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李双双,王丽,田茂娟
(1、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森林植物检疫站,贵州 安顺 561000;2、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5)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林木等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危害及经济损失的病原微生物、动物、植物。一直以来,林业有害生物威胁着我国森林的发展[1-3],给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4-5],其危害被称作“没有硝烟的火灾”。西秀区属黔中石漠化严重地区,生态脆弱,森林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十分困难。全区森林覆盖率54.4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工纯林占比大,人工林占全区森林的45%,占乔木林的75%左右;林种结构不合理,主要以松杉柏为主;森林质量整体较差,乔木林每亩平均蓄积5.5 m3,中小径材占比大,大中径材占比小,上述森林的结构和特点极易引起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因此,开展安顺市西秀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连续监测,准确掌握西秀区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及规律,对科学制订林业有害生物中长期防控规划,保护全区森林资源,维护西秀区国土绿化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秀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隶属安顺市,地处105°49'30"~106°21' 31"E ,25°56'32"~26°26'50"N,最高海拔1695 m,最低海拔1120 m,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平均降水量1298~1405.7 mm。年日照时数960~1388 h,光能资源充足,热能资源丰富。目前全区森林面积78750 hm2,其中:乔木林面积31349 hm2,竹林面积225 hm2、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47176 hm2。按起源划分:人工林31903 hm2、天然林46847 hm2。按森林类别划分:公益林35474 hm2、 商品林43276 hm2。按用途划分:防护林39656 hm2、用材林31650 hm2、经济林7444 hm2。乔木树种主要有:马尾松、华山松、杉木、柳杉、柏木、油杉、桦木、楠竹、藏柏、黄柏、桃、李、梨、杨树、柳树、桂花、女贞、香樟、槐树、楸树、安顺润楠、香椿、喜树、构树等。灌木树种主要有:茶叶、油茶、金刺梨、药用牡丹、小叶女贞、月季、杜鹃等。
2016-2020年,采用踏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按照LY/T 2011-2012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及LY /T 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进行调查[6-7]。
1.2.1 踏查线路设计
以乡镇(林场)为对象进行普遍调查,了解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及蔓延趋势等。
沿林间小道、林班线设置踏查路线,用目测法边走边调查,确保巡查路线能够覆盖辖区主要森林,共设54条踏查线路,覆盖17个乡镇(办)、林场(表1)。
表1 西秀区林业有害生物踏查线路表
续表1 西秀区林业有害生物踏查线路表
续表1 西秀区林业有害生物踏查线路表
1.2.2 样地调查
按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在踏查的基础上,对达到轻度危害以上的林业有害生物设立样地进行详细调查,样地面积667~2000 m2,样地中寄主树木的数量不少于100株,每块样地内抽取20株样树,进行详细调查。样地的设置要有代表性,得出的统计值要能代表所调查林分的情况。样地设置的位置应远离林缘,以避免人为或牲畜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共设立11个固定样地。
在踏查过程中发现有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时,设置若干临时样地,调查其发生情况、发生趋势、危害程度等。
1.2.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分析。
对照组仅选择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取贵州天安药业生产的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国药准字H52020960),每日给药3次,每次0.25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取四川迪康科技药业生产的盐酸吡格列酮片(国药准字H20052156),每日给药1次,每次2片。两组均连续用药30天,观察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
西秀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多,危害达到轻度以上的有害昆虫、病原微生物、有害植物有17种,发生面积大,“十三五”期间,累计发生面积达到3954.75 hm2,发生范围广,遍及全区19个乡(镇)办、林场,对全区森林和经济林木构成较大威胁(表2)。
表2 西秀区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及防治情况表
续表2 西秀区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及防治情况表
2.1.1 林业有害昆虫
监测调查表明,西秀区本土林业有害昆虫主要为松叶蜂(未鉴定到种)、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molesta)[8]、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xiaoiZhang)[9]、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和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houiLajonquiere)[10-11]、中华松针蚧(Sonsaucoccussinensi)。外来林业有害昆虫有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ferrugineus)、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ciliateSay)[12]。
2.1.2 林业有害病原微生物
监测调查表明,西秀区有害病原微生物主要为梨锈病菌(GynmosporangiumasiaticumMiyabeexYamada)[13]、桃缩叶病菌(TaphrinadeformansBerk.Tul)[14]、白粉病菌[15](Podosphaeratridactyla)、马尾松赤枯病菌(PestalotiopsisfunereaDesm)。
2.1.3 林业有害植物
监测调查表明,西秀区有害植物主要为林业外来有害植物,有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L.)、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oraSpreng)、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 。
