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影视艺术作为精神产品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观影也已经成为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费模式。影视作品是听觉与视觉、声音与画面的有机融合,尤其是影视音乐与影视作品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很多时候当哼唱或者听到某一个影视作品的片头曲、结尾曲或者插播曲时,脑海中便会自动浮现出电影或者电视剧中一帧帧精彩的影视画面。有时候甚至对影视作品的名字或者剧情记忆模糊,但因为影视音乐的存在或者唤醒,而让影视剧生命力和影响力始终保持着。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是《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早成为广为流传的经典旋律和传唱不息的经典之作,伴随了许多青年朋友的青春岁月。也正是有了经典影视音乐的支撑与辅助,或者说正是由于一系列经典音乐与影视剧情的完美融合,让影视作品成为永不褪色的经典,电视剧《西游记》就是最好例证。可见,精彩的影视音乐,准确来说影视配乐是影视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视作品的“神来之笔”,起着“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可谓音乐让影视“永远活着”。如今,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更离不开影视音乐在其中的铺垫与渲染,以至于无法想象缺少配乐的影视作品该多么尴尬与单调。
一、影视音乐的概念及其特征
影视艺术是一门声画合一、视听合一的综合性艺术。伴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影视音乐随之发展起来,成为影视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影视艺术构成元素一样,影视音乐在描绘故事情节以及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表达风格。可以说,在影视综合艺术中,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和艺术元素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取代的。基于此,可以将影视音乐理解为专门为影视作品创作、编排的音乐,是影视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自身独特的言说方式展现矛盾冲突、描绘人物心理状态、推动剧情发展,进而完成与观影者的互动,达成审美过程与体验。
影视音乐可划分为影视歌曲和影视乐曲,以有无歌词为主要区别。影视歌曲是有歌词的影视音乐,歌词是解释音乐的工具。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需要通过歌词的提示领悟和感受高深的音乐。“倘若说音乐是漂浮于苍穹的云霓,那么歌词则使它化为春雨洒落人间。”[1]以《康熙王朝》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为例,歌词“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日月旋转;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通过豪情万丈、气势恢宏的歌词,结合铿锵顿挫、感情豪迈的语调与旋律,进一步促进观赏者感受一代帝王的宽阔胸襟与豪迈气质;影视乐曲是指由乐器演奏或人声哼唱出来的无歌词的音乐,能够起到烘托剧情、渲染气氛、细腻描绘人物心理状态的作用,进而走进观影者的内心世界。
影视音乐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艺术形式,既遵循一般音乐艺术的特性与规律,同时又兼备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影视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为影视作品增加意蕴和魅力,对影视音樂独特艺术特征的理解离不开与电影、电视剧的结合。与纯音乐相比,影视音乐具有间断性。纯音乐在时间上一般是连贯的、完整的,而影视音乐则是分散的、间断的。影视音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情节、不同的人物之间需要运用不同类型的影视音乐对人物进行刻画、对情感进行阐释、对矛盾进行彰显以及对场景氛围进行烘托等,以结合剧情共同呈现出影片的主旨;与文字语言相比,影视音乐的表现力更为突出,有时候音乐胜过千言万语。正如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所言:“当文字语言已不能再表达什么时,音乐语言才刚刚开始。”[2]文字语言在情感表达上是显式的,但这种表现方式的力度是有限度的,不同于语言文字,影视音乐通过采用暗喻式或隐式的表现方法,往往更能巧妙地传达影视人物的内在情感,并直接强化影视画面的表现力。
二、影视音乐与影视作品之间的关系
1895年12月28日,第一次电影公映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的地下室,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纵观电影发展史,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电影经历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转变。即使在默片时代,所谓的无声电影也伴随着演出期间播放钢琴音乐。可以说,自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开创无声电影时代以来,音乐就一直伴随着电影。随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到来,音乐在银幕上也占有一席之地。顺应世界影视音乐发展大潮,中国影视音乐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初创时期与成熟时期的发展过程,从受制于经济与技术的限制而依附于西方、模仿西方,甚至以西方影视音乐为师,到逐渐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影视音乐为窗口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特色与独特的东方魅力。1935年,赵元任、黄自、贺绿汀为故事片《都市风光》作曲,由此拉开了中国影视音乐的序幕。从影视音乐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音乐艺术对于影视艺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现如今,音乐与影视早已融为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伴侣组合。
