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从苍穹、果实
和乳房上
找到了自己
它也从炮弹坑、伤口
穷人的空碗中
找到了
残损的部分
涟漪在扩大,那是消失在努力
而泪珠说
——请给圆
找一个最软的住所
所有的弧度都已显现
所有的圆,都抱不住
它的阴影……
[三姑石赏评] 读过毛子这首诗,我想到一个娱乐节目的广告词,叫作“你来比画我来猜”。从我想到,到我读后发出会心地一笑,证明毛子“比画”得可谓到位、传神,使我顺利地抵达他的诗意。
毛子之思以及之诗于我是愉悦的制造者,可以确定这是一首典型的毛子之诗,是一首好诗。
让我们专注毛子的诗《圆》。
毛子不厌其烦地指示他拥有的词语,经多个入口不断地切近诗意,倒逼诗意,升华并抵达最后的诗意。圆是对所有美好的期待,是诗人对一个结局的理想化预设,但是人生就是缺憾的艺术。圆满与缺憾之间的纠结、探寻与确认,或许就是诗人要努力挖掘的诗意。
“圆从苍穹、果实/和乳房上/找到了自己”,诗人分别从天空之苍穹、大地之果实、人类之乳房三个宏观维度上,去引领认知,赋予表层所见更宽泛更深邃的想象呈现。
许是诗人的惯常思维或成熟经验,观照的层次渐入事物的内部。“它也从炮弹坑、伤口/穷人的空碗中/找到了/残损的部分”。诗人找准意象在外形之似的基础上,更注意从意义层面来建筑诗意。“残损的部分”便是世间一切的不完美,不随心的残忍与残酷部分的心理呈现。而“炮弹坑”“伤口”“空碗”,这些朴素的词语在这样的语境下瞬间有了活的灵魂,氤氲着人生大彻悟之后某种弥漫的气息。
我好像看见诗人在沉静地凝视,他的一双眼睛好像要穿透什么。诗人如果不写在纸上,我们不知道,他看见了虚无中清澈的涟漪,而且——
“涟漪在扩大,那是消失在努力
而泪珠说
——请给圆
找一个最软的住所”
詩人从天地人的宏观注视,到事物内部的灵魂寻找,再到虚无处的恣意搜索,他好像要在在与不在、是与不是之间确认可能的表达。“涟漪在扩大,那是消失在努力”,世间没有永远的圆满,时间、人心和花朵都拗不过消失的力量,消失既是过程,也是最后的结果。这是古希腊辩证法大师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另一角度的佐证。“而泪珠说/——请给圆/找一个最软的住所”,这是诗中的祈祷,也是诗人的祈愿,即所有如意与不如意,最后都能独有一份心安与释然。
“所有的弧度都已显现
所有的圆,都抱不住
它的阴影……”
这是这首诗的最后呈现,也是诗人潜心建筑的诗意。是风雨过后,是人声渐息,是灯火将逝之后的一种冷静与凝思。现实的美好都有它无奈的幕后,高山的俊朗都有其坚实的隐藏与阴影。我们能感受到有一种疼在其间闪现,有一种缺憾似从心尖上轻轻掠过。
诗人的缜密之思、良苦用心,很好地诠释了诗人的成熟,凸显了毛子之诗的不同特质与特色。
希尼说,诗歌是对心灵极端认识的延伸和加工。无疑,毛子乐于善于做这样的工作。他的诗都明显地体现这一特色,并以他的智性被更多读者接纳并喜欢。
我曾十分羡慕这种进入,或进入状态。这是一种独特的诗意境界,而我却不能,不仅仅我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