作模式,构建信息化协同工作环境,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将设计方案所要表达的内容传达给所有参建人员,避免因设计图纸理解不到位而引发质量、安全等问题和纠纷。
在进行超高层建筑设计前,必须对工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审定确认可行后才能进行方案设计。在设计研究阶段应用BIM技术可以科学地设计超高层建筑方案,有助于控制设计时间。设计人员应充分重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对建筑物建设的安全性、稳定性进行客观判定,明确工程质量要求。设计人员可利用BIM技术在设计研究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分析和编制,在报告获得批准后建立模型,直观地了解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
在设计阶段,充分发挥BIM技术的可视化和碰撞检查等功能。
(1)设计人员可利用BIM技术进行建模操作,集成化开展各个结构的设计,并准确地说明具体参数。设计时可利用模型模拟设计方案实施过程,系统能够自动评价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自动化参数管理。在建立数据库模型后,系统内可以全面收集和储存工程各项数据信息,自动化完成参数的分类管理。设计人员还可以利用BIM技术自动转换各项参数,比较设计体系,结合BIM技术构建参数,说明具体参数的应用规则。
(3)碰撞检查。在超高层建筑设计完成后,系统碰撞检查功能能够模拟施工过程,对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工种冲突和构件冲突进行客观分析,从而为设计人员优化图纸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传统的设计模式多以二维图纸为主,数据不准确、疏漏,不能全面表达设计图纸数据信息,设计人员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思维混乱,对后续施工造成严重影响。在后期建设阶段,施工人员如果不能充分理解图纸内容,将很难有效、顺利地进行各项施工作业,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利用BIM技术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建筑物承载能力,对建筑功能布局进行客观分析。通过深化设计,设计人员可将相关软件加入时间维度,实现4D模拟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直观地观察施工过程。最后,根据模拟结果及时发现缺陷,灵活调整设计施工方案,避免后期出现严重问题。在超高层建筑深化设计中,BIM技术充分体现了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满足了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的需要,充分利用其碰撞检查、可视化等功能,有助于提高超高层建筑的整体性能。
某超高层建筑面积为18万m2,包括住宅楼、公寓楼、商业裙楼三种类型。其中,5#公寓楼是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该工程采用广联达软件与Revit软件同时进行工程量计算分析,通过模拟对比,确定最优方案。
利用两款软件同时对预算量、到储量与实际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1)两款软件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寓楼建设所用混凝土总量较为接近,而Revit软件计算的梁板混凝土用量明显低于广联达软件计算结果,这主要是因为Revit软件充分考虑了梁板交界处的构造情况,并对混凝土用量进行了校核。
(2)与广联达软件相比,Revit软件计算的混凝土用量更接近实际混凝土用量,说明该软件的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可以采用该软件建模,指导实际施工。
(3)由于广联达软件在建模和计算过程中难以自动检测实际冲突问题,因此,广联达软件建模计算的混凝土用量比设计所需混凝土用量偏大,这是该软件存在的不足之处。
作为建筑信息类模型,广联达软件与Revit软件都具有建筑信息模型可视化、精算化等优势。其中,Revit软件能够设置材质,渲染建筑材料,优化建筑模型外观,生成动画、漫游等图像,能够进行碰撞检查。因此,主要以建筑模型为主。广联达软件建模速度快、能快速识别CAD图纸、快速统计复杂工程量,主要应用于工程算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准确性、及时性,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查询数据信息,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同时,及时将资料信息录入建筑信息模型,保证信息模型与实际施工情况同步。如发生设计变更,需及时在Navisorks软件中录入图纸信息,并同步完成建筑模型信息变更,便于资料收集。
BIM技术在该工程中有效地解决了返工问题,并节约了约5.8%的资金,比合同约定的工期缩短了9%,项目利润增加了约26.8%。在社会效益方面,BIM技术实现了施工总承包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保证了工期、质量和安全。实践证明,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应用BIM技术可以增强企业自身实力,促进企业发展。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超高层建筑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增加,对设计方案的要求越来越高。运用BIM技术进行超高层建筑设计图纸的深化设计,有助于减少施工冲突,协调各项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另外,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充分发挥BIM技术的可视化、碰撞检查等功能,并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超高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