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姜 倩 刘晨茵
毫无疑问,国字头新闻发布会是重要的媒体竞技场,拿到国家级新闻发布会“入场券”,获得部长级新闻发言人的独家回应,是新时代地方媒体增强品牌影响力的最佳方式之一。无界的数字传播方式也让资源和传播处于弱势的地方媒体拥有与中央媒体同场发声的可能性。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天目新闻作为全国化布局、全球化传播的新型传播平台,于2021年在北京设立京津冀新闻中心,与浙江日报北京记者站合署办公。第一现场参与、第一时间发布全国性重大政策、重要新闻资讯,是天目跻身媒体“国家队”的应有之义。在中外媒体云集的北京,如何突出重围传递出天目新闻的声音,天目京津冀新闻中心在2021年进行了初步探索。
天目新闻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
国务院新闻办的主要职责是推动中国媒体向世界说明中国,其中包括举办新闻发布会,向中外记者介绍中国情况和方针政策,其规格之高、信息之全,成为在京中外媒体积极争取参与的第一平台。2021年下半年,天目新闻通过积极争取和认真准备,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交了参加新闻发布会的申请,而后顺利申领到2个宝贵的记者名额。拿到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入场券”是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努力的开始。
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发布会形式很多,有新闻发布会、吹风会、见面会等,其中新闻发布会频率最高,有时上下午各一场,传播形式也最丰富,图文、视频由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权威媒体机构全程直播,且经常有部长级的“顶格发言人”参加,平均每场线下参会的中外媒体达50家以上,天目新闻作为国新办发布厅里的“新人”,如何做出新意?
天目新闻记者在北京出席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
首先,做好准备。发布会的前一天,准备工作很重要,比如准备问题,包括及时报名和沟通、学习新闻背景资料、提交问题等;准备发稿计划,包括前后方对接安排、发稿方向、背景视频素材等;准备采编设备,包括电脑、手机云台、收音器等;准备出镜,包括西装(穿着职业也能提高信任度)、天目Logo口罩、台标等。
其次,积极争取。发布会当天各媒体同场比拼,没有所谓不去争取就能得到的幸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争取提问。每场发布会前都会邀请媒体提交感兴趣的问题,一般天目新闻记者会准备至少4个不同角度的问题,从热门话题到冷门角度,从宏观环境到微观案例,问题不怕多准备。另外,本着“新人”的学习态度,天目新闻几乎每一场都会提前至少一个半小时到达发布会现场,这样可以争取到第一排入座,方便主持人看到举手提问。
新闻发布会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发布方式,往往采用相关部委发言人先发言,记者再进行提问的形式进行。因此,记者现场提问是评判新闻机构是否深度参与本次新闻发布会的重要因素,提问时的“自报家门”也是媒体品牌宣传的最佳方式。
一场1小时左右的发布会要回答7~10个记者的提问,意味着一半以上媒体无法现场提问,所以现场提问是一种非常稀缺的公共资源。目前,天目新闻已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成功提问十几次,略有得失可以小结。
首先,问之有意,提之有需,找到提问的“精准度”。一场发布会面向的群体包括中央媒体、行业媒体、对口跑线记者及地方媒体等。提问并非记者个人行为,而是代表自己所在的媒体和受众。要研究提问对象,抓住对方特别想讲、特别需要回应的问题去问;也需要研究自己,跟自身关切度高的成功率也会较高。
每场新闻发布会前,天目新闻的参会记者会花大量时间了解发布会的主题、背景资料、相关政策及出席发布会发言人的分管领域等,还要查阅汇总历年来相关主题发布会的记者提问,找出其中的“变”与“不变”,把握基本脉络和时事变化,更要找出发布主题与浙江元素的“交汇点”,精心设计,力求从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角度提问。比如,国家文旅部关于国家文化遗产的发布会,天目新闻记者想到浙江的良渚古城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个问题方向既契合主题又是浙江关切,成功获得提问机会。又比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来进展新闻发布会,天目新闻站在国家战略角度考虑浙江担当,也成功提问。