从“乐配影视”到“影视配乐”。影视音乐,顾名思义,涉及影视和音乐两方面的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一种关系是影视音乐从属于影视作品,是寄生、附加、从属的关系;另外一种关系是,两者并行不悖,音乐让影视作品更加精彩。很显然,影视与音乐已经发展为后一种关系。正如作曲家王黎光先生所言:“音乐让电影飞翔。”现如今我们对影视作品的记忆不仅仅是画面记忆,更多的是旋律上的声音记忆,这就是影视音乐的独有魅力。影视音乐不是“伴衬物”,而是“主题”。正如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在他的《电影美学》一书中指出:“声音将不仅是画面的必然产物,它将成为主题,成为动作的源泉和成因。换句话说,它将成为影片的一个剧作元素。例如,声音将不仅是一场决斗的伴衬物,而且可能也是决斗的原因。刀剑相碰的响声也许并不太重要,因为它毫无剧作意义,更重要的倒是从花园里传来的歌声,因为两个情敌听着听着就吵起架来。”[3]
从“声画组合”到“声画融合”。音乐艺术与影视艺术在影视作品中具体表现为声音与画面的结合。影视音乐不仅仅是影视综合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更是剧情铺展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可以看出,在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音乐与画面应是相互配合与相互成全的,两者像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共同承担影片展示功能。就两者的关系而言,在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不是机械组合,而是有机融合。“画面与音乐准确到位的结合,不仅使音乐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使得画面更富有节奏和戏剧性,相得益彰。动情的音乐,还可以通过音乐音高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旋律,表达不同的情感经历;声音高度的提高,同时也震撼了观赏者的心灵世界;音乐的长短运用产生了非凡的音色效果;音色的悦耳动听,让人难以忘怀。这也就是电影精品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所在。”[4]
三、音乐艺术与影视艺术融合的效果
第一,影视音乐可以渲染氛围,增强剧情表现力。影视艺术借用音乐艺术这一特殊的表达方式对渲染和烘托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增强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进而对深化主题发挥着重要作用。氛围的渲染是增强影视剧情表现力的前提,通过音乐渲染氛围可使影视画面更具戏剧性和张力,矛盾冲突感更加强烈,进而增强影视作品的节奏性,以导演心理节奏带动观众心理节奏。影视音乐可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音乐风格以及不同音色的乐器表达人物心理状态的变化,渲染出不同的场景氛围。总之,影视音乐可帮助观众理解影视作品中的场景和影视人物的情绪,进而更好地理解影视作品表达的主题主旨。比如《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象征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结尾处虚词“啊”,一唱三叹,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最终林黛玉泪尽而逝,令人黯然惆怅,感慨一朝梦醒、物是人非。《枉凝眉》悠扬动听、美妙至极且令人回味无穷的旋律早已与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融为一体,乐思的惋惜惆怅升华了影视作品的题旨,使声画结合得更加紧密。[5]
第二,影视音乐可以描绘人物心理,使影视人物形象更加鲜活饱满。优美抒情且节奏起伏不大的音乐旋律能够表现出影视人物平静的心理状态,节奏缓慢、音色低沉的音乐能够表现出影视人物悲痛、哀伤的情绪。影视音乐不仅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言说方式,而且通过对影视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可以让观影者更为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在观影者和影视人物之间搭建起情感桥梁,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进而加深和强化对影视作品的情感体验。比如:电视剧《红高粱》的片尾曲《九儿》,“身边的那片田野啊,手边的枣花香,高粱熟来红满天,九儿我送你去远方”,歌词句句深情,旋律凄美伤感,短短四句歌词,唱出九儿凄凉的身世和痛苦的内心情感,进而使九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活饱满。
第三,影视音乐可以促进影视作品主题思想的传达。影片的主题思想是影视作品的灵魂和精华,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有其要表达的主题主旨或中心思想。一般来说,观影者可通过影片简介与影片名称中领会影片主旨,但这只是成功影视作品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能够深入观影者的内心,进而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与价值上的认可。影视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能够直达观影者的内心世界,将影片传递的情感融入自身的普通情感,激发联想,进而产生深刻共鸣,有效促进影视作品主题主旨的传播。以迪士尼皮克斯音乐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电影音乐Remember Me为例,Remember Me的旋律动听、节奏舒缓,歌词“在爱的记忆消失之前,请记住我”明确指向题旨,向观众(尤其是忌讳死亡的东方社会观众)传递了一种温情的生死观:死亡并不可怕,永远地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为观众指出面对死亡的态度,同时也为观众构建了一个温暖的“亡灵世界”,一个充满爱、希望和勇气的温情世界。可以说,随着Remember Me悠扬旋律的徐徐展开,影视音乐以其特有的言说方式将生与死这个亘古话题以可爱、活泼、温情又感人至深的叙事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导观影者重新审视死亡,褪去死亡的可怕,赋予生死以新的意涵。亡灵界与人间相同的桥梁是爱。[6]
