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总结评价马克思伟大一生的同时,完成了对其“巍巍乎高山”般的形象塑造。作者从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对马克思进行了高度精辟的人生概括。但提出中心论点与展开具体论述时,这两个方面顺序则是相反的,因为以达尔文等做类比,再去说马克思革命实践的贡献,更见其人生高度。文章的语言情真意切,对于形象塑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形象塑造;马克思
恩格斯的这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符合悼词的一般格式,先是介绍马克思逝世的具体状况,继而对马克思的伟大一生进行回顾总结,最后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这篇讲话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总结评价逝者一生功绩的同时,完成了形象塑造,让听众、读者在认识马克思不朽贡献的同时,感受到马克思的光辉形象——巍巍乎高山兮。
一、 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
文章第二段中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可以视为本文的中心论点。但要注意的是,这里是革命实践在前,革命理论在后;而在具体论述时,则是阐述理论贡献在前,概述革命实践在后。为何?可以理解为,作者的谋篇布局着重在描摹马克思的巍巍形象。“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以类推的方式,点明马克思形象塑造的基点。达尔文进化论回答了生物从哪里来、为什么多种多样、下一步会怎么进化的问题,达尔文的贡献是世所公认的。马克思凭他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贡献,已经取得了与达尔文同列的历史地位。然而“不仅如此”,马克思“有这样两个发现”。“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可见马克思形象的高度、厚度都远胜于达尔文了。至此,我们已经看到一个开创未来的理论巨匠的形象,“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恩格斯转而论述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的历史功勋,描绘了他在革命实践中的战斗英姿和深广影响。形象巍巍,高山仰止,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其时,再品味作者的结构安排,更能领悟匠心之所在。
二、 高度精辟的人生概括
“美德不是空口袋”,同樣,人的伟大在于他作出划时代般实实在在的贡献。马克思的一生波澜壮阔,功盖千古。恰如在马克思去世的当晚,恩格斯在写给李卜克内西的信中所说:“我仍然不能想象,这个天才的头脑不再用他那强有力的思想来哺育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了。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都应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理论的和实践的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怎样在千把字的悼词中涵括其业绩和贡献呢?怎样让马克思的巍巍伟姿站立起来呢?恩格斯对马克思的一生做了精辟的概括。首先他从“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两个维度考虑。在阐论理论贡献时,着重介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个发现”。第一个发现,是回应当时的时代关切,像达尔文解释生物界一样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发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规律”是“简单事实”。这里所说的“简单”,一方面表明这个规律与人们生活的密切相关性,从而显示重要性;另一方面,将“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和“简单事实”列举在一起,说明这个规律容易被遮蔽而难以发现,反证出马克思的思想十分敏锐。马克思第一次带领我们发现人类历史上这一被严重遮蔽的“简单事实”,其开创性、划时代的意义就呈现出来了。第一个发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到资本主义社会呢?这就有了第二个发现,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即创造了剩余价值理论。恩格斯用“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对比,说明马克思的这一发现是多么的了不起!马克思的这个发现,引导我们弄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是怎样剥削工人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是靠出卖劳动力养家糊口的。资本家总是要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工人付出的劳动时间一部分是必要劳动,即维持生活、获取报酬必须付出的劳动,其余时间是剩余劳动,而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都被资本家占有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就在这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这个秘密,也就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随后,恩格斯又介绍了马克思在诸多领域的深入研究。面临中世纪以来的时代巨变,马克思敏锐地关注、观察、研究、批判、吸收、转化、创造,领略八面来风,汲取时代甘霖,以雄阔的视野和独到的发现,全方位地站立在时代前沿。在讲话的后半部分,恩格斯总结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这样的营构,理性揭示了“历史科学”与“生产实践”存在的因果关联,充分说明了无产阶级奋起斗争的必要性、必然性,有助于我们拾级而上,去共同形塑马克思的巍巍形象。作为一个革命家,马克思“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投身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伟业,他是基于高度的理论自觉,甚至是生命自觉,“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他在宣传、组织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而对诽谤诅咒,他毫不在意,心无旁骛,忘我地沉浸在英特纳雄耐尔的宏伟事业中。至此,一个理论家和革命家高度统一的形象就实实在在地屹立起来了。
三、 情真意切的语言特色
作者的遣词造句对于“形象塑造”是特别起作用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叙述与描写。在阐说和议论的过程中,作者有不少叙述和描写的笔触,饱含深情,产生“绘声绘色”的效果。文章起笔两句,看似平静的叙述,实则含蓄地表达了深挚而丰富的感情。写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十分准确,不仅表明作者的郑重态度和悲痛心情,而且突出马克思这位历史巨人逝世的不同寻常;写马克思逝世说他“停止思想”,既表达恩格斯不忍说、不愿说的悲痛心情,也突出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可见恩格斯只离开两分钟,还为此深感惋惜和遗憾;“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突出马克思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高贵品质,说明只有死亡打断了他的工作和思考;“永远地睡着了”,马克思是不朽的,他的精神永驻人间。此处真正是字字热泪,句句深情。在写马克思的理论发现时,我们的眼前会出现“幸福”两字,这是因为马克思发现的是真理,发现真理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源泉。发现真理可以引导人们为真理而奋斗,由此可见马克思胸怀五洲、心系天下的伟大情怀。写马克思对各个领域的科学发现“感到充满喜悦”,可见他对新生事物的关注和重视。文章第8自然段,用对比显示马克思贡献和影响之巨大,处处着墨于“形象塑造”。段中用了一个比喻句,说马克思面对敌人的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含蓄而形象地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境界。写战友们的悼念,“整个”的范围,“千百万”的数量,都给人浩浩荡荡的感觉。于是,就有了顺势而来、铿锵有力的结句:“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二是文章的起承转合。且看各个自然段的关联处。说理论发现,“正像达尔文……”,起笔豪迈,从“第一个发现”转向“第二个发现”;“不仅如此”,从“两个发现”转向面的广阔,“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不同寻常自然出来了;从“作为科学家”转向“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阐说自然更上层楼;说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因为”“正因为”,前后关联,自然而深刻。整个起承转合,清晰流畅。这就使得讲话结构十分严谨,在层层推进中,马克思的形象更加丰满而巍峨。“高山流水觅知音。”恩格斯不愧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恰如列宁所说:“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作为一个几乎可以比肩马克思的思想家、革命家,恩格斯对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一生做了精辟的概括;作为亲密战友,恩格斯的悼词字字饱含深挚的感情。唯此,恩格斯才能为我们描绘出马克思巍巍乎高山般的光辉形象。
(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特级教师,研究员。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分册主编。著有《语文教学艺术论》《幸福教育的样子》《花开的声音》《蓬勃生长欢乐颂》《行板如歌向未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