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勇
(南平市建阳区魏勇建盏陶瓷文化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4200)
黑釉瓷之所以烧制出来“发黑”,是因为使用了含铁量很高的原矿,即使同属黑釉瓷,不同瓷器的发色也是有区别的。而黑釉瓷器由青釉瓷器演变而来,在两晋时才出现真正的黑釉瓷,瓷器釉料中含铁量8%左右,釉层厚度约1.5 cm,烧成的釉色才呈现纯黑色。值得关注的是,黑釉瓷器表面丰富的铁元素可以软化水质,降低茶碱的刺激,使茶汤变得柔和,就像随身携带了“水质净化器”。
黑釉瓷始于东汉时期,历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黑釉瓷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即黑釉瓷的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繁荣阶段和衰落阶段。
东汉的墓葬与窑址中发现了黑釉瓷.如黑釉熊形灯(见图1),仅能说明黑釉瓷的烧制工艺始于东汉时期。在东汉以前的一段时间内,黑釉瓷经历了发展演变的过程。从黑釉瓷工艺技术上来说酱色釉原始瓷是由黑釉瓷演变而来的。
图1 黑釉熊形灯
此时期的黑釉瓷就已脱离了原始瓷,成为了真正的瓷器,但胎体较粗,釉质不均匀,器型简单,制瓷工艺较原始瓷有很大提高,但仍处于瓷器工艺的初始阶段。所以东汉及其以前时期是黑釉瓷的形成阶段。
到了东晋时期,黑釉瓷的烧制工艺已经逐步趋于成熟,这个时期的黑釉瓷以德清窑为代表。德清窑的黑釉瓷器烧制质量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器形种类丰富,比较出名的有鸡首壶(见图2)等。此窑烧制工艺从东汉时期一直延续到隋、唐、东晋。进入南朝以后,越窑系统的瓷窑也生产过一些黑釉瓷产品。这些窑以青瓷为主,黑瓷产量仍然较少,但釉色却纯黑,烧成工艺有了明显的提高。
图2 鸡首壶
通过分析晋、南北朝时期窑址与墓葬中出土的黑釉瓷实物,原料的开采与处理变得更复杂,在成形工艺、釉料配制、施釉方法、窑炉结构、烧成技术等方面生产水平普遍提高,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所以晋朝和南北朝时期是黑釉瓷的发展阶段。
唐、宋、元时期,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烧制工艺有了进一步明显的提高。黑釉瓷生产的范围日益扩大,质量明显提高,品种更加丰富,并在这一时期许多瓷窑都开始烧制黑釉瓷。如果说唐代以前的黑釉瓷器是以纯黑的形式出现,那么宋代以后的黑釉瓷器则出现了文化和美学。如图3 所示,宋代的黑釉凸线纹瓶就是典型的代表。
图3 黑釉凸线纹瓶
这一时期黑釉瓷生产的地区较以前明显增多,专门烧制黑釉瓷的窑场越来越多。这些窑场从早期主要集中于南方浙江地区逐渐向北、西、南辐射开,在北方中原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集中分布。黑釉瓷的生产从南到北连成一体。而黑釉瓷的做工较以前也更为精细,胎体一般坚致厚重,釉色黑而润泽。可见黑釉的烧制技术较前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唐、宋、元时期是黑釉瓷的繁荣阶段。
在明、清时期,黑釉瓷已不再是瓷器烧制的主要产品。这时期瓷器发展的主流产品为青花和彩瓷,各具不同特色。在釉色装饰和实用性上都较为突出,气韵幽雅,意境美感强,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独特的一点。而烧制黑釉瓷为主的瓷窑逐渐走向没落,全国没有出现大规模烧制黑釉瓷的状况。可见,黑釉瓷的烧制在数量上已经没有优势。明清时期黑釉瓷烧制的规模急剧缩小,烧制数量骤减,已不再成为瓷器烧制的主要产品,属于黑釉瓷的衰落阶段。
影响瓷器釉色的因素为胎釉配方和焙烧气氛。一件瓷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胎和釉。胎由瓷土制作而成,瓷土是一种天然硅酸盐矿物,而釉是一种经过一定的配比制作的合成物,原料包括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胎和釉中着色元素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瓷器颜色的深浅。而铁元素又是导致青、白、黑瓷器颜色的关键因素。
以青瓷、白瓷、黑釉瓷器为例,这三种颜色的釉料着色剂都是铁元素。青瓷的釉料配方中,铁元素含量大多控制在1%~2.5%;白瓷的釉料配方中,含铁量基本控制在1%以下,成熟的白瓷釉铁含量会低到0.75%以下;而黑釉瓷器,釉中含铁量可以达到5%以上。当青瓷中的釉铁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黑釉瓷;当釉铁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则会成为白瓷。
由于铁含量高的胎体颜色会直接影响到瓷器的白度,所以制瓷匠人选择在质地较粗糙或者颜色较深的瓷胎上加一层含铁量低、白度较高的化妆土。化妆土能遮盖深色的胎体,再上釉时就能更美观。
除了胎釉成分,入窑烧制的环境同样会影响瓷器颜色的最终呈现。瓷器在窑内烧制时,不同的时期,窑内气氛会有不同的性质,大致可以分为氧化焰、还原焰、中性焰。
以青瓷为例,在氧化气氛中,胎釉中的铁质部分大部分转化为Fe3+,这种环境下,釉的颜色随着氧化气氛的强弱而呈现出不同黄的色调。而如果是在还原气氛中,一氧化碳和碳化氢等气体就能从铁的氧化物中夺取氧元素,使得Fe3+变为Fe2+,同时使得釉的颜色呈现不同的青色。因此青瓷的出现要靠还原反应。这也是早期青瓷为什么不“青”,反而偏黄的原因。
当瓷器在弱还原焰中烧成,釉色青中带黄;在强还原焰中烧成,釉色呈现较强的青色。因此,如果控制得当,就可以获得色调纯正的淡青颜色;如果控制不当,窑温过高时会造成流釉或变形,窑温过低时就会出现生烧。
然而,即使有完美的窑内温度和胎釉配比,想要烧成一件完美的青瓷还需要经过冷却。在冷却过程中,高温冷却的速度太慢,就容易产生二次氧化,使得釉色青中带黄;冷却速度过快,容易产生“惊风”,甚至造成胎壁开裂。各因素配合得完美无缺,才能最终烧成人们期望中的优质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