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
他是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但无奈天妒英才,最早陨落。毛泽东痛惜道:“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他便是黄公略。今天,重温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军事家的入党历程、见证他“毕生何奋勇”的峥嵘岁月,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不朽的初心与信仰!
良好教育塑品格,爱国启蒙显初心
1898年1月24日,黄公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在美丽富饶的三湘大地上,黄公略的家乡筻口更如世外桃源:四周“群山競赴,万壑争流”,一派水彩画的秀丽风光;中间“水聚天心,不见去留”,一幅田园诗般的曼妙图景;村落里处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幽静祥和。黄公略的家庭可谓是书香门第,曾祖父曾是清朝秀才,祖父也寄希望于通过读书跻身仕途,但是未能取得功名,便用捐纳的方法得到了一个监生资格。黄公略的父亲黄秀峰继承了先辈们的理想,本想通过读书去报效国家,无奈多次应试未中。目睹国事沧桑,清政府腐败无能,他最后选择隐居山林,终日以酒消愁,或读经自娱。黄秀峰深感自己报国无门,便将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寄托于儿子身上。
黄公略是黄秀峰的三儿子,原名黄汉魂。因为从小特别聪慧,便被父亲寄予重望。他5岁开始接受父亲的启蒙教育,从“日月云雨,申气火山”到“人之初,性本善”;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子曰:‘学而时习之’”;父亲的教诲使黄公略打下了厚实的国学功底:他记性好、领会快,在学习四书五经的同时又努力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书阅读。黄公略的姐姐芦香这样回忆黄公略当时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骑在牛背上看书;一边扒饭一边看书;蹲在茅厕里也捧着书;夹柴烧火的时候也不放书。”黄公略当时刻苦用功可见一斑。
在众多书籍中,黄公略最喜欢的当属父亲给他的一本《黄石公三略》,他十分崇拜书中的张良和张良的老师黄石公,便对父亲说自己想改名——名黄石,号公略。父亲听完哈哈大笑,他原本为儿子起名“汉魂”,“汉”既指汉朝,又指汉民族为主的国家,“魂”是刘邦打天下、治理天下的精神,正是想让儿子效法张良和黄石公为国效力,做一个有出息的人。看到儿子与自己的想法竟不谋而合,便欣然应许。
1913年春,黄公略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送他到永丰镇上的新学堂读书。这所新学堂里开设了国文、算学、英文、历史、公民、地理、格致、手工、图画、音乐和体操等科目,为黄公略开辟出一片知识的新天地,门门功课都令他醉心不已。在父亲的教导下,年幼的黄公略知道了国家与民族的不幸,在这所传授新知的学堂里,他从进步的报刊、书籍和老师那里了解到真实的社会,他的思想和视野更加开阔。
这一年,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利,孙中山、黄兴被迫流亡海外。而大权独揽的袁世凯则正式被选为大总统。为了得到列强的支持,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利益,将国家拱手让给列强掠夺瓜分。强烈的爱国之情让黄公略对袁世凯恨之入骨,他在自己的小本子上一个劲地写着:“袁可恼,真可恼,可恼可恼真可恼!”这件事被人报告了校长,校长是一个拥袁人物,便把黄公略叫去问话。面对校长的诘问,黄公略理直气壮,历数袁世凯的罪状。校长急忙制止,警告说:“校方本该开除你,但是看在你年龄小,是初犯,就先不予追究,如果不听教导再犯,定当开除勿论!”但是黄公略对校长的这番警告毫不在意,不久又在校园的墙报上画出一幅讽刺袁世凯的漫画。就这样,黄公略被校方开除了。
承兄长未竟之志,研马列启新征程
回到家后,父亲担心黄公略会就此消沉下去,于是便安排他到私塾教书。可就在这时,一件对黄公略影响巨大的事情发生了——他的二哥黄星远从保定军校归来。
黄星远与黄公略虽为同父异母,但两人的为人处世、政治见解很相似,经常推心置腹地交流,关系很好。黄星远是一位渴望为国效力的有识之士,早在义和团在各地揭竿而起时,他就“独应乎奔走,不以家为”,不断传播着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后,黄星远认为革命必将成功,便立志读书深造,并考入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不承想,辛亥革命几个月就失败了,南北冲突接踵而至,列强加紧掠夺中国,相较于辛亥革命之前竟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家的危亡让黄星远痛心疾首,本来他身体就较为虚弱,在终日“吾国不保矣”的叹息中竟然抑郁成疾,只能请假回到家中养病。
一个多月后,黄星远怀着对国家的担忧而离世。临终前,他拉着黄公略的手嘱托道:“吾为国殒,尔年幼勉之,能保祖国于不亡,吾无憾矣。”听着二哥的嘱托,黄公略泪如雨注,频频点头。为了继承二哥未竟之志,他饱含着对国家的深情与对二哥的怀念,写下了《书烈士星远君轶事》一文,坚定地表达了自己将继承二哥的遗志,继续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决心。
1915年秋,黄公略离开家乡,来到湖南陆军第二师三旅六团一营当兵。他抱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连队的练兵和执勤任务,虽然生活劳累清苦,但是黄公略却乐在其中。
经过在军队几年的历练,黄公略深刻地认识到“要能在军界立足,有改造军队的能力,必须深造自己,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带兵人”。于是,他下定决心报考湖南陆军讲武堂。由于他的能力出众,再加上营长和团长的积极推荐,黄公略顺利进入了湖南陆军讲武堂第一期,被编在了第四教授班。
讲武堂于1922年11月开学,设置了繁多的课程,包括战术、地形、筑城、兵器以及各种操练和实习,室内讲授和室外演练兼具。在学习中,黄公略联系自己读过的《黄石公三略》《六韬》《孙子兵法》等古代兵书,融会贯通,进步飞快。
随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大革命的洪流在全国掀起,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7月,北伐军进入长沙,黄公略所在的第二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他任第三团的连长。
