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开喜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病情的进展,大量肝细胞坏死,可以使肝功能发生失代偿或严重障碍,且乙型肝炎病毒不断复制所导致的持续性炎症,进一步加重了肝脏结缔组织增生,继而增加肝硬化与肝癌的发生风险[1]。同时,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改善与饮食结构的变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也不断攀升[2]。有研究发现,我国成年人脂肪肝的发病率高达12.5%~35.4%,位居所有肝病之首,其中3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二者合并不仅增加了抗病毒治疗难度,且病情进展十分迅速[3]。目前,恩替卡韦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基因屏障与抗病毒活性。然而,恩替卡韦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报道甚少。鉴于此,本研究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52 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同期收治的50 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旨在完善此类患者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52 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50 例单纯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非酒精性脂肪肝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 更新版)》中的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的诊断标准;HBeAg 持续6 个月以上呈阳性;ALT 持续1 个月以上≥80 U/L;HBV-DNA 载量≥2 log10 IU/ml;本次研究已向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肝病;其他病毒感染者;正在接受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硬化、肝癌;肾功能不全;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有精神疾病史。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恩替卡韦(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62,规格:0.5 mg×7 片)抗病毒治疗,口服,0.5 mg/次,1 次/d。治疗期间每个月监测1 次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若Ccr降低在50 ml/min 以下则将恩替卡韦减量至0.25 mg/次,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慢性乙型肝炎病程、HBV-DNA 载量、肝功能指标、HBeAg 水平。肝功能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联合比色法检测白蛋白(ALB)、ALT、谷草转氨酶(AST)。HBV-DNA 载量: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仪联合荧光定量法检测。HBeAg: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联合化学发光法检测。②对比两组治疗24、48、72 周时HBV-DNA 清除率(<2 log10 IU/ml 即为清除)、HBeAg 转阴率(血清学转阴)、ALT 复常率(<40 U/L 即为复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性别、年龄、慢性乙型肝炎病程、HBV-DNA 载量、肝功能指标(ALB、ALT、AST)、HBeAg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注:两组对比,P>0.05
2.2 两组治疗24、48、72 周时 HBV-DNA 清除率、HBeAg 转阴率、ALT 复常率对比 治疗24 周时,研究组HBV-DNA 清除率、HBeAg 转阴率、ALT 复常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周时,研究组ALT 复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DNA 清除率、HBeAg 转阴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周时,两组ALT复常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24、48、72 周时 HBV-DNA 清除率、HBeAg 转阴率、ALT 复常率对比[n(%)]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慢性乙型肝炎均属于肝脏基础性疾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发病后肝脏中的胆汁持续累积,继而引起肝功能损伤,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则是由非酒精因素所致的弥漫性干细胞大泡性脂肪病变,二者合并后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进一步诱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严重危及了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4]。目前,临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以期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受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能够加重毛细胆管中胆汁淤积,进一步损伤肝细胞,极大程度上干扰了抗病毒治疗效果[5]。可见,随着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的日益加剧,如何通过有效的抗病毒用药方案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已成为临床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恩替卡韦属于新型核苷酸类药物,口服后可将磷酸转化为活性三磷酸盐,继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阻断病毒多聚酶启动途径,减少核糖核酸逆转录负链形成与HBV-DNA 正链合成,继而缓解肝纤维化进展速度,具有选择性强、起效快、安全性佳等优势[6]。同时,恩替卡韦还能够增强肝脏蛋白质合成作用,促使细胞重生,达到保肝护肝的目的[7]。本研究选择52 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50 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结果显示治疗24 周时,研究组HBV-DNA 清除率、HBeAg 转阴率、ALT复常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能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的血清学、病毒学与生物化学应答。机制可能为:①非酒精性脂肪肝能够引起肝脏脂肪代谢功能障碍,促使肝细胞内蓄积大量脂肪物质,不仅扭曲了肝组织的正常生理结构,且抑制了细胞色素P450 酶活性,减少恩替卡韦与肝细胞膜接触面积,降低恩替卡韦的生物利用率,继而影响整体抗病毒效果[8-10];②肝细胞脂肪变化进一步加重了肝组织纤维化与炎症损伤,影响恩替卡韦抗病毒的生物化学应答[11,12];③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体内T 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异常、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致使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强度下降,干扰了恩替卡韦对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效果[13,14]。本文研究还发现,治疗48 周时,研究组ALT复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DNA 清除率、HBeAg 转阴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周时,两组ALT 复常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延长恩替卡韦治疗时间利于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物学应答,保障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肝能够影响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血清学、病毒学与生物化学应答,而延长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时间可以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