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荣,咸文荣
(1.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 810016;2.农业部西宁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青海 西宁 810016;3.青海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16)
烟粉虱Bemisiatabaci属半翅目Hemi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农业害虫,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烟粉虱在我国为害逐年加重。烟粉虱的个体发育经历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期,成虫的寿命为 10-22 d,每头雌虫可产卵 30-300 粒。在温室内 1 年可发生11-15代,存在严重的世代重叠现象,必须连续用药才能控制危害。抗药性监测发现,境内的烟粉虱对烟碱类、有机磷类以及除虫菊酯类等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更进一步增加了防治的难度[1]。
烟粉虱寄主范围广,成虫喜欢群集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吸食汁液,随着新叶长出,成虫不断向上部新叶转移,呈现由下向上扩散危害的垂直分布型。最下部是蛹和刚羽化的成虫,中下部为若虫,中上部为即将孵化的黑色卵,上部嫩叶是成虫及其刚产下的卵。成虫喜群集,不善飞翔,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烟粉虱除直接取食植物汁液外,还能分泌蜜露,传播300多种病毒[2, 3],是近年来蔬菜和大田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4]。近10年来,对我国农业造成危害最大的病毒——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与烟粉虱的扩散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TYLCV在我国每年的发生面积超过6.67×104hm2,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109美元[5]。
为给生产上防治烟粉虱提供更多的药剂选择,我们分别检验了含有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烯啶虫胺、鱼藤酮和除虫菊素这4种活性物质的杀虫剂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筛选杀虫效果较佳的药剂,供生产中轮换使用,以延缓烟粉虱抗药性的产生。
防治对象: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
供试作物:辣椒CapsicumannuumLinnaeus,品种为乐都长辣椒。
供试药剂:见表1。
试验安排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实验基地辣椒温室。试验地属青海高原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海拔2310m,年均降水量330-380mm,昼夜温差大。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灌水条件良好,土壤pH值7.8,土质为栗钙土。温室气温11℃-35.0℃,空气相对湿度65%-80%,试验采用新加坡利农私人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农牌HD400背负式喷雾器,细雾滴均匀喷雾,对辣椒进行茎叶处理的方法,期间未喷施任何其他药剂。
试验所用杀虫剂见表1。
表1 供试杀虫剂信息
试验共设5个处理。包括:22% 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 烯啶虫胺水剂、5% 除虫菊素乳油和5%鱼藤酮微乳剂,处理编号、杀虫剂用量及生产厂家等详见表1。每处理4次重复,共20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5m2,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1.4.1 药效调查
试验共调查4次,施药前先调查整株辣椒上的烟粉虱成虫基数,调查若虫基数时选择固定叶片,挂牌标记,并于施药后1d、3d和7d分别调查记录各处理残虫数。
1.4.2 安全性调查
在试验过程中,观察所喷施的药剂对辣椒有否产生药害及出现其它异常现象,同时观察药剂对辣椒其它病虫害以及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1.4.3 药效计算
整理调查数据,按下面公式分别计算虫口存活率和校正防治效果:
虫口存活率(%)=(防治后残虫数/防治前虫口数)×100,
校正防治效果(%)=[(对照区虫口存活率-处理区虫口存活率)/对照区虫口存活率]×100。
利用SPSS 16.0数据处理软件,将试验结果统计数据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对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
由4种杀虫剂防治烟粉虱成虫的统计结果(表2)可知,药后1d,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烯啶虫胺水剂对烟粉虱成虫的防效分别为75.1%、73.8%,速效性较好,5%除虫菊素乳油、5%鱼藤酮微乳剂的防效分别为29.5%、40.4%,速效性较前两者差;药后3d,所选用的4种杀虫剂防效均升高,且均显著高于药后1d;药后7d,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烯啶虫胺水剂、5%除虫菊素乳油及5%鱼藤酮微乳剂这4种杀虫剂对成虫的防效分别达到89.4%、88.7%、68.9%、74.6%,其中,以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10%烯啶虫胺水剂的防效最佳,但二者间不存在显著差异,5%鱼藤酮微乳剂防效(74.6%)次之,但显著低于前两种药剂,而明显高于5%除虫菊素乳油的防效(68.9%)。
表2 4种药剂对辣椒烟粉虱成虫的防治效果
通过4种杀虫剂防治烟粉虱若虫的统计结果(表3)可看出,药后1d,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烯啶虫胺水剂、5%除虫菊素乳油和5%鱼藤酮微乳剂对若虫的防效分别为72.5%、69.8%、26.4%、43.7%,氟啶虫胺和烯啶虫胺对烟粉虱若虫的速效性更好,药后3d,对若虫的防效显著升高,药后7d,5%鱼藤酮微乳剂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烯啶虫胺水剂对若虫的防效分别为78.4%、81.5%、83.2%,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5%除虫菊素乳油67.2%的防效。
表3 4种药剂对辣椒烟粉虱若虫的防治效果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烯啶虫胺水剂对烟粉虱成虫、若虫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7d,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烯啶虫胺水剂对烟粉虱成虫的防效高于对若虫的防效,5%鱼藤酮微乳剂对若虫的防效高于成虫,5%除虫菊素乳油对成虫和若虫的防效相当。
施用上述4种杀虫剂后,观察辣椒植株包括根系、茎秆、叶片、花和果实等器官,直至拉秧前,与对照区辣椒相比,均未出现不正常现象,说明所采用的杀虫剂处理浓度均对辣椒安全。
本试验所选择的4种杀虫剂,均为低毒、低残留农药,对设施辣椒上的烟粉虱均具有一定防效。其中,对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均较佳的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10%烯啶虫胺水剂,二者均具有速效性、高防效的优点,能很好地控制烟粉虱的危害,对辣椒安全,是防治辣椒烟粉虱较为理想的2种杀虫剂。5%除虫菊素乳油、5%鱼藤酮微乳剂的防效、速效性虽明显低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10%烯啶虫胺水剂,但二者均为植物源杀虫剂,持效期更长、残留量更低,建议在烟粉虱发生初期虫口密度较低时使用[6]。
氟啶虫胺腈属于砜亚胺杀虫剂,烯啶虫胺为新烟碱类杀虫剂,二者均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氟啶虫胺腈作用于烟碱类乙酰胆碱受体(nAChR)内独特的结合位点[7],烯啶虫胺对害虫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据报道,宁夏地区的烟粉虱已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烯啶虫胺产生了抗药性[8],青海地区的烟粉虱对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是否已产生抗性,仍有待研究。除虫菊素是由除虫菊花中分离萃取的、具有杀虫活性的六种物质组成的,属于典型的神经毒剂,具有麻痹昆虫中枢神经作用,为触杀性杀虫剂;鱼藤酮存在于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区所产豆科鱼藤属植物根中,主要影响昆虫的呼吸作用,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导致害虫出现呼吸困难和惊厥等呼吸系统障碍,麻痹而死。虽然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和除虫菊素均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但具体作用机理不同,而鱼藤酮则作用于呼吸系统。因此,在设施辣椒生产中,应坚持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机制农药交替使用原则,注意抓住烟粉虱发生初期这个关键时期,轮换使用此4种杀虫剂防治设施辣椒上的烟粉虱,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