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洁/文
安全,对于常人,是生活常识。对于沈群勇而言,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自2009 年进入上海安宁消防工程公司以来,他担任消防工程施工安全员已有13 年。13 年间,他是工地上的安全屏障,也是企业消防工程的安全保证,其参与的多项消防工程屡获上海市消防协会消防工程“麒麟奖”。企业内部对他赞誉有加,“沈工,工地交给你我就放心了。”多年来的工作配合,彼此间的托付也是“安全”的。
45348 步,微信步数排行榜,沈群勇的名字位列第一,领先第二位万步之多。如果说办公室文员的工作特点是“坐”,商场销售员的工作特点是“站”,那沈群勇的工作特点就是“走”。走在哪里?走在工地的每一个点,每一个面,每一个高度。这个走,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仅要自下而上,还要自上而下。根据设计图合理施工,及时督促工程进度,更要确保每一步消防工程施工规范安全,这每一项工作的落实都需要靠“走”来实现。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要求日益提高。自从工程管理增添了“落手清”工作以来,沈群勇的走,就又多了一份职责。所谓“落手清”工作,就是要求施工人员在作业后将施工垃圾随时清理,保持场地整洁。这并不是说在一整天工作完成后再组织工人清理,而是随时随地都要清理干净,具体要求包括施工现场落地灰、钢筋、砖块、木料、扣件等必须及时清理回收利用,建筑垃圾需要倒在指定地点;楼层、道路、建筑物四周要求做到无散落的砼、砂浆、碎砖等杂物。这对于土木建筑工地来说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沈群勇做到了,靠的就是脚下走,眼睛盯。每日,沈群勇都要在工地内巡视,发现散落的建筑垃圾没有清理,他便要求工人清理后才能离开。一次,有个工人将散落的建筑垃圾和建筑材料堆放在一起,用布盖住,准备离开。沈群勇凭多年的工作经验,一眼发现堆放物有异样,拉开布,建筑垃圾滚落了下来。沈群勇立刻叫来了班组长,要求工人将垃圾清理干净。工人一整天的工作结束了,沈群勇还要继续“走”。吃过饭,其他工人或休息或打牌,沈群勇会打着手电筒在工地上巡视,检查施工所用的油漆、防水材料、塑料制品以及保温材料等是否按规定摆放;发现私拉乱接电线的情况必须立即处理;检查建筑材料是否堆放在消防通道上,消防通道的畅通也是消防施工规范的重要指标。
沈群勇说,“落手清”工作看似繁琐,但的确能切实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更有可能提高效率,提前完成工程。而按时完成工程,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此,沈群勇深有感触。前年,安宁消防公司接下了虹桥新地中心工程。“沈工,这次项目工程量很大,时间又太紧,你看,怎么能做下来?”合同上,甲方提出的完工时限要求,几乎是苛刻的,如果按期完成工程,必须增加工人数量,且24 小时轮班施工。如何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保障施工现场安全,这是摆在现场管理者之一沈群勇面前的难题。回忆当时的情景,沈群勇十分感慨。“那段时间,真的是累啊。”虹桥新地中心工程对安宁消防工程公司来说是个大项目,企业各级领导都极为重视。沈群勇也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几乎每日,他都要到偌大的建筑工地“走”上整整两圈,那时每日的微信步数就没下过3 万步。工地新增了近50 名工人,每天班组任务分配、施工进度、安全教育,沈群勇一样都不落下,尤其是“落手清”工作,比平常更为严格,每天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处理与建筑施工作业一样有条不紊。
沈群勇对待工作是认真且高标准严要求的。当初参加安全员的培训,通过四五个月的学习,沈群勇熟悉法律法规条款,掌握工地安全的业务技能,同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工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责任终身制的设置将管理者、责任人的安全意识绷得紧紧的,要求他们必须对每一项工作规范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细节,这样才能真正保障现场施工安全。然而,沈群勇对每一项工作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落手清”工作就是其中之一。消防泵房内,施工已结束,沈群勇来到泵房内检查。工人们早已离开,地上的建筑垃圾已全部清理,无一剩下,管道、仪表、标识牌等都在规范的位置上。两名组长准备离开,“这里还不行。”沈群勇叫住他们,“这里标识牌都倒了,你们看,位置是对的,但是摆放不整齐。”朝着沈群勇手指的方向看去,原来管道、防护带上落有不少灰尘,标识牌有些破损。“落手清,不能只在地面上。”沈群勇说道,找来了工具将标识牌重新换下,管道、防护带等逐一擦拭干净。凭借对工程管理要求的深入理解,对工作严格要求的态度,虹桥新地中心工程项目不仅如期完工,还因过硬的工程质量获得上海市消防协会消防工程“麒麟奖”。
