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衣载德:中国山水与花鸟绘画符号语言在校服设计中的应用

2022-06-22 06:46邵一格刘艺琳肖立志
河北画报 2022年18期
关键词:四君子青绿纹样

邵一格 刘艺琳 肖立志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当今时代,校服不仅是校园文化的体现,也是美育工作开展的载体。校服作为与学生校园生活紧密相关的物品,具有了审美和教育双重功能,对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大多都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将这些融入到校服设计之中,可使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美、接受美的熏陶,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与创新意识起着关键作用。基于校服现状“丑校服”“不合适”等问题,很多学者已认识到该问题的存在并展开研究,但大多都集中在改良校服的款式与风格,对于校服的内在文化的探究不够细致。本文旨在通过对校服教育价值与形式要素的发掘整理过程中,从中国山水与花鸟绘画中提取纹样元素,使得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在校服设计中的应用逐渐成熟,充分发挥校服的育人价值。

一、校服教育角色的分析

(一)校服功能的普遍认知

一致性与标准化的校服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规范与约束,培养了学生的纪律性,有利于学生形成规范与制度的意识,在构建良好校园的过程中,校服充当了规范学生行为观念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的校外行为,校服可以凝聚社会多方的力量,共同保护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中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且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校服的隐性教育,可以减少一些他们自以为很“酷”行为(吸烟、吸毒)的发生。因此,校服作为未成年人的标志,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份意识,自觉抵制不良影响,同时也可以收到社会监督,便于管理。

校服作为制服的一种形式,源自平等与民主的价值观,不仅可以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塑造,还对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具有重要意义。18年千叶县研究尝试“跨性别式”,试图在校服文化政策中改变LGBT群体中的弱势地位等,日本校服正在从等级制度上的平等观念引起探索社会群体教育的思想变革,企图通过这一类的隐性教育形式探究是否能推进社会和谐,降低社会阶层中不平等的暴力影响,逐步将“制服”的定义从规矩转为表象,优化学生的外表形象,减少相互攀比的现象,避免优越感与自卑感的产生,促进实施教育公平。

(二)校服发挥育人功能的国际经验

欧美与亚洲其他国家校服出现的时间较长,关于校服的研究相对系统。学者Hannah Norrish利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分析了学生的身体活动受校服类型的影响,最后提出长期生活在校园环境的学生来说,校服的优化设计可以提升儿童的身心发展。学者Russell Edward Sowell 通过对学校的调查统计,分析了校服与学校两者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校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出勤率,防止学生违反学校政策。

其次,日本学者难波知子在文章中提出校服可以使目标人群与其他人群相区分,这种心理文化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归属感与凝聚力,促进了内部成员的团结,从而保证了集体利益的最大化。日本的校服发展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上,同时借鉴发达国家教育及制服体制,进而不断成熟,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与审美也起到引导作用。

(三)美育背景下校服的育人功能

校服反映着一个学校的人文气息与精神风貌,不仅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也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体现,但它最容易被忽视的是育人价值。作为直观的校园物质文化,其能将无形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等直接呈现,并与校园其他物质文化形式相结合,使其所体现的价值观与育人理念内化为老师与学生的精神动力。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归属感是第一级,其次分别是安全、情感、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校服能够强化“学生”身份意识,协助青少年进行角色定位,给予一种“我是集体一份子”的心理暗示,增强集体归属感与荣誉感。这种心理需求的满足更有利于学生投入到学校学习与生活当中,帮助其追求更高目标来实现自我,培养正确的三观。

在青春期,青少年的人格与观念逐步形成,开始重视自身形象,追求形象美与服装美。现今,社会经济水平发展迅速,物质文化日益丰富,人们的审美趣味各有不同,而青少年学生尚在心理与生理的发育期,判断是非能力较为薄弱,盲目“跟风”潮流容易导致审美的偏差。统一的着装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高速发展的物质世界与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中逐步成熟,形成正确的人格观念。

二、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提取校服设计元素

(一)山水画符号语言

中国画最早可追溯到一万两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原始绘画,可见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之源远流长。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国人情愫中最浓厚的沉淀,是表现我国大好河山的重要绘画语言,是弘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清代张庚言:“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这说明了山水画最早的形式便是设色山水,且设色画中是以青绿重彩为多。现今大多数人只知道水墨山水,事实上,青绿山水也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门类。青绿山水作品多有底色,通过层层叠加积染颜色,所用色彩主要为矿物质石色中的石青、石绿。

青绿山水在宋代被推向发展高峰,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作为宋代院体画的代表,以富丽堂皇的气象以及华美艳丽的色彩成为了继唐代之后青绿山水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但发展至后,青绿山水呈现衰落趋势,即使明清时期仍然有青绿山水作品的出现,但也只是限于对水墨山水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青绿山水已经不复存在。2022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登上了万众瞩目的春晚舞台,“青绿风”也盛行一时,由此也能看出国家对于我国独有的绘画语言的推崇与复兴。将青绿山水中的色彩语言进行提取转化,通过校服这一载体的传达,弘扬极具东方风韵的靓丽色彩与知名度,在一定意义上对青绿山水绘画能够起以复兴作用。

中国山水画另一分支是水墨山水画。青绿山水在宋代达到鼎盛,后发展至元明清时期,文人画兴起,水墨山水占据了主流市场,山水画过渡到水墨表现,表现山石结构的皴法语言有所显现。水墨山水画在审美表现出注重画面表的意境与线条的节奏安排,追求“神似而非形似”,与西方绘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是我国所独有的传统美学意蕴,也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所值得传承与发扬的。

