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墓壁画天象图的艺术风格

2022-06-22 02:55刘娜祯
今古文创 2022年23期
关键词:构图类型色彩

【摘要】 汉墓壁画是了解秦汉绘画的主要窗口,也是中古时期墓室壁画题材较为丰富的一个阶段。古人对天文学极为重视,汉代人更是不例外。因其与皇权、宗教观念等各种因素相结合,呈现出独特且多元化的天象文化风格。它不仅有宗教性的意义在其中,还包括了汉代人的审美内涵,因此,天象图是汉代墓室壁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几乎在汉代墓室壁画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它的身影。本文通过对汉墓壁画天象图的类型、构图、色彩与线条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汉代天象图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天象图;类型;构图;色彩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3-009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3.030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美术考古学的风格定性研究”(项目编号:2020J037)阶段性成果。

从已发掘的70多座汉壁画墓中,至少有21座墓葬出现以日月星宿为主的天象图,年代从西汉到东汉晚期不等,早期集中在中原和关中两区,晚期遍布于东北、北方和河西三个地区。其原因一方面是汉代横穴式室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绘画空间,另一方面是汉代人对天上世界的美丽联想。天象图是汉代人心目中“天”的图像化表现,比文字更鲜明、更具体地记录和描述了汉代人心目中“天”的形貌。

除“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之外,对汉代人影响较深就是神仙信仰思想。这种长生不死的神仙之说,由来已久,并非始于汉朝。其思想背景来源之复杂,包括魂魄观念的影响、祖先崇拜的影响,以及中原葬礼的发展、“齐生死”的哲学讨论、楚地招魂习俗的传播,以及秦始皇陵的墓葬突破,另外方士的鼓吹、统治者的推波助澜也是汉代神仙信仰泛滥的重要原因。[1]汉代人为人与动物添加特殊的羽毛,强调它们拥有协助人类登天的神力,是人与天沟通的桥梁,由此汉代人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升仙思想通过骑神兽飞升和羽人画像表达。骑神兽飞升的壁画在西汉时期的中原地区盛行,羽人像则在东汉时期流行,有时也会出现神话中的仙人仙兽像,如西王母、伏羲女娲等。

一、天象图的类型

古人对天极为重视,汉人更是不除外。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上完善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理论,在其作为政治工具宣传的背景下,上至国家下至社会以及个体百姓都普遍相信上天会借文字或图像向世人预示祸福吉凶,也会向仁君显示祥瑞的图像以证其受命于天。因此天象图作为一种承载思想观念的文化载体,是在汉代完成最终形成固定模式,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图像体系。虽汉代墓室壁画中关于天象的图像十分丰富,但绝大多数较为零散,只呈现出部分星象。根据目前资料的统计,可将天象图分为三种类型。

(一)具象”天象图

第一类称为“具象”天象图,虽称为“具象”天象图,但并不是说其内容为实际天象,而是说它的表现手法“具象”,即直接用圆点表现星象,星象间并无连线、形象化的图像。[2]譬如洛阳烧沟 61號西汉晚期墓,在墓室的顶脊上绘有由12块砖组成的一幅连续日月星云图,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幅星象图。左起第一方砖上绘有日,日中有金乌;第七方上绘制月,月中有蟾蜍。其余方砖上绘有云气纹、星象,星象皆由圆点表现,其间没有连线。第一与第七方砖将整幅画面分为两部分:前六块砖有太阳,象征着白天,后五方砖有月亮,象征着夜晚。日夜交替,永不会结束,代表永恒。

“具象”天象图最早发现于西汉后期,传播于东汉时期。由于星象只是简单圆点,之间并无连线与形象化的图像,故基本只能辨识北斗等最为重要的星象。

(二)“意象”天象图

第二类称为“意象”天象图。即用圆点表现星象,星象之间有连线、形象化的图像,容易被辨识和理解所表达的内容。此类墓室天象图最早见于西汉晚期的关中地区。西安交通大学汉墓主室顶部绘有一幅天象壁画。壁画上有一条内径约2.20—2.28米,外径约2.68—2.70米的同心圆,圆内部南侧绘有一轮朱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黑色金乌,北侧绘有一轮白色的月亮,月中有一蟾蜍和奔跑的兔子。太阳与月亮四周绘有云纹与几只仙鹤。两圆间的圆环内则绘有四象二十八宿。星宿的表现方式为“意象”星象,如东宫七宿中的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组合起来为苍龙形象。白虎与朱雀也与其情况类似,只是合并的星宿较少。合并后的星象完全按照四象二十八宿顺序排列,因此可以逐一识读。

(三)“抽象”天象图

第三类称为“抽象”天象图。即脱离具体物象的约束,从多种具像化的人、物中提取特征,加以整合,形成新的形象。首先是天象图中从直觉与想象出发的神灵图,如伏羲、女娲、常仪、人皇等。其次是阴阳极性。在汉墓天象图中,太阳一般绘在东部和南部,于鸟的形象旁边,与伏羲相联系;月亮画在西部和北部,被描绘成蟾蜍的形象,与女娲相联系。