2.2.1西秀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在发生面积上的变化趋势
监测调查表明,“十三五”期间,西秀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 从2016年的2000 hm2,下降到 2020年的595.49 hm2,较2016年下降70.23%(图1)。
图1 2016—2020年西秀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
对几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分析表明,除紫茎泽兰有反弹外,其他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图2)。
松褐天牛:主要危害马尾松,2016年发生面积533.33 hm2。经过加强松木及其制品的检疫,连续开展枯死木清理,挂放诱捕器,特别是采用新型ZM-80诱捕器及APF-I增强型诱芯后,防治效果明显增强,松褐天牛种群密度逐年下降,2020年发生面积降至400 hm2,较2016年下降25%。
光肩星天牛:主要危害柳树,2016年发生面积33.33 hm2,通过设置监测点跟踪监测,采用化学药棉塞孔、人工锤打产卵刻巢、性诱剂诱杀成虫等防治措施,遏制了其扩散蔓延势头。从2017年开始,光肩星天牛在西秀区仅呈现零星分布。
云南松毛虫 :主要危害柏木,2016年发生面积200 hm2。从2017年开始,持续采用白僵菌粉炮、人工摘除虫茧、化学药物防治、释放寄生蜂(肿腿蜂)等措施,云南松毛虫在西秀区的危害面积持续降低,2020年发生面积大幅下降至12 hm2,仅为2016年的6%。
紫茎泽兰:外来有害植物,2016年发生面积636.40 hm2,后通过在七眼桥镇、大西桥镇、蔡官镇、轿子山镇、旧州镇、刘腊乡、黄腊乡等多地建立阻隔带,并常年持续监测及采用人工连根拔除、集中烧毁措施进行除治。2018年下降到207.08 hm2,但从2019年开始有所反弹,到2020年发生面积又上升到265 hm2。
加拿大一枝黄花:外来有害植物,2016年发生面积0.86 hm2。2015年前传入西秀区,自2016年起逐步在轿子山镇、东关办、旧州镇出现零星危害,其特点是繁殖力强、传播速度快,除治难度大。采取常年持续监测、人工连根拔除集中烧毁措施进行除治。到2020年,发生面积有所下降为0.67 hm2(图2) 。
2.3.1 针叶林病虫害持续发生局部成灾
2016-2020年,松褐天牛、松针赤枯病、中华松针蚧、松叶蜂、云南松毛虫在我区甘堡林场、老落坡林场、东屯乡梅旗村、七眼桥镇等地的马尾松、柏木、油杉人工纯林区大面积暴发,发生面积2890.2 hm2,占全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的66.3 %。说明林种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差的林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危害面积、危害程度均较天然林大,更易导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监测显示,防治措施越单一,特别是单纯采用化学药物防治,可持续防治效果越差,一旦遭遇持续高温干旱或降雨量过大等极端气侯,林业有害生物如云南松毛虫、松赤枯病、松叶蜂等极易出现周期性发生。因此,积极推广运用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措施十分必要。
2.3.2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加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加快,林木及林副产品贸易流通越来越频繁,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在西秀区不断增加,入侵形势也在不断加剧。“十三五”期间,紫茎泽兰发生有所反弹,加拿大一枝黄花持续传播,红棕象甲、红火蚁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相继传入我区。
“十三五”期间,通过采取运用营林措施,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手段,加大绿色防控比重,使全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有效增强,西秀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到2020年全区发生面积从“十三五”初期2000 hm2降至595.49 hm2,监测防控成效明显。
“十三五”期间,松褐天牛、松针赤枯病、中华松针蚧、松叶蜂、云南松毛虫对针叶林持续危害,周期性暴发成灾,表现出长期性和顽固性,说明单纯采用化学药物防治,可持续防治效果较差,需要改变防治策略,大力开展综合防控。
“十三五”期间,紫茎泽兰发生有所反弹,加拿大一枝黄花持续传播,红棕象甲、红火蚁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相继传入我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对全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危害开始显现,防控压力不断加大,未来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将成为西秀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主要目标,需引起高度重视。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是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提高林区监测覆盖率和预测预报准确率,才能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做到防早治小,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因此,西秀区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持续监测,做到及时、精准、有效。
需要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纳入全区林业防灾减灾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物资储备,制定应急防控预案,一旦发现有害生物发生,做到反应快速,处置及时,有效遏制其传播扩散,减少灾害损失。同时,应积极探索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市场化运作和购买服务机制,解决检疫部门在治理实施中缺乏抓手的问题,确保防治质量和效果的取得。
加强科技支撑。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工作,必须加大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力度,强化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及推广运用,创新防治手段,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科技含量。同时,需加强对现有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培养和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的队伍,为林业有害生物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外来有害生物一旦传入新的环境,由于没有天敌控制,便会迅速生长繁殖,暴发成灾,因此,加强植物检疫是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有效手段和关键点,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把检疫执法关,发现检疫对象及危险性有害生物,应在第一时间就地处置和消灭,防止外来有害生物传入造成危害[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