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馨
【摘 要】对小学生来说,解决实际问题是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较为复杂、困难的一部分。这类题型信息量多、知识点杂、实践性强,对小学生来说非常抽象。而三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在审题、列式、计算等环节遇到困难。所以我们在教学时,需要针对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本文以“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为例,浅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技巧
一、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要求
解决实际问题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为它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测,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检测。所以在开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除了要将方法教给学生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与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另外,我们不能只关注结果,虽然结果很重要,但过程同样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把以往固化的解题过程转变成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的过程,并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
二、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加持下学生的学习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教学模式、自身的理解能力、对问题的畏难情绪等原因,不会分析问题,找不到数量关系,从而难以提起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目前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仅仅将解决实际问题当作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缺乏对问题的判定和整合,缺少对解题方法的总结。他们在教学时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将解题思路直接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被动听讲的时间远远多于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由于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反思,只能被动接受知识,难以理解题目中隐藏的信息,无法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缺乏交流讨论和思维的碰撞,造成学生的解题思路单一和混乱。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透彻理解问题的设置意图并根据其来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
(三)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
从教学现状来看,部分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计算操作能力、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比较弱,在做题时,不能读懂题意,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时容易出错。
三、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策略
(一)情境创设引兴趣,循序渐进促思维
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在于题目较长,而且大部分内容与生活脱节,导致他们难以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无法真正理解题目的含义。因此,教师在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时,要选择能激起學生兴趣、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而在习题的选择上,可以先从基础的问题(两个条件一个问题)入手,让学生感觉到解决实际问题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只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就能理清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随后可以适当地提高问题的难度(三个条件两个问题、有多余无用条件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补充条件的问题等),让学生不断挑战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例如,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我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问题情境:一间教室长9米,宽6米。如果用面积9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那么一共需要多少块?这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中比较普遍的问题,但是我套上教室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教室进行探索,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这一课的解决实际问题变式很多,题目难度也很大,学生易出错,所以在选择练习时要先从基础的一步计算入手,等学生把知识吃透之后再逐步增加难度。
(二)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是教师大量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练习大多采用题海战术,适合应试教育,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较为不利。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习的选择要典型、有梯度,这样既有代表性,又能照顾多数学生。
例如,教师问学生,在方格纸上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画三个周长为26厘米的长方形,并求出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该题我选择先给学生时间自主审题,思考怎样解决。再引导学生:要想画长方形,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根据题意用周长除以2可以得出长+宽=13,最后根据13分成的方格数找出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而对于规律,我选择让学生按照宽的顺序将所有的长方形依次排列在黑板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面积大小与长宽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能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课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将课上与课下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他们在活动中灵活使用学习的解题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三)引导正确读题,找准数量关系
小学低年级学生面对解决实际问题时最大的困难是审题,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明确审题的要求和规范。我在教学中,明确规定学生首先要逐字逐句地阅读题目内容,圈画关键词,其次要在心中明确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各是什么;紧接着分析题意并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及已知条件,找出数量关系(题目中各个数量与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的对应关系);最后根据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及方法。
例如,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如果把它改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在做这类长方形改围成正方形的题目时,我会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圈画关键词,然后快速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只要找到这个关系,那么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可以先求长方形的周长,再利用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相等这个关系得出正方形边长,最后求出正方形的面积。
除了找准数量关系,我们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正确把握题意,提高学生的审题、分析能力。
(四)遵循认知学习规律,传授学生解题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手段和形式,传授学生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比较多的是画图、动手操作、列表等策略。我也会引导学生做一题多解的训练,从而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有效提升。
例如,某小区有一个长方形的健身广场,长100米,宽80米。广场中间有两条4米宽的人行道,把广场平均分成了4块,4块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很多学生会选择先求出小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求小长方形的面积,最后乘4。我会引导学生把小路平移到边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长方形,那么它的长就是(100-4)米,宽就是(80-4)米,这样就可以直接求出4块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再如,把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这个题目很多学生认为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3倍。这类题我会要求学生画图,先画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那么它的面积为4平方厘米;再将它的边长扩大3倍,那么就变成了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此时它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通过运算可以得出面积扩大了9倍。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图形对题意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每个边长都扩大了3倍,所以3×3=9,面积扩大了9倍。
在掌握解题技巧的同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巩固所学的解题方法,而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并不是题海战术,是需要教师结合所学的知识认真筛选,融合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在讲解练习时,教师不能只注重答案,让学生机械解答,否则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僵化,无法变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五)实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不受约束,通过思维的碰撞获得更多的思路和方法。而當学生遇到阻碍时,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启发学生思维,以此辅助学生,使他们的探究学习可以顺利地进行。
例如,在教学面积公式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擦出思维的火花,激发更多的可能,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书本上枯燥理论概念的理解,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六)利用教学软件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很多教学软件(例如金陵微校等)来设计各种动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面积单位进率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都是直接把进率告诉学生或直接用PPT展示给学生,这样既浪费时间,学生对进率的理解也不清楚。而通过教学软件的直观动态演示,学生一眼就能看明白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再练习的时候学生就不会再把进率错记成10了。
(七)完善数学教学评价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而不能只关注学习结果。因此,过程性评价很重要,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评价体系,并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让学生爱上数学。
四、结束语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面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时,常常会因为审题不清、思路不明而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教学重难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灵活设计课堂形式与教学流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还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技巧;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创设多种情境,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画图等,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方可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任玉梅.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
[2]张洪霞.浅析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99,115.
[3]胡秀.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