“抽象”天象图兼顾了汉代人思想与抽象为一体,将他们对“升仙”的美好向往抽象化的反映出来,将人的形象神化。例如在升仙队伍前列,通常会有一位引导者,称为羽人。西汉卜千秋夫妇升仙壁画中的羽人(图1)是一位袒腹的老者,身着紫色羽衣,身体微微向前曲,目视前方,长发向后飘,双手持节,腾空驾云。西汉浅井头壁画墓中的羽人是半人半兽,身披朱色羽衣,长发向后飘,双手前伸,站立于一龙背上,作驾龙状。在古人心中,羽人是天帝派往人间接引凡人升仙的使者,因此在两幅壁画中,由羽人引导长长的升仙队伍以极快的速度在空中飞行疾驰。

上述三类天象图在墓葬中展现了汉代人的创造力、想象力与艺术浪漫,将装饰与现实所融合,是汉代人的思想观念的传达。

二、天象图的构图

天象图作为汉墓壁画重要的一部分,其布局与构图需适应墓室的内部空间结构,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其统一性表现在“通常情况下,反映现实生活的画面都安排在墓室四壁的中下层。天堂仙界图像基本位于墓室顶部,也有一些是放在墓室四壁的上端。镇墓避邪的神灵或人物大多绘于墓门、室门、甬道两侧或各门的门额上方。”[3]因此西汉至新莽时期壁画墓中的天象图一般绘制在墓顶。多样性体现在其构图上,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长卷式构图

长卷式构图受春秋战国青铜器图案的构图所影响,是由多块砖或几个壁面组成一幅连续的画面,通常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如西汉卜千秋墓引导升仙图,图中在十三块砖上从前至后依次绘女娲、月亮、持节方士、二青龙、二枭羊、朱雀、白虎、仙女、奔兔、猎犬、蟾蜍、卜千秋夫妇、伏羲、太阳、黄蛇等人神鸟兽的形象。[4]此图绘在二十块空心砖上,整幅壁画以长卷的形式铺展,既缜密又自由,为后来的卷轴画奠定了基础。

(二)全景式构图

全景式构图通常出现在具有穹隆顶结构墓室中,以山西永济上村东汉壁画墓(图2)为例,星象图是该墓壁画的主要内容,分别绘于后室四壁中上部,于东西方向绘有七颗星,观察其排列位置应为北斗七星,斗勺在东,斗柄指西。前四颗星为斗魁,后三星为斗柄。全景式构图通常用来表现日、月、星辰的仙界图像,由于仙界图像出现在整个汉代,所以这类构图贯穿了汉墓壁画发展的始终。

三、天象图的色彩语言

汉代墓室壁画天象图虽以线条为主,但不可忽略天象图的色彩。汉人在天象图中的色彩运用较为主观自如,很多星象图以白色圆点、白色线条,红色日月装饰,将色彩从固定的自然标准中释放出来。虽自由但并不随意,基本遵循色彩对比色、饱和度的原则,整体画面既亮丽又强烈。由于天象图在汉墓壁画中的占比较重,所以涌现了很多装饰的手法与特征。为了能使图像清晰地展现出来,先在墓壁上上一层泥灰,然后在泥灰上涂白粉作底,于白底上绘图像。部分壁画色调以红褐色为主,以朱砂色为底,用黑色勾勒出物体的轮廓,再以红、白、黑、绿等颜色加以点缀,增加墓室的神秘与宏大。

天象图的种类,从已发掘的壁画实际来看,主要包括黑色、红色、白色、青色、赭色、黄色、紫色。其中汉代人对于红色尤为喜爱,因为红色与血液一般象征着生命、活力,加之红色作为“五色”中的重要部分以及楚文化崇尚红色的影响,多种因素之下,红色在汉代占据极高位置。一般用红色绘制天象图中最为重要的图像,例如日月、伏羲女娲、朱雀、神兽等。通常红色也用来勾勒、点染细节。以河南永城柿园汉墓壁画为例,壁画在绘制前进行了细致的构图设计,用笔墨勾勒出各形象的位置与轮廓,然后用红、白、黑、绿绘出主题图案和边装饰图案,最后在空白处填补以红色,整体以红色为主色调,用白色绘制白虎、朱雀和细小鳞虫动物,只在它们身上的某些部位用红色、黑色或绿色着重绘制。由此可看出汉人对于壁画的制作技艺极为娴熟。

