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灿辉
[摘要] 徐渭诗文书画兼善,自言“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他继承并丰富了宋元以来以书入画的创作风格,以高超的笔墨技艺和天赋才情将狂草的线条和淋漓的墨韵融入绘画之中,从而形成了大写意绘画的新高峰,也确立了其在“青藤画派”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 徐渭 草书入画 写意精神 “青藤画派”
明代书画家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有青藤道人等别号,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山阴为兰亭故地,得天地之造化,钟灵毓秀,文脉传衍,东晋“书圣”王羲之即长居于此。徐渭对王羲之及其《兰亭集序》颇为追慕,赋诗《兰亭次韵》云:“回首永和如昨日,不堪怅望晚天霞。”[1]徐渭书法远追魏晋钟繇、王羲之、索靖,兼得“宋四家”之真谛,近取祝允明、张弼、倪瓒、唐寅之风尚,亦深受同乡“越中十子”陈鹤影响。其书法融古开今、大胆探索,遂使其成为明代表现主义书法的一代宗师。
徐渭学书时并非像大多数时人一样从唐楷入手,而是直追魏晋,从钟繇、王羲之的书法中汲取营养。徐渭在《与萧先生》一文中记述 :“渭素喜书小楷,颇学‘钟王,凡赠人必亲染墨。”[2]魏晋时期,由于玄学和道家思想盛行,因而书法“尚韵”,追求自由与自我的艺术表现,崇尚不拘一格的情感表达,这恰恰与徐渭的性情与艺术追求相契合。对魏晋风度与“钟王”书风的追随,奠定了徐渭的书法基础和审美要旨。
徐渭对所取法诸家之书有独到的见解。隆庆四年(1570)元日,徐渭酒后兴致勃发,评晋人索靖书:“吾学索靖书,虽梗概亦不得,然人并以章草视之,不知章稍逸而近分,索(靖)则超而仿篆。”[3]索靖(239—303)为晋代章草书家代表人物,有传世经典章草名帖《急就章》《出师颂》《月仪帖》等。章草源于隶书,而徐渭却从索靖章草中觅得篆书之高古笔法。徐渭对章草用功尤勤,这也成为徐渭草书风格形成的关键。在其狂草书中,常见化捺笔为波挑之章草笔法,隶意浓厚、古朴生动。徐渭对宋人书法亦尤为喜爱,多有临习并时有感悟,评“宋四家”云:“黄山谷(黄庭坚)书如剑戟,构密是其所长,潇散是其所短。苏长公(苏轼)书专以老朴胜,不似其人之潇洒,何耶?米南宫(米芾)书一种出尘,人所难及,但有生熟,差不及黄之匀耳。蔡(蔡襄)书近二王,其短者略俗耳,劲净而匀,乃其所长。”[4]他对“宋四家”书法特点的深刻理解,使他能兼取诸家之长,在宋人“尚意”书风中汲取营养,化为己用。苏轼之朴茂、黄庭坚之开合、米芾之纵逸、蔡襄之简净皆融入徐渭书法之中,特别是徐渭书法中的狂逸和率真,正是源自米芾书风中“八面出锋”“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意,故《徐文长传》评云:“其论书主于运笔,大概仿诸米氏法。”[5]对“宋四家”的继承和发扬,可以在徐渭《画禅堂记》等佳作中窥得神采。
徐渭对元明以来的代表书家亦多有借鉴,并持“扬弃”的态度。徐渭评赵孟云:“孟虽媚,犹可言也。其似算子率俗书不可言也。尝有评吾书者,以吾薄之,岂其然乎?”[6]他对倪瓒亦甚为推崇,认为“倪瓒书从隶入,辄在钟元常(钟繇)《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散,未可以近而忽之也”[7]。徐渭草书得益于明代以草书闻名于世的书家祝允明和张弼。祝允明为“吴中四才子”之一,其草书气韵畅达、纵逸奔放。徐渭对祝允明书法推崇备至并勤加临习,在其书作《春雨诗》《行草书诗卷之杨妃春睡图》中可窥见祝允明之书风。他还在《跋停云馆帖》中评价祝允明为“祝京兆书,乃今时第一”[8]。
正是徐渭对上述诸家书法有着深刻理解和独到感悟,加以用功尤勤,终于化为自己独特的草书风格。他的草书有风云激荡之气和惊涛骇浪之姿。他将自己的情感和心绪倾注于笔端,借水墨如狂风骤雨般地倾泻出来,令观者震撼不已。徐渭代表作狂草书《幕府秋风诗》轴,点画狂逸而不失法度,满纸烟云而气韵畅达,矛盾而又统一,达到了“元气淋漓”的至高境界。其草书以索靖章草之点破祝允明之线,融会之际遂成独到之神采。徐渭以章草之点化今草之线的成功探索,亦被其成功地运用到大写意绘画之中。
徐渭草书的深厚积淀与艺术高度,决定了其大写意绘画的艺术境界。徐渭之功力、才情与人生际遇都蕴含在他貌似风卷残云、满纸狼藉,实则有丰富艺术表现的书画中。
徐渭在《旧偶画鱼作此》中题写道:“我昔画尺鳞,人问此何鱼?我亦不能答,张颠狂草书。”[9]此诗表达了徐渭绘画时不求形似,而是追求以书入画、舍形求神的写意态度。他在跋夏圭山水画中云:“观夏珪此画,苍洁旷迥,令人舍形而悦影。”[10]徐渭“舍形悦影”的观念是其以书入画表现的核心思想。