元代是中国文人画发展相对成熟的时期,黄公望是文人画家的代表之一,其作品《富春山居图》也被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带上了2022年春晚舞台。《富春山居图》与前代山水画相比,造型显得更加简洁,不刻意强调对客观对象真实性的描绘,也不过分增强实与虚的对比,以干笔勾勒皴擦来表现山体结构,呈现出新的山水面貌。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黄公望的绘画作品更多追求的是闲逸、恬适之美。

将水墨画中山体局部这一符号语言进行提取,应用于校服设计中,对学生的美学教育以及品德教育有一定的作用:一是通过山水画这一纹样,能够让学生感悟自然,体会山水之间的美好育中国传统美学意蕴;二是能够培养学生儒雅的品质,通过艺术文化语言的表现对学生有一定的良性环境影响;三是通过大山大水这一题材的纹样符号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水墨花鸟画符号语言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画另一语言的体现,五代宋初,黄荃徐熙两派的兴起,使得花鸟画的发展到达了繁盛时期。其中,在文人之间兴起的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绘画题材,将中国花鸟画推向了“托物言志”的阶段,即在创作中,以绘制“四君子”表达画家的个人品格。

“梅”作为“四君子”之首,其绘画作品极为丰富,其不仅象征着长寿与和平,还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画家大多通过绘制梅花来表达自身文人雅士孤岛傲岸的情怀。“兰”以飘逸的风姿和高雅的神韵为著名,与文人墨客普遍拥有的清高、飘逸、文雅的品格相契合,因此历代画家多有借兰咏志,表达其虽清贫但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菊”以素洁高雅的品性与顽强的风骨备受文人所青睐,其表现出的孤傲与幽雅,是幽人高士隐居,寻求闲逸生活的象征。“竹”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物质载体,既是顽强的生命力与正直清高的象征,又是谦虚淡泊、潇洒飘逸的化身。

因“四君子”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在设计中也处处可见。对于“四君子”的纹样设计,主要方式有:其一,通过单独或两三个花纹纹样组合而成一个单位的纹样,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而形成二方连续式纹样,体现出节奏之美。例如梅花与菊花组合的边花布局、梅花与竹子的边花布局,菊花如意云纹勾边等;其二,通过“对称”手段体现出“四君子”纹样的均衡美,给人带来一种稳定感、秩序感与庄严感的视觉效果;其三,通过“四君子”纹样的重复排列,能够使纹样设计更具有装饰美感,充分体现出古典美;其四,通过对“四君子”的植物形态进行夸张处理,遵循纹样的疏密与繁简的艺术处理及布局规律,体现出充实之美。

三、中国山水与花鸟绘画符号语言融入校服设计中的应用

以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应用为主题对校服进行设计,展现中国学生的文雅且有风度的气质是本文校服设计的理念。校服设计提取山水画中的部分山体元素,根据形式美法则,对其外形进行概括后打乱重组,但仍保留绘画作品的原貌,将其应用于秋冬季校服。其次,在校服设计构图中采用“留白”的手法,表达出画面高远的意境,在视觉审美上给人们带来一个遐想的无形空间。再者,采用“边角式”构图,从局部景物入手,虚化远景以刻画近景,呈现出意境美。秋冬季校服下摆运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图案,旨在通过大山大水这一题材纹样符号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将四君子之一“竹”作为纹样应用于现今校服设计中,意旨有两点:一是由于“竹”在中国传统美德上的优良意义,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是通过“竹”纹样的应用,对于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春夏季校服上装衣服下摆与校徽之处运用竹子图案。在校服下摆的竹子纹样设计上,进行了疏密处理,赋予其韵律之美。清代郑板桥提出了竹子“三段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其中“胸中之竹”所要表达的艺术意象是要有丰富的内在涵养。校服校徽处应用的竹子纹样,便是对这一意象的体现,为增强隐性教育氛围以及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秋冬季校服上装也运用竹子图案于袖子两侧和裤装的两侧,象征着挺拔正直之意,展示学生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之外,“对称性”设计原则也使校服设计体现出一种稳定感与均衡感的效果。

在色彩选择中,本设计认为直接提取中国青绿山水画中的色彩,有些艳丽的颜色不太适合融入校服设计中,因此通过对其纯度与明度上的调整,使其与学生更适配,并能够取得舒适的视觉效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季节特征,春夏季校服以浅蓝色与白色作为主色调,其中浅蓝色是通过对青绿山水中的石青进行纯度上的调整,白色占比更大,视觉上给人以明亮、清新的感觉。秋冬季校服以深蓝色与白色为主色调。深蓝色同样是提取了青绿山水中的石青,进行明度降低处理。深色的运用,根据深色能吸热的原理,可以在物理色彩上起到一定的保暖效果。春夏季与秋冬季色彩上的不同,使校服的色彩也呈现出多样性与层次性。

猜你喜欢
四君子青绿纹样
熊石望
仙境烟台,只此青绿
拯救“濒危”花纹
褚玥莹作品
大千世界 磅礴浑厚
花中四君子 中国传统文化与法式染色布花工艺
国画之美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从青绿到枯黄,以芳心书墨香
中国花鸟画之“四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