四、影视音乐的重要功能
影视音乐具有叙事功能。叙事,简单来说,就是讲故事。讲好一个故事,是一部电影或者一部电视剧的主要目的之一。影视艺术是一门关于叙事的综合性艺术,通过讲故事(叙事)的方式展开剧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进而形成完整的叙事结构。一般来说,将影视叙事功能的实现归功于影视画面的呈现、人物对话的展开与旁白式的剧情交代,但忽视了影视音乐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影视音乐同影视综合艺术中的其他艺术元素一样,具有叙事功能。但影视音乐的叙事功能不同于画面、文字等直白式叙事,它是一种“沉浸式”叙事。所谓“沉浸式”叙事就是让观影者沉浸于影视音乐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进而引发观众的“共情”。通过影视音乐这一叙事元素,影视氛围得到烘托、影视剧情得以深化、影视主旨得以凸显。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7]由此可以看出,进入新时代,影视音乐作为文艺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主动承担起宏大叙事的历史责任。所谓影视音乐的宏大叙事,就是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
影视音乐还具有美育功能。美育,又称美感教育,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审美教学和美感教学的结合,最终培育和提升受教育者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是培养“強国一代”的重要着力点。影视音乐是极为宝贵的美育资源,具有画面、文字等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情感空间和想象空间,尤其能超越时空限制表达复杂情绪,进而起到震撼心灵、引发共鸣的效果。失去美的教育是极其可怕的,充分发挥影视音乐的美育功能是让教育回归本质的有效路径之一。
影视音乐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亟待深入挖掘和广泛应用。《洪湖水浪打浪》《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太阳出来照四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这些红色影视作品的配乐承载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诉说着革命战争年代的爱国情怀。由于年代久远,很多革命英雄主义的故事逐渐淡出历史记忆。只用理论说教的方式对当代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苍白无力、收效甚微的。影视音乐,尤其是红色影视作品的配乐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变得更加生动。“一道道的那个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千里的那个雷声哟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呦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红色影视作品的经典配乐珍藏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等红色历史记忆,蕴含了党百年奋斗的艰辛历程。相比于枯燥的理论讲授,影视音乐更能激发人的情感。红色影视音乐应不断走进“00后”群体,走进学校课堂。
结语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如果没有好的影视歌曲衬托,就如同‘好马无好鞍’一般普通;但是如果能有好的歌曲演绎,那么影视作品的完成将会有画龙点睛之妙”。[8]好的影视歌曲,不但为人们所传唱,还将带给影视剧不朽的灵魂。目前影视音乐面临滥用和抄袭两大发展瓶颈。一是“戏不够、歌来凑”的商业化滥用,根本原因是未能充分理解影视音乐与影视作品之间的关系,为了音乐而音乐,好的影视音乐的运用应是恰到好处,而不是多余混乱;二是抄袭问题,在中国影视音乐中可发现大量外国影视音乐的身影。[9]可见,中国影视音乐发展任重而道远,要在“提质增效”上精准发力,集中来讲就是要提高影视音乐的创作质量,治理创作多种乱象,让更多正规音乐院校毕业的作曲家和专业音乐家参与到通俗音乐的创作中,同时也要强调影视音乐与主流价值观的高度契合,凸显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价值取向。大潮滚滚,必然泥沙俱下。观影作为现代国人日益常态化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要严把影视音乐创造的“政治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文艺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黎平.影视音乐的美学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3.
[2]赵元.浅谈影视作品中的影视音乐[ J ].电影评介,2006(11):47-48.
[3][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185.
[4]张鸿.电影音乐的叙事功能探究[ J ].电影文学,2009(01):128-129.
[5]梁颐.经典影视作品赏析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0:134.
[6]张亮.影视音乐传播的文化表达——基于对电影《寻梦环游记》配乐的分析[ J ].新闻春秋,2019(02):86-91.
[7]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
[8]赵元.浅谈影视作品中的影视音樂[ J ].电影评介,2006(11):47-48.
[9]王黎平.影视音乐的美学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109-110.
【作者简介】 李阳阳,女,河南信阳人,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声乐教学与表演方面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师声乐教学地域特色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9JGB28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