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十四五”新征程的开启,昭示着国有企业的发展进入了新赛道,“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步伐,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激活党建活力,以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这要求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效融合的机制创新,强化党建工作对生产经营的引领,从而使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各级党委要抓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为国有企业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效融合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与实践指南。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融合体现出了高度的时代价值,应系统梳理成熟经验做法,建立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效融合的创新机制,从而实现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推进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效融合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重要任务,体现出多方面的价值,其不仅是推进新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解决党建“四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立足新时代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进新时代国企发展的客观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建工作对我国包括国有经济壮大在内的社会各领域生产的引领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全新的历史方位昭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也使国有企业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任务更加艰巨。在新时代,国有企业必须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效融合,才能以过硬的创新能力与优异的成绩推进新时代国企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解决国企党建“四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段时间内,部分国有企业的党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弱化、虚化、淡化与边缘化等“四化”问题。科学理论是正确行动的指南。只有辩证认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之间紧密关联、相互促进的依存关系,才能使党建工作摆脱本本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内化和转化为物质力量,又使生产经营活动支撑党建工作,实现二者双向互动。促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效融合,可摆正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确前进方向,增强国有企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从而避免党建“四化”倾向,使党建工作丰富多彩、行之有效。
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应对一系列机遇和挑战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确保国有企业真正造福人民。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将在国有企业发展中有效发挥出党组织全面领导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为实现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坚实的政治保障。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效融合,形成了诸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值得推广的经验。我们重点以中铁资源集团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效融合的实践经验为例,分析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索。
一是将党组织机构融入企业治理结构。中铁资源集团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效结合的具体实践主要有:一是坚持党企干部交叉任职,以形成国有企业治理合力。中铁资源集团党委积极引导党委委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和经理层任职,切实推动了党组织架构和公司治理结构、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公司管理层的深度融合,使干部的领导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为党组织有效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了保证。二是坚持党委会前置,强化决策引领和跟踪,充分发挥出党组织把关定向作用。重点加强决策事项执行过程的监督管控,针对那些实施周期长、落实过程中易发生变化的重要事项,加大决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力度。此外,做好对上对下的沟通协调,实现党组织机构与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机统一。
二是将党管干部制度融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自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中铁资源集团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重点优化党管干部制度,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一是坚持标准“选才”,突出政治导向。中铁资源集团党委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国有企业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严守政治标准,重点将那些政治过硬、表现突出、条件成熟的年轻干部选拔出来,有效改善了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二是强化科学“育才”,注重实践交流。中铁资源集团党委采取理论培养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创新性提出了“导师带徒”训干体系,发挥出“项目导师”或“党建导师”的作用,使党员干部的能力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三是推动实时“察才”,创新跟踪考察。建立重难点工作“常态化跟踪纪实制”,以制订任务书、研订时间表、签订责任状“三订”的方式,做到工作进展情况一月一更新、一季一通报,并在基层一线以党员“百分制”管理为抓手,量化党员干部工作指标,实现了人才队伍的常态化考察与评价。
三是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企业风险防控。中铁资源集团党委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企业安全质量环保、境外经营、廉洁、合规等多重风险,积累了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有效经验。一是严格落实监督制度,增强廉洁风险识别能力。制定了《纪检组织对职能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进行再监督的实施办法》,建立了反腐败协调机制,及时有效地堵塞管理漏洞。二是加强事前预防治理,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集团党委高度重视企业基础管理,通过健全工作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员工培训、隐患排查、交接班、领导带班、应急管理等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三是强化企业系统管理,提高风险防控效率。持续对机关部门设置、职能、定员等进行优化调整,强化职能部门系统管控责任;把握重点,加强对本系统重点业务、重点环节的监督,构建了覆盖企业上下的大监督格局,全面提升了企业风险防控的整体效能。
四是将基层党组织活动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党组织活动创新是中铁资源集团党建工作的一大亮点,一是搭建主题实践活动平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集团党委积极组织开展了“矿山党旗红、岗位争先锋”“挖潜增收、降本增效”“同升国旗、同唱国歌”等党建主题创新实践活动,对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形成了正向激励。二是建立劳动竞赛活动平台,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深入开展“管理提升年”、“抗疫情、保增长、大干100天”和“决战四季度、决胜保目标”等劳动竞赛活动。制定专项考核激励办法,将压力传导至厂矿、车间班组,充分调动现场生产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企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三是创建党员先锋工程平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依托项目党组织,设立“党员先锋岗”,积极开展“一创双亮三比”实践活动,尤其并在疫情期间进一步加强防控知识宣传,狠抓防控措施落实,实现了“零感染、不停产”的目标。