北伐军中有很多共产党员作为骨干分子,十分重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黄公略由此开始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他首先阅读了《共产主义ABC》,这本马列主义启蒙书是由苏联两位很有声望的理论家布哈林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所写,是一本通俗性的理论读物。这本书在当时只是在先进分子之间秘密传看,黄公略得到后如获至宝,认真研读起来。从这本书中,黄公略明白了什么叫做垄断、雇佣、剩余价值,原本一个个在脑海中死气沉沉的枯燥名词仿佛有了生命力,使他的思想逐渐明朗开阔。通过阅读进步书刊,黄公略深信如果想要革命,就应该建立自己的政党,就应该有党的纲领。共产主义理想与马列主义理论,逐渐在黄公略的头脑里生根发芽,让他看到了中国未来的一丝曙光。
寻正途黄埔苦读,锻信仰毅然入党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后,一个好消息令黄公略兴奋不已——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帮助下创办的黄埔军校将要开办高级军官训练班。黄公略认为这是一个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可以在理论上使自己更加精进,他便毅然决然地前去报考。
高级班的考试包括战术、兵器、筑城、地形、交通、政治、数学、理化8门科目,黄公略凭借着自己较高的军政素质和文化基础知识,顺利通过了考试,进入黄埔军校。他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校期间学习专心致志、奋发努力,给周围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0多年后,他的同学——刘少奇的亲弟弟刘子奇回忆起黄公略在高级班学习的情景时,评价“印象颇好”“他言行持重,深沉不露,学习勤奋,善于钻研尤其对军事学术学而不倦”。睡在黄公略上铺的同学卜一鸣也回忆:“他喜欢研究政治。喜欢买书,每天除上课外,积极学习,买了很多书和杂志。”
黄公略不仅在理论课上下苦功,在野外演习中也表现出色。他判断力强,处理问题果断,各项科目都成绩优秀。课余时间,他对政治、经济、哲学等学科也有着广泛的兴趣,经常利用假日去广州生活书店购买鲁迅、郭沫若等进步人士的作品。在这期间,他閱读了李达的《帝国主义浅说》、普列汉诺夫的《史的一元论》,以及《世界》《东风》等杂志,还特意重温了曾经让自己爱不释手的《共产主义ABC》。
对于政治课、历史课,黄公略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萧楚女讲授的“帝国主义”、恽代英讲授的“社会科学概论”、李合林讲授的“法国大革命史”以及黄家濂讲授的“拿破仑战史”等都让他感到受益匪浅。在认真分析拿破仑的成功秘诀后,他感触良多,认为“军人应该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军人一定要有政治头脑”。就在这样地不断思考下,黄公略的思想认识水平进步很快。
黄公略在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的1927年,是中国极不平凡的一年,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政治事件一件接着一件发生: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4月15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发动四一五反革命政变,黄埔军校开始反共“清党”,黄公略班上有几名共产党员被秘密带走,紧接着,黄埔军校中的著名共产党人熊雄、萧楚女等先后被捕牺牲;5月,黄公略的家乡湖南发生“马日事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在这一年里,黄公略一边发奋读书,一边持续关注时局,渐渐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的本质。在此期间,他更加深入地对共产党进行了解,除了经常去国光书店阅读和购买进步书刊,还去省港罢工委员会做工,完成刻钢板、油印、散发传单这样的任务,同时也经常前往农民运动讲习所去听一些进步的讲座。这三个地方都是黄埔学生中共产党员秘密活动场所,被称为“革命俱乐部ABC”。这一切使黄公略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积极向共产党靠拢。
自从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中共广东区委便酝酿在广州举行暴动。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黄公略在当晚听闻起义消息后,不顾校方严厉禁止,翻出校园参加了起义。虽然广州起义因准备不够充分以及列强的联合镇压而失败了,但是黄公略却坚信“广暴失败旗帜在”。他清晰地认识到广大的工农兵愿意跟着共产党走,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更加清晰地看清了革命的方向,坚定了他对共产党的信心。于是,在广州起义失败后,黄公略毅然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经中共广东区委批准,他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从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和朴素爱国主义者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在此后的革命岁月里,黄公略和彭德怀等领导了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十三师四团党代表,后担任红五军第二纵队纵队长。根据中央指示,他率部在平江、浏阳一带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湘鄂赣苏区。1929年9月任红五军副军长,1930年初任红六军军长。当时正值古田会议召开,面对红六军这支主要由地方武装组建、游击习气极为浓厚的队伍,黄公略采取政治军事两手抓的方式,很快将其打造成一支红军劲旅。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已担任红三军军长的黄公略坚决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指挥部队英勇作战,有效击退国民党军的进攻,并抓住战机,在富田战斗中歼灭敌军二十八师等部,在老营盘战斗中歼灭敌军第九师独立旅。
1930年7月,毛泽东在戎马倥偬中忽然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吟咏了一首《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其中“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一句便是对黄公略革命功绩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在指挥部队转移的过程中,在吉安东固六渡坳遭遇敌机突然袭击。为了指挥、掩护部队隐蔽,他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
1931年9月16日,黄公略追悼大会在兴国县鼎龙水头庄举行。毛泽东亲笔挥毫为黄公略题写了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责任编辑: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