阴沉的天,沈群勇的脸也是阴的。新来的小工背着手,慢悠悠地来到沈群勇的面前,顺脚还将面前的一个砖块踢开。“沈工,什么事啊?”小工扬了扬头,嘴角微微上扬,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什么事?你的安全带呢?”沈群勇顿了顿,“每天早上的安全教育你怎么不往心里去?”小工努努嘴:“我们老家比这还高的都不带安全带呢。”“从没出过事?”沈群勇紧盯着他。迎着沈群勇的眼神,小工突然身体一抖,多年前的往事一下翻到了眼前。当时还在老家工地做学徒的他亲眼看见一位工友被担架抬着上了救护车,之后就再没见到这位工友。据工地上的人说,当天天气晴朗,为图省事,那位工友没系安全带,也没戴头盔,就径直爬上3 米多的高台,开始高空作业。可是天有不测风雨,老天爷说翻脸就翻脸,突然几阵狂风刮过,猛地下起雨来,大家纷纷往下撤。那位工友见还剩一点活,急着做完,就留在了上面。等他准备下来时已是瓢泼大雨,一不小心脚下一打滑,直接从高处坠落,头硬生生地砸到一旁的水泥墩上,当场就不省人事。那血水混杂着雨水,一道道地从担架上流到了地上,一路淌进救护车。小工低下了头,嘴角下垂,原先满不在乎的神情黯淡了。
“结婚了吗?”沈群勇问道,小工摇摇头。听说大城市打工好挣钱,小工便跟老乡一起来到上海。人年轻,手艺好,被带到了沈群勇的工地。建筑工地的工人向来流动性大,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两张新面孔。沈群勇是工地的安全员,负责工地上的所有安全事宜,安全对于一个工地的重要性,沈群勇是知道的。工地安全施工,不出事故,同样是保证工程顺利完工的关键因素。每天班前会的安全教育,关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使用等等,虽然每天重复类似的内容,但沈群勇一丝都不敢懈怠,反复重申,多次强调。可即使这样,工地上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除了督促班组长尽到管理职责,沈群勇也时常走在工地的大小角落,生怕还有疏漏的地方,这个小工就是这样被发现的。沈群勇见小工低头不语,明白他已经知错了,但沈群勇也有自己的考虑。沈群勇拿出本子和笔,小工见状,立马讨饶:“沈工,沈工,你别扣我钱呀,下次我一定系安全带。”昨天也是这样说的,沈群勇有些犹豫,外出打工赚的都是辛苦钱,自己有十多年的工地工作经历,风里来,雨里去,吃过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工人们的心里想些什么,图的是什么他都清楚。可以说,现在工地的条件比起以前那是好很多了,但是不管条件多好,安全仍是第一位的。这么多年,看到的、听到的工地事故不在少数,一些细小的差错,付出的可能就是生命的代价。作为一名安全员,他必须及时发现这些细微之处的疏漏,不仅要对公司企业负责,更要对那些工人负责。就在刚才,沈群勇在工地巡视,抬头看到小工只身在高台作业,身上没有系安全带的情形,心里一紧,立马叫来了班组长,狠狠批评几句,让他即刻上去,把小工带下来。出来打工的哪个不是家里现在或将来的顶梁柱,看着小工90 后青年人身上特有的自以为是,沈群勇还是狠了狠心,连着班组长的名字一起记上了:“昨天已经发现一次,今天还犯,必须处罚。”沈群勇不客气地说道。如果处罚一点钱能让他长记性,总是值得的,沈群勇心里想。沈群勇的严格在工地上是出了名的,小工只得作罢。自那以后,每次再见到这名小工高空作业,安全带都是按标准系好的。
安全,对于常人,是生活常识,对于沈群勇而言,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
“我们干工地的都是粗人。”沈群勇自嘲地说道。一项工程开始,沈群勇都是吃住在工地,对于工人,他是愿意交心的。“工人们大多来自农村,都很朴实,管理起来并不难,但是,你要和他们交心。”沈群勇自有管理心得。的确,工地上的工人大多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干活方式、说话口音都各有不同,虽说平常有班组长负责管理,若是碰到特别执拗的,沈群勇也会有个性化的方式。
“来,拿出来,不要藏,我看见了。”一名工人只得悻悻地将没来得及藏好的酒瓶递给沈群勇。“上工的时候不能喝酒,你知道吗?”工人摸摸头,花白的板寸头发硬扎扎地摩挲着手,又摸了摸胡子:“没事,这点酒对我根本不算什么。”工人摆摆手,微红的脸上浮现的是生活的沧桑。“今天下午你不能上工了,绝对不能。”沈群勇坚定地说。“哎哟,我没喝酒,刚想喝,就被你看见了,没喝成。”工人狡辩道,说着拿起工具准备上工。“刚才你还说喝了,嘴里的酒味我都闻到了,怎么没喝?”沈群勇继续说,“今天下午你肯定不能上工了,回生活区去。”沈群勇毫不客气,工人跳了起来,坚称没有喝酒,一会儿又说自己酒量好,喝这点酒不能算喝。沈群勇又好气又好笑,还是坚持让他回到生活区。沈群勇心里明白,工地工作单调,除了上工,就是吃饭睡觉。工人大多节省,能在工地上解决的,绝不去外面多花钱。喝酒抽烟打牌是他们仅有的娱乐活动。这些沈群勇内心是清楚的,也不十分责怪他们,但是上工就不能喝酒,这是铁律。
下工后,沈群勇来到工人生活区宿舍,找到白天那位特别能喝的工人。“来,今天我们俩人喝一个。”袋子里拿出几瓶酒,“今天不喝你的,喝我的。”说话间“噗”的一声,瓶盖弹在了地上,瓶口腾起一小段白雾。工人见了这酒眼睛立马放光:“哟,沈工,那多不好意思。”眼睛却一刻不离酒瓶。“你说你能喝,今天我就跟你比比。”说完拿起一瓶往杯子里倒,抬头就喝。“你要是喝得过我,以后你喝酒我不管,要是你喝不过,答应我,今后但凡上工,都绝对不能喝酒,怎么样?”工人看看沈工,拿起酒瓶闻了闻,掏出一包花生米。酒过三巡,空酒瓶倒了一地,话越说越开,最后工人被搀扶着回到床上,沈群勇离开了宿舍。
回到办公室,沈群勇打开图纸,摊开工作本,总结一天的工作,“唏嗦”的翻纸声在寂静的工地上格外清晰。