五是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铁资源党委从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发展力和软实力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一是以形势任务教育增强企业凝聚力。积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企业重大战略部署和安排进矿山、进班组、进头脑,统一思想、提升凝聚力。二是以“中铁资源梦”为愿景提升企业向心力。积极组织宣传昂扬向上的企业精神,不断锤炼干部和职工的思想品格,使党员干部真正将资源的工作做实、办好。三是充分发挥“头雁”精神增强企业发展力。集团党委组织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使各级干部在工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出一大批一专多能的优秀人才。四是塑造“特色”品牌增强企业软实力。集团党委始终坚持通过“正面宣传”塑造“资源品牌”,加大对重点矿山、重要典范、创新业绩和境外项目的宣传报道,致力于讲好矿山故事、传播好资源声音。与此同时,集团党委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全方位融入驻在地文化,树立起了负责任的中企形象,彰显了中铁资源集团的文化软实力。
“十四五”新征程的开启,昭示着国有企业的发展进入了新赛道,“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步伐,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激活党建活力,以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这要求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效融合的机制创新,强化党建工作对生产经营的引领,从而使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完善政治引领机制,增强党建工作的导向作用。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应充分发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政治引领作用,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举旗定向。为此,一是要健全决策机制,推动把关定向的精准化。“必须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企业党委要确保党建工作与企业改革同频共进,建立健全由党委领导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妥善处理好党委同企业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保证党委的意志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得到体现和落实。二是要建立创新争先机制,推进政治引领的标准化。重点加强党支部晋位升级管理,对各个党支部进行分类定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方针政策落实落细,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班子成员的全面诊断,着力推进党建工作的体系化、具体化、品牌化发展。三是要完善交流机制,实现政治引领的科学化。例如中铁资源集团的“多方交流互鉴”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各单位党建工作的互促共进。国有企业应健全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通过多元化的信息共享形式,加强经验推广与传播,从而形成企业上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
优化能力培育机制,提升领导班子和党员素养。加强能力培育是有效提升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综合素养的必要措施,需从理论学习、干部选培、团队打造三个方面展开建设。一是大力实施理论学习工程,提高学习教育实效。中铁资源集团党委引领党员干部在重点学习《共产党宣言》《矛盾论》《实践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党史学习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四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使党员干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二是创新干部遴选机制,实施干部“双带头人”制。结合中铁资源集团的案例可以看出,干部遴选机制决定着队伍的整体质量。因此,应全面落实党管干部原则,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稳步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打破“官本位”。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真正把优秀的年轻干部选拔出来、利用起来。三是完善人才提升机制。将“站位高、党性强、本领大”作为培养目标,对党务人员分门别类开展系统的培训和培养工作。通过举办党建知识大讲堂、党建名家专题讲座、党务干部讲党建、党建工作创新专题研讨班、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参观实践等多样化的形式,全面提升党务干部的理论知识素养和党建工作能力。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机制,推动企业风险防控再上新水平。国有企业党委应深入挖掘和探索适合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机制、运行机制与监督问责机制,构建起科学的党风廉政建设体系,以提高企业风险防控的效率和效果。一是建立健全责任机制,突出企业风险防控的主体作用。需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系统布局,党组织主体责任、纪检组织监督责任、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职能部门系统监督责任贯通统一,开展全方位的监督,做到不留死角,层层传导压力,压实监督基础,控制好责任风险。二是完善运行机制,提升企业风险防控的科学性。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内容通过部门或单位内部网站进行公示,公开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要求基层单位领导按责任内容规范行为,并开展季度自评。基层单位监督责任主体按照监督清单内容开展监督工作,并做好信息反馈。三是规范监督问责机制,强化企业风险防控的实效性。构建党委巡察、纪委监督、审计监督、法务监督“四位一体”大监督格局,定期会商、强化整改。将监督问责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全程。把权力运行与权力监督有机统一起来,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相对独立,确保监督权的有序规范实施。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紧盯企业内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损公肥私、利益输送等问题,对违规违纪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惩促防,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建立组织协调机制,确保党建与生产经营同向同行。国有企业党委应建立起反应迅捷、弹性灵活的组织协调机制,以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之间的实时动态匹配。一是要创建党务业务联动平台,压实党建指导责任。如依托“党建云”,构建“互联网+基层党建+生产经营”新模式,实现传统党建工作、生产经营活动与现代技术手段融合共生。并通过搭建工作动态、学习教育、工作管理、决策咨询、互动交流、监督评价、党员服务等“平台”,协调统一党务与业务,促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同向同行。二是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和组织生活会等各项党务工作,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工程。三是建立跟踪调研访谈机制,以问题倒逼工作创新。“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党委要积极建立面向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党员群众的跟踪调研访谈机制,深入企业单位,考察调研、实时掌握基层党员和广大员工在生产劳动、文化娱乐、日常生活、劳动保障等方面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从而对党建工作进行精细化调整。
构建过程评价机制,推进党建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科学系统的评价是考察党建工作成效的主要措施,并可综合反映出党建工作能否为企业带来持续性收益。为此,国有企业应积极构建过程评价机制,使党建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实现全面融入和全程引领。一是要严格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党支部达标创建、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等制度规范,提升续航能力,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上级工作安排在基层得到彻底贯彻落实。二是要不断优化党员评价机制,确保党建工作提质增效。需结合各单位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党员评价机制。从定性的角度评价基层党员,并进行动态跟踪性评价。三是创新评价方式,突出过程评价导向,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载体上,要广泛借助新媒体等网络平台,加强对相关移动APP的开发和利用,开展对党员评价信息的大数据管理。此外,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上级部门评价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同事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以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以科学的评价结果为依据,加强对党建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改进,从而推进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融合,使党建工作成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总之,国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效融合具有重大时代意义,近年来众多国企党委就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仍需要在体制机制创新、实际成效提升等方面继续探索和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