黑色在汉墓中是最常见的颜色,为正色之一,其地位仅次于红色。一般是用作勾勒轮廓造型,因其可用作勾勒的形象可复杂,可简单,且可表达的内容较为宽泛,故较少大面积平涂。白色在汉墓中是仅次于红色与黑色的颜色,为正色之一,因其明度最高,常用做提亮主题图像。在有色底色中,白色与黑色作用相同,用作勾勒轮廓或细节。黄色也为五行正色之一,但较以上几种色彩相比较,使用频率明显较少。因此,其常用作搭配其他颜色,丰富图像的色彩,调和画面。色彩主要用于天门、云纹等。青色在汉代文献的记载较少,也为五正色之一,是一个较宽泛的色彩范畴。常用作勾勒、涂染等细节,且与暖色相对比,使画面冷暖对比强烈,突出图像,用于天象、玉兔、云气图像等内容的色彩表达。赭色与紫色使用较少,在图像中一般是搭配其他颜色,营造氛围感,主要用于天门、云气、神兽的羽翼等内容。

以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象图为例。其颜色分布基本与天象图的大体颜色一致,在壁画绘制之前,先在砖墙上用草或稻谷找平,再用细泥压平,然后用绿色刷为底色,最后粉本起稿,故整个画画的底色是绿色的(图3)。在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象图中,主要用黑色勾勒线条与绘制装饰线条。用红色来绘制太阳、少许星宿、眼睛、与衣服的装饰线条,用青色来绘制龙与衣服的装饰、羽毛、乌龟的壳。用白色来绘制白虎、云气纹、月亮、星宿、兔子、猫头鹰、人物的服饰。用黄色与橘色来绘制人物服饰和羽毛的一部分。这幅天象图,色彩采用平涂的方式,且用色十分大胆。其中苍龙的颜色十分丰富,主色调是白色,在其身體上点缀绿色的线条与黑色的实心圆点来表现鳞片。伏羲女娲的蛇身的鳞片中也是用青色去表现。

汉代墓室壁画天象图的色彩语言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兼顾美感与感染力。“神物形象色彩的运用在汉代墓室壁画艺术形态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色彩体系。”[5]因此,汉代墓室壁画天象图将色彩的运用价值推向了一个民族新高度,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装饰性。

四、天象图的线条

汉墓壁画天象图的色彩是丰富绚丽的,但其线条的运用也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刻画。给人以简洁流畅、古朴圆润的感受。汉人对于神兽、仙人、天象线条的运用无一不透露出他们对线条的熟悉感。根据不同的图像,使用不同的线条用笔。例如在形体与服饰上的线条是简约自由的,对于面部的刻画是精致的,对于云纹这些装饰线条通常是连绵流畅的。线条是最古老的造型、装饰语言,不仅能将天象图的物象轮廓表现出来,也能将图像的态势表达出来,其风格多变,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简洁流畅

在汉墓壁画天象图中,较少出现平直的线条,多为曲线,使得勾勒的图像整体呈现流畅的风格,例如在河南永城柿园墓的壁画中,主室顶部中间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一条头东南、尾东北的巨龙,两边用黑色线条绘制造型生动的白虎与朱雀,四周绕以云气纹等装饰图案,整体画面造型凝练,富有运动感与节奏感。在洛阳的卜秋千墓壁画中(图4),整幅画面不管是伏羲还是朱雀、白虎以及云纹的线条,都可谓是简洁流畅,气势磅礴,一笔之中有数次变化,既有粗细,又有顿挫,节奏感与韵律感兼具。

(二)古朴圆润

汉代的墓室壁画处在中国绘画的早期,当时工匠的画工有限,物像造型不甚成熟,以至还留有原始质朴圆润的风格,例如西汉卜千秋壁画墓的朱雀图(图5),不管是在造型或者是用笔上,皆可表现出这幅图像的古朴,但又在古朴之中看到飞扬的神采,形成了既淳朴又生动的风格。

(三)种类丰富

在汉代墓室壁画天象图中,既有流畅轻盈的线条,又有刚直硬朗的线条;既有古朴圆润的线条,又有粗细变化的线条;既有一笔而成的线条,又有顿挫有致的线条。正是由于线条的丰富,才使得塑造的形象层次感、节奏感与灵巧感皆具有。线条的运用将汉墓壁画天象图的神韵气态充分展现出来。不仅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张力,还带来了行云流水的韵律美。以高低起伏,古朴圆润的轮廓线条形成了鬼斧神工的视觉盛宴。

五、结语

汉代墓室壁画天象图是墓葬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艺术审美体现。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更充分体现了汉代人“视死如生”的重生信仰体系,展现了汉代人的浪漫与神秘。通过对天象图的类型、构图、色彩与线条进行分析、了解,进一步认识到汉代绘画艺术水平,为现代研究提供了关于历史、社会与思想方面的研究线索。

参考文献:

[1]汪小洋.中国墓室壁画的重生信仰讨论[J].民族艺术,2014,(1):38-44.

[2]王煜.规矩三光 四灵在旁——汉代墓室中的天象图[J].大众考古,2016,(10):48-53.

[3]贺西林.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4]孙作云.洛阳卜千秋墓壁画考释[J].文物,1977,(6):17-22.

[5]甘兴义.汉代墓室壁画神物形象构建及其文化意蕴[J].河北学刊,2019,(3):93-97.

作者简介:

刘娜祯,女,山西吕梁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构图类型色彩
神奇的色彩(上)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