其次,忌过宽泛,又忌狭窄,找到提问的“切入口”。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就有发言人毫不客气回复记者提问:“这个问题太大了,我无法简单回答”“这个问题有相关部门的权威回答”“这个问题我之前已经回答过了”。好不容易抢到提问机会却被当场拒绝,十分可惜。不容易被拒绝的问题大部分是既回应当下的关切,又有远瞻空间。央媒关注点相对宏观,这跟媒体风格和传播对象有关。
那么,天目新闻如何形成自己的提问风格?观察同场同类型媒体,新锐的新媒体一般都关注网络热点、公众焦点、具体案例。天目新闻把握“看见美好”的媒体品牌,选取的问题往往切口适中、直奔主题,同时注重与老百姓生活的密切度。例如,在全国老龄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两个部门参与的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发布会上,天目新闻找到两个部门的工作交叉点,就如何解决老年人应用智能设备困难、如何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等问题成功提问。发布会后,不少行业媒体就这个提问专门采写相关主题报道。同时,忌过专业,又忌业余,找到提问的“针对性”。当遇到发布对象是国家统计局、财政部、科技部等专业度非常高的部委时,提问既不能太过专业化以致难以被大众理解,也不能问一些太过业余的问题。比如,2021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之前,天目新闻记者查看了大量数据资料,在其中找到一个大家关心的最新人口数据,而且也可以结合国家新政策,最终成功提问:“最近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里有一个2020年净增人口数据,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要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请问国家统计局,中国现在的人口形势以及新的生育政策将对中国现在以及未来的国民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国字头发布会的传播报道,各家媒体在“亮点”选取中往往有高度雷同的情况,如果有独家提问,就能在标题中抢下关键词,占据新闻报道的独家山头。因此,每当有现场提问的机会,采写的报道均以“某部委回答天目新闻记者提问”为标题,直接拎出天目新闻品牌核心。
首先,错位传播。新闻发布会都有线上直播,场内场外媒体同一时间获取信息,媒体之间没有时间和内容信息差,这就对如何做出特色提出能力考验。天目新闻记者充分突出短视频、竖视频特色,从记者第一视角,做到发布前有预热、发布中有即时、发布后有评论,出镜沉浸式带看发布会的体验得到了网络好评。
其次,抓住独家。吹风会是国新办发布会的形式之一,但没有线上同步视频直播,线下参加的媒体也有限,这就为生产独家快讯提供了条件。天目新闻记者基本每次都早早到场争取前排,用视频记录下发布会干货及时发回报道,如能抓住提问机会,往往就成了全网独家视频,转载率也大大提高。
再者,前后方配合非常重要。因为名额原因,天目新闻记者往往只能一个人参加发布会,现场要拍摄、提问、记录,无法及时剪辑、校对和发稿,后方的协同配合就显得特别重要。天目京津冀新闻中心会安排一位编辑随时在线接收记者现场视频和文字碎片,及时梳理整合、剪辑传回并安排发稿。同时,天目总部编辑中心选取重点内容进行再加工和分发,比如在天目全渠道视频号、微博、微信号上对内容进行二次、三次传播。
目前,天目京津冀新闻中心已与近10个部委办局形成常态化信息互动。但“提问部委”仅处于1.0起步阶段,尚有诸多不足和提升空间,正在加紧思考下一步如何改进提升:一是如何服务浙江。在北京成立天目京津冀新闻中心,其中的核心意义就是走出浙江发展浙江。思考如何把更多的浙江之问带进发布会,比如浙江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全国性热点,要通过提问部委吸引更多关注、形成有效助力。二是如何做深内容。北京拥有众多顶级专家智库,他们可以对国家级发布会进行专业解读和信号研判。思考如何问计智库,比如发布会前征求智库关注点、发布会后连线智库做专业解读等。三是如何做大声量。北京头部传媒资源丰富,他们可以很快很广地放大天目声音。思考如何强强联合,借船出海,比如共建中英文专题栏目、共同征集关注、共同运营推送等。在提问中读懂中国、传播中国,相信天目新闻会走得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