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晓晓,彭军,李环,武海滨,张艳敏,
(1.西安医学院研究生处,西安 710021;2.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心电诊断科,西安 710003;3.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西安 710003;4.陕西省儿童疾病精准医学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儿科疾病研究所,西安 710003)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首发症状多出现在7~12岁[1-2]。以运动或情绪激动为诱因,以晕厥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头晕及抽搐等不典型症状[3],心电图表现为双向性和(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严重者可进一步发展为室颤,从而引起晕厥甚至猝死,是青少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4-6]。由于CPVT患者超声心动图、静息心电图无明显异常,晕厥易误诊为癫痫,导致CPVT诊断延误。CPVT的发病率约为1 ∶10 000,未经治疗的患者40岁前死亡率可达30%~50%[7]。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西安市儿童医院6例CPVT患者的临床特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5月临床确诊为CPVT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依据HRS/EHRA/APHRS发表的遗传性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诊疗共识[8],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诊断为CPVT,(1)年龄<40岁,心脏结构和静息心电图正常,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由运动或儿茶酚胺诱发的双向性室速(bidirection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bVT)或多形性室性早搏(polymorphic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pVPB)或多形性室速(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pVT);(2)携带致病性基因突变(先证者或家系成员);(3)CPVT先证者的心脏结构正常的家系成员,表现为运动后诱发室性早博或双向/多形性室速者。本研究经西安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2021002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儿童患者由监护人签字)。
1.2.1 收集临床资料:收集并整理6例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表心电图、心脏彩超、脑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基因检测结果。基因检测分别由北京迈基诺医学检验所(病例1、2)、北京信诺佰世医学检验所(病例3、4、5)及西安市儿童医院贝瑞基因(病例6)完成。检测数据采用sortingintolerant from tolerant(SIFT)、polymorphism phenotyping V2(PolyPhen2)及Mutation_Taster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于2015年发布的《序列变异解读标准和指南》[9]评估变异的致病性。对二代测序分析出的候选基因突变位点在家系内进行Sanger测序验证。
1.2.2 治疗及随访:门诊或电话随访,每1~12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心悸、胸闷、胸痛、头晕、抽搐及晕厥),症状出现前诱因,口服药物名称、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复查动态心电图。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体质量、症状、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调整。
6例CPVT患者中,男4例,女2例,首次发病年龄4.0~8.2岁,平均(6.0±1.8)岁,确诊年龄7.0~14.0岁,平均(9.7±2.6)岁,延迟诊断时间0.1~8.0年。见表1。
表1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Tab.1 Summary of clinical features and auxiliary examination results of patients with 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6例患者均行基因检测,其中5例CPVT1确定RYR2基因杂合突变,病例1、4、5为新生变异(de novo),父母均检测到变异,病例3和4 因未取得母亲样本,故无法判断突变来源。病例2的临床表型为CPVT2,系CASQ2基因纯合突变,CPVT2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未获得母亲标本,父亲虽然携带杂合突变,但无临床表现。见表2。
表2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基因检测结果Tab.2 Summary of genetic test of patients with 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6例CPVT患者随访时间为0.6~4.1年。其中,2例未遵医嘱限制剧烈运动,4例遵医嘱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并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病例1随访17个月。出院后擅自停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未复诊。确诊15个月后,情绪激动后猝死。
病例2随访4年余。初始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剂量不详。随访12个月,反复复查动态心电图,均记录到频发多形性室性早搏,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跑步时出现晕厥1次,情绪激动时出现头晕1次,偶诉头晕,无胸闷、抽搐发作,改口服盐酸普萘洛尔片[2.3 mg/(kg·d)],早、中、晚剂量分别为30 mg、30 mg、20 mg;后随访8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记录到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频发多形性室性早搏,短阵室速;未诉头晕、胸闷、晕厥、抽搐等症状,调整盐酸普萘洛尔片剂量[2.5 mg/(kg·d)],早、中、晚分别为40 mg、40 mg、20 mg。按时复查,目前无自觉症状,复查动态心电图偶发室性早搏,短阵交界性心动过速。