对以书入画,徐渭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以书入画之说始言于魏晋,发轫于隋唐,自宋元以来渐成风气,诸多书画家对此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和實践,而最终在草书入画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非徐渭莫属。徐渭虽习画较晚,然自习画起,即对以书入画,特别是草书入画有明确的态度。他深谙其道,并云:“盖晋时顾(恺之)、陆(探微)辈笔精,匀圆劲净,本古篆书家象形意,其后为张僧繇,阎立本。最后乃有吴道子,李伯时,即稍变,犹知宗之。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画,又一变也。”[11]徐渭阐述了古代以书入画的源流,说明了草书与写意绘画之关系,提出了不同时代的书风必定影响着这个时代画风的观点。
注释
[1][明]徐渭.兰亭次韵[M]//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266.
[2][明]徐渭.与萧先生[M]//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1129.
[3][明]徐渭.评字[M]//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1054.
[4]同注[3]。
[5][明]陶望龄.徐文长传[M]//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1341.
[6]同注[3]。
[7]同注[3]。
[8][明]徐渭.跋停云馆帖[M]//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976.
[9][明]徐渭.旧偶画鱼作此[M]//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159.
[10][明]徐渭.书夏圭山水卷[M]//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572.
[11][明]徐渭.书八渊明卷后[M]//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573.
[12]参见《岳雪楼书画记》卷三的柯九思《题墨竹图》。
[13][元]赵孟.题《秀石疏林图》[M]//中国绘画全集 第七册.北京:文物出版社,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23.
[14]参见《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九之赵孟题《柯九思墨竹图》。
[15]季伏昆.中国书法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222.
[16][明]徐渭.题画竹诗[M]//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201.
[17][元]倪瓒.答张藻仲书[M]//清閟阁集 卷十.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319.
[18][明]徐渭.天池題画花卉[M]//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75.
[19][明]徐渭.题画梅二首[M]//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387.
[20]参见故宫博物院藏徐渭《题陶学士烹茶图》。
[21]参见徐渭《杂花图》卷题跋之翁方纲《徐天池水墨写生卷歌》,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22]启功.启功丛稿·艺论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4:90.
[23][清]张岱.跋徐青藤小品画[M]//张岱.琅嬛文集.长沙:岳麓书社,985:211.
[24][清]周亮工.题徐青藤花卉手卷后[M]//赖古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854.
[25]同注[23]。
[26]参见刊登于《艺苑掇英》第32期的石涛《题四时花果图》卷。
[27][清]郑燮.郑板桥全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02.
[28]郑闻慧,主编.黄胄谈艺术[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162.
[29]齐白石.齐白石谈艺录[M].王振德,李天庥,辑注.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84:26.
[30][日]渡边寒鸥.论书百绝[M].刘艺,译.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124.91C285F5-D581-47B1-A2DA-5E8CCF14A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