病例3随访3年余。初始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剂量为1 mg/(kg·d)。随访14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结果缺失,诉头晕、腹痛,改服用盐酸普萘洛尔片[1.7 mg/(kg·d)],早、中、晚剂量分别为30 mg、20 mg、10 mg,盐酸普罗帕酮片[4.3 mg/(kg·d)] 50 mg/次,1次/8 h;随访11个月,患儿因感冒未服用药物1次,参加体育课时出现晕厥发作,后随访8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偶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诉头晕、腹痛,调整盐酸普萘洛尔片剂量[1.75 mg/(kg·d)],早、中、晚分别为30 mg、20 mg、20 mg,盐酸普罗帕酮片[4.4 mg/(kg·d)]早、中、晚剂量分别为75 mg、50 mg、50 mg,后未定期复查。患者近期上楼梯摔倒后晕厥,目前住院治疗,出现严重脑损伤,现仍处于昏迷状态。
病例4随访2年余。口服盐酸普萘洛尔片[2.4 mg/(kg·d)],早、中、晚 剂量分 别为25 mg、20 mg、15 mg,复查动态心动图记录到加速性交界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未诉头晕、心悸、胸闷、晕厥、抽搐等症状,按时复查。
病例5随访3年余。未限制运动,未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且参加竞技性运动(足球)、爬山等,活动后出现晕厥发作,昏迷,心电图记录到室速,予心肺复苏、电除颤及辅助呼吸等治疗,目前仍住院治疗,出现严重脑损伤。
病例6随访7个月。口服盐酸普萘洛尔[2 mg/(kg·d)],早、中、晚剂量分别15 mg、15 mg、15 mg,复查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偶发房性早搏,频发多形性室性早搏,未诉头晕、胸闷、晕厥、抽搐等症状,按时复查。
CPVT是一种潜在的威胁生命的遗传性离子通道病,由于运动或情绪激动导致儿茶酚胺释放过多,使心肌细胞内钙超载,从而诱发多形性室速或双向性室速发作,出现晕厥甚至猝死[10-12]。文献[2]报道,大约30%的CPVT患者首发症状是不明原因的突发猝死,多达50%的CPVT患者在20~30岁时出现心搏骤停。因此,早期识别、诊断,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由于CPVT发病间期静息心电图正常,影像学检查并无心脏结构改变,加之该病发病率低,临床易出现延迟诊断及误诊[13]。DUAN等[14]曾报道1例9岁儿童CPVT患者,3岁时运动后首次出现晕厥,曾误诊为癫痫,延迟诊断6年后才确诊。有文献[15]报道10例CPVT患儿首次发病平均年龄11岁,确诊平均年龄12.5岁,延迟诊断平均时间1.5年。ROSTON等[2]报道的CPVT患者首发年龄中位数为10.8(6.8~13.2)岁,确诊年龄中位数为12.4(8.6~14.9)岁,由晕厥和心搏骤停引起的表现延迟诊断时间中位数为0.8(0.2~3.2)年和0.3(0~2.2)年。JIANG等[16]报道的12例CPVT患儿首次发病年龄为(8.4±3.2)岁,确诊年龄为(10.7±2.3)岁。本研究中,6例患者延迟诊断时间(3.6±3.1)年,3例曾被误诊为癫痫,并接受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1例口服抗癫痫药物长达8年,最终导致晕厥进一步加重,发生猝死。1例诊断晕厥待查,2例诊断复杂性心律失常,1例出现严重的脑损伤,体表心电图记录到心室颤动,提示CPVT是高度恶性的心律失常综合征,可导致心源性猝死。
CPVT的遗传方式主要有2种[8,11,17],一种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编码心肌细胞肌浆网钙通道的RYR2基因突变有关,另一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编码肌浆网内肌集钙蛋白的CASQ2基因突变有关,RyR2和CASQ2突变仅发现于60%的CPVT患者,提示还有其他基因可能参与CPVT。55%左右的CPVT患者可检出RYR2基因突变,而CASQ2基因突变仅占1%。有学者[17-18]认为,RYR2或CASQ2基因突变在交感兴奋的条件下诱发的延迟后除极可能与CPVT的发病有很大关系。我院6例临床诊断CPVT患者经基因检测均发现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提示基因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本研究中,6例患者CPVT发作均有明确诱因,主要为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后诱发,对此类患者应注意限制运动,避免情绪激动,减少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治疗CPVT的一线治疗药物,β受体可通过降低心率、在细胞水平直接拮抗儿茶酚胺,从而抑制肾上腺素依赖的触发活动[19]。LEREN等[20]报道2/3的患者经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晕厥次数明显减少,部分患者甚至不再发生晕厥。但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存在依从性差、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剂量不足等问题。有研究[15]指出,尽管预防性应用β受体阻滞剂,仍有1/3 CPVT患者发生不同的心律失常事件,大多与患者依从性差有关。本组6例CPVT患者临床随访中,2例依从性差,不遵医嘱口服药物及未限制体育运动,且未按时复诊,其中1例发生猝死,1例发生心室颤动后出现严重脑损伤。1例规律服药,但未按时复查调整药物剂量,摔倒后发生晕厥,并出现严重脑损伤。研究[21]认为,β受体阻滞剂治疗CPVT应达到最大耐受剂量,剂量不足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心律失常发生,尽管β受体阻滞剂对许多患者有效,但在5年的随访中仍有25%~30%的患者发生了致命的心律失常事件。本研究中,4例患者规律服药,晕厥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部分患者偶诉心悸不适,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1例患者规律服药,按时复诊,未诉自觉不适症状,多次复查动态心电图记录到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
CPVT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药物治疗只能减少发病次数,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药物治疗无法控制时可考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基因治疗是未来CPVT治疗的核心。本研究提示儿科医师应提高对CPVT的认识,降低猝死发生率。对已确诊CPVT的患者,应给予规范治疗并定期随访,同时应加强对患者及家长的宣